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如何「低買高賣」?這個策略可以幫到你(附本周估值)

不知道如何“低買高賣”?這個策略可以幫到你(附本週估值)

玩股票、基金要“低買高賣”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在執行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障礙導致我們離這個目標漸行漸遠。

判斷失誤,或是恐懼和貪婪的心理作怪,總讓我們一直走在“追漲殺跌”的路上。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左右,比如股票、基金的漲跌。但有些事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去規避、去實現,比如今天和大家提到的“再平衡策略”。

1.什麼是再平衡策略呢?

以小明為例。小明有10000元,買A基金5000元,買B基金5000元,這時,A基金市值:B基金市值=1:1。

半年以後,小明發現A基金市值變成5500元,B基金市值變成4600元。這時,A基金市值:B基金市值=1.19:1。

於是,小明按照“再平衡策略”,賣出A基金450元,買入B基金450元,使A基金市值:B基金市值再次達到1:1。這時,A基金和B基金各5050元。

上面這一過程,對A基金來說,是獲利了結,實現了“低買高賣”;對B基金來說,等於在相對低點進行了加倉,同樣符合我們“低買高賣”的邏輯。

不知道如何“低買高賣”?這個策略可以幫到你(附本週估值)

2.在基金實盤中,再平衡策略如何運用呢?

第一步:克服擇時難題,選擇基金定投。大家可以參考“楊子基金實盤”中“認識定投、自我測評、選擇基金、建立組合、設定節奏、動態調整、基金滾雪球”等關於定投的七篇文章

第二步:挑選基金,建立組合,框定初始比例。在楊子上週發表的文章中,我們提到了通過分析、運用相關係數來建立基金組合,同時還可以參考“楊子基金實盤”中推薦的七個指數

對於框定比例,可以1:1,也可以2:8、3:7,這完全取決於風險承受能力和對未來的預期。風險承受能力低、年齡相對較大的人,低風險基金比例要高一些,反之亦然。

第三步:定期檢視組合,對組合動態再平衡。

當定投一段時日後,我們就要對組合進行檢查,按照小明的做法,通過動態再平衡來實現“低買高賣”。

在這裡,楊子推薦一年平衡一次,時間過短會提高交易成本,時間過長會錯過交易時機。此外,一年一次再平衡,能夠督促我們年終的時候對自身財務狀況做一次總結,做一次反思,為下一年做好規劃。

特別說明:再平衡策略只是一種手段,大家要學會活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除上述方式外,按照漲跌幅比例、按照估值變化進行再平衡等都是可以的。

3.本週主要基金指數估值

不知道如何“低買高賣”?這個策略可以幫到你(附本週估值)

理財很簡單!寶媽?學生?職場新人?只要您想理財,這裡就是您最好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