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總在低風險時死得不明不白?

總在低風險時死得不明不白?

你可能還沒搞懂風險控制的含義!

很多人都在說風控的重要性,但真正想明白風控的恐怕沒幾個人。每個人對風險控制的定義都不同,有的人說分散投資就是風控,有的人說控制倉位就是風控,有的人說快進快出堅決止損止盈也是風控。下面就來說說我對風控的理解吧。

首先,風控是一個系統的行為,不是單一的邏輯。這個體系是自上而下的,是非常龐大的。其次,要搞明白風險的來源,我把它們簡單分類為:宏觀經濟風險、市場波動風險、行業和企業變動風險、交易策略和體系風險、資產配置風險。

在此之後我們再思考如何進行風險控制,我認為必須對每個風險指標要給出閾值來控制。假設我們給每個風險源等權重,按1-10打分,定義綜合風險值0-3為低風險,4-6為中風險,6以上為高風險。下面簡單舉例為上述風險打分:

宏觀經濟風險:

全球經濟萎靡,但中國GDP穩定增長,通脹溫和利率穩定,宏觀經濟風險值很低(風險值=2),理論上應該加倉重倉投資中國。

市場波動風險:

恰好這時A股整體估值非常高(比如100倍PE),對應的風險值=10,如果這時候去投資指數ETF,冒的風險就很高(10+2)/2=6。

行業和企業變動風險:

如果不是投資指數而是投資某個估值非常低但前景穩定的行業(比如股災後大幅跑贏指數的金融股、白馬股、優質港股),假設風險值=1,則綜合風險值就會比較低,為4.3=(2+10+1)/3。 如果分散投資選擇某些個股,那麼風險等級就可能更低,具體的風險值就要看個股的基本面和估值了,這個是不好量化的,只能由企業所處行業的前景、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速、當前的資產質量、管理層的優劣、估值的高低等綜合去衡量,給出一個大致的風險值。

為什麼我總在低風險時死得不明不白?

資產配置風險:

指宏觀的大類資產配置(微觀的資產配置就是倉位高低、持倉個數的多寡),比如全球經濟萎靡,各國風險資產價格昂貴,整體風險等級很高,但如果配置了經濟穩定獨立的國家的資產,那麼風險等級可能是比較低的;並且針對同一個國家,配置不同類別的資產,風險等級也不同。

交易策略和體系風險:

不同的交易策略和交易體系,風險等級是不同的。交易策略方面,長期持有白馬藍籌股風險值可以給2,而短期投機垃圾題材股風險值可以給10;交易體系方面,基於主觀判斷的交易風險值比較高,基於量化交易風險值比較低。

而最後核心的關鍵問題就是如何定義每個風險的風險值並確定風險的權重,其實這也可以通過量化的手段來定義。

對於大類資產配置、倉位高低、持倉品種多少等均可以人為的定義風險值。

對於宏觀經濟、行業個股等可以對各種數據指標代入量化模型去分析當前的風險值,如把各種宏觀經濟數據代入宏觀分析模型去判斷當前的宏觀形勢。

總之,每個人都要學會計算當前資產的風險等級,很多散戶之所以失敗就是分不清楚風險的來源,搞不清自己資產的風險情況,才會在看似低風險的情況下死得不明不白;反之,很多高手在看似高風險的情況下仍在重倉投資,但他們可能冒的風險是非常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