孩子剛開始早托,父母應該怎麼給自己做心理建設?

八戒逗你笑


孩子剛開始早託,父母應該怎麼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開始上早託班了,有些父母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各種不適應: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大孩子欺負,擔心孩子會不會哭鬧或吃不飽、午睡不好,又或是擔心孩子會不會被不稱職的幼兒老師打罵什麼的。父母對孩子都很寶貝的,特別是從前又有過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的事件,搞得人心慌慌的,所以家長才會擔心孩子是不是也會受到那樣的待遇。其實那種不良的影響,幾乎都是在網上看到的,身邊這種事還是沒聽過,從來也沒聽說過誰家孩子,在幼兒園受到老師虐待了,所以父母們儘可能放心,畢竟那種虐待孩子的惡人,只是極個別的,如有發現,領導肯定會及時開除Ta的。

我們選幼兒園的時候,儘量選正規的,信譽度好的幼兒園,這樣可以避免掉許多沒有必要的擔心。至於孩子正常的哭啊鬧啊什麼的,等Ta適應了就好了,我們不能天天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孩子總要學著自己慢慢長大,孩子就是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打打鬧鬧的,或是吃點小虧也不要大驚小怪,小孩子本就該這個樣子,哭哭笑笑的才正常,不知不覺地在不經意中才能學到很多東西。

孩子上早託班去了,無論是奶媽還是奶爸都要輕鬆許多,可以從新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既可以再找一份工作,也可以利用孩子不在身邊的時間,多學習一點技術什麼的,充實一下自己的業餘生活,這樣無論對孩子的教育,或是對自己未來的生活都是有利的。不要心裡老是惦記著,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受委屈什麼的,搞得自己心神不寧,多幹點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慢慢地孩子會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父母也會逐漸適應孩子白天不在身邊的生活!


此生不夠來生再聚


謝謝您的提問!

常言道,可伶天下父母心。孩子剛入托的時候,父母那份難捨、失落、焦慮乃至多疑等是完全可以理解。這些負面的情緒要想完全消除,對於父母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心態調整得好,是可以將這種負面情緒降到最低。那麼,父母如何才能將這些負面情緒降到最低呢?我以為,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父母多學習有關知識。父母之所以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根本原因在於自己內心的不踏實,面對孩子在新的環境裡可能發生的一切心中沒底。如果做到了心中有數,負面情緒就會大大降低。為此,在孩子準備入托之前,父母應該多做功課,多瞭解關於幼兒心理、幼兒學校教育,等等方面的有關知識。當對有關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後,心裡自然就會踏實多了。

其次,信任學校和老師。把孩子送進學校,好比將病人交給了醫生,作為病人家屬,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信任醫生和醫院會認真負責、盡其所能將病人治好。這是因為,除了醫生和醫院職責所繫而外,還關係其名譽和榮譽,甚至法律責任等諸多問題。作為外行,家屬如果對醫生和醫院疑神疑鬼,甚至指手畫腳,不僅沒有任何益處,反而不利於院方進行科學合理施治。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和老師與醫院和醫生沒有任何區別。

最後,信任自己的孩子。要知道,孩子的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出乎父母的想象的,父母完全不必怕這怕那。

另外,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繫。一方面,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另一方面,孩子一旦出現異常或意外情況,老師會在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繫。


老者沙龍


我娃3歲半開始上託班。

當時沒有人看孩子,就去全託了,到現在都能記得那個場景。孩子哭的撕心裂肺,兩個腿夾著我的腿放不下來,老師也從懷抱不下來。當時生生是給報下來的。記得很是清楚,我當時也哭了,街道的人都很是奇怪我,因為我也哭的稀里嘩啦。

第一天送去,忐忑很久,自己上班也上不好,整個心思都在孩子哪裡。想著孩子哭了咋辦,尿褲子咋辦,不吃飯咋辦……期間偷偷的跑去看了幾眼。看見孩子淚水在臉上,老師給在懷裡抱著。

當然,關於上學這個事情,是提前打過預防針的,也看了相關繪本。但是真正到了自己孩子去的時候 還是一萬個不放心。

離開學校後,依然各種憂慮,放學早早去門口等著,從老師手裡接到安然無恙的小人,心才真的安定下來,從老師那得知,孩子沒有哭,沒有尿褲子,沒有不吃飯,一切都很好。

但是我想說,孩子的適應能力或許比父母眼中要強的多,尤其離開父母后。送孩子上學的時候,離開要果斷,越依依不捨,孩子哭得越厲害。嗯,就是醬紫吧。

但是孩子在上了幾天後就不願意去了,因為他覺得不好玩,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心疼,一定要狠心送去。這樣子孩子也就慢慢習慣了。

再就是不要沒事去偷看孩子。



淡然處之wxy


沒辦法 真的 只能強迫自己不要發瘋

每個做母親的人,心情是不一樣的,有的是馬大哈,什麼都能丟下手,有的是每天誠惶誠恐,生怕孩子有個啥。

我一開始,都不敢一個人帶孩子出門,怕人販子搶小孩,現在好了,敢一個人帶孩子出門了。


閒情十里醉


大人的牽掛孩童的心態,兩眼的淚花害怕的無助,早託的委屈淚花的相識,好的父母應有良好的心態,去安撫相識的淚花,精靈般孩子。早託兩眼淚,想娘孩子心,無奈掉眼淚,委屈孩子心,早託父母送,晚託急盼回,天下父母同樣心。


即風即雨


孩子早託第一次離開自己,做父母的有各種不捨和擔心很正常。但老是想到孩子可能大哭可能被其他同學欺負甚至被老師虐待,那就有可能是心理學上的“分離焦慮症”,嚴重的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及時調整。

我的兒子十個月的時候找託兒所幾家都不肯收,最後收下的是一個居委會辦的,就兩個老奶奶,十幾個孩子,兩間房子,條件一般。兒子放那兒說實話真的不放心,但沒辦法。所幸靠我單位比較近,有空我就會去看看。一來二去和奶奶熟了,發現奶奶人非常好,還比我有經驗。結果,時間長了,處出了感情,其中一個殷奶奶當我兒子自己孫子一樣,我們工作走不開、節假日加班、晚上有飯局等等,殷奶奶就將我兒子帶回家餵飽喝足有時候就睡奶奶家了。我們待殷奶奶也是像自己奶奶一樣,生病我們陪著,生日我們幫慶祝等等,有好吃的也會主動拿去。就這樣一直呆到上幼兒園,後來我們一直和殷奶奶保持聯繫,直到殷奶奶病逝。

所以,不要老是把人想那麼壞,感情是可以處出來的。社會上確有那麼些渣渣,教育系統也確有一些敗類,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了老師“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信人不疑,疑人不用。

首先,做父母的要充分相信老師。你們把孩子交給幼兒園,老師自會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實在不放心,做父母的可以經常去看看,多瞭解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吃喝玩樂睡,多告訴老師孩子的一些愛好甚至一些不好的習慣,讓老師可以做到對症下藥。

其次,要多包容別的孩子。在教好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交往的常識同時,多包容別的孩子的不足。孩子小,在一起打打鬧鬧有個磕磕碰碰很正常,不要動不動找家長興師問罪。那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心眼,能有什麼心機,無非有的是在家嬌寵慣了,有些任性。就算有的孩子有些霸道,但幼兒園本身也是一個學規矩守秩序的地方,老師會慢慢把一些不好的習慣糾正過來。

最後,做父母的自己可以在工作之餘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今天全託,明天上小學中學大學,將來終究要像鳥兒一樣飛翔在藍天。忙碌,使人充實;放下,使人快樂。



鳳棲桐


現在的父母都太嬌生慣養孩子了,尤其是在城市中。我是一個在外務工者孩子小時候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孩子入托時自己心裡也不是滋味。可現實沒有辦法自己只能強忍淚水轉身離去。其實在孩子心理沒什麼只是大人覺得孩子很可憐,心想他一人這麼小從沒離開過父母可咋辦啊!這也算一種杞人憂天的心理。孩子在幼兒園一起玩耍根本就沒這種心理,所以大人不用過度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很好的。我記得我小時候沒有幼兒園,先上一年育紅班再上一年級,頭一天上學家長領取就不管了,第二次就得自己去一直這樣。家長們不要太過度呵護你的孩子,該放手讓小雄鷹們展翅飛翔了。


八零後石頭


1.孩子到了入托年齡,你需要尋找口碑好的幼稚園,那樣你心理會踏實些,少了不必要的擔心。

2.父母無疑是孩子最親密的監護人,她會悉心呵護孩子。孩子如同在溫室中的花朵,雖然安全,但沒有風雨的考驗,自己不會強大。

3.人是群居動物,太離群會不利於孩子心理成長,在幼稚園與小朋友們一起玩,會獲得父母給不了的快樂。在集體生活中會養成集體觀念,明白團隊的規則與秩序。增加與人的溝通交往能力0,不會變的孤僻自閉。

4.你也可以出去工作,避免長期在家導致與社會脫節。

5.上了幼稚園你會獲得了很多時間與自由,在這段時間給自己充電補充育兒知識,因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世間觀都有影響。所以你得先自己豐富學識,才能夠教育孩子。現在不缺智商教育,孩子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都是智商教育,而情商教育卻流於形式。這放面就得由父母擔當,給孩子講正能量的,雷鋒式是故事,培養孩子能有愛心,會關心他人,有奉獻精神,懂文明,講禮貌,有謙讓,有修養,愛國家孝,順老人,見義勇為,同情弱者,言而有信,這些都是情商教育。一個智商高情商低的只能找個工作,在底層混。而真正成就大事業的必然是智商高情商高的雙高人才。望子成龍是每個做父母的心願 ,那就把心動化成行動吧,言教不如身教,用你的行動去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記住,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成長。那就多看培養孩子情商成長的書吧,用你們的責任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國家棟梁。努力吧!加油吧!




漁樵晚歌


首先要相信幼兒園就是自己的家,早教老師就如同自己在呵護孩子。就是孩子被老師冷遇了,那要分析是什麼情況,不能一概而論。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要有讓孩子有早經風雨的思想準備……


kongwei696


這個時候很考驗孩子的安全感,而且現在也正在發展。需要家長有耐心,給孩子支持力量,用言語肢體動作告訴他,他可以的,長大了,很安全,身邊的環境很安全。

還可以陪他看一些類似的繪本動畫片,看看孩子們都是如何過度的,心理都是一樣的,就是接受的過程不一樣。但這是一個過渡期,一定可以過來。

切忌強迫打罵,可以嚴肅的給孩子力量和認可,溫和而堅定。

增強安全感,對身邊環境熟悉包括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