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周秀芳,被評為2016“感動湖南人物”,懷化市第四屆“十大道德模範”。周秀芳雖非湘人,卻早已融入了漵浦,融入了這方異鄉的土地。漵浦的幹部群眾同樣把她當親人。這位可敬的七旬老人,本來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但她不遠千里,從東海之濱來到漵浦山區支教助學。她把愛全部傾注在孩子身上,為發展山區教育不遺餘力。她把無數寧波人的愛心“搬進”大山深處,捐建希望小學、結對幫扶貧困學生、無怨無悔。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終於在今年9月初,湖南省漵浦縣,由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周秀芳和愛心人士孫紹富等牽線捐建的3所希望小學新建落成。

周秀芳原本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2015年的春節閒暇之餘,得知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老師都被艱苦的條件嚇跑了,孩子們沒有明亮、寬敞的教室學習。周秀芳和跟同樣熱心的親戚孫紹富商量,並一同前往了漵浦。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桐林小學考察的情景。”周秀芳說“當時正下著雪,進了學校,我們看見三十多個孩子擠在教室裡,即使生了三個爐子,孩子們還是小臉凍得發紅,渾身瑟瑟發抖。”看到桐林小學的一幕,周秀芳當即決定留在這裡。孫紹富也說,自己可以留下來幫助教體育。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就算留在這裡也並不能完全改變孩子們的境遇。於是周秀芳將在漵浦的所見所聞所感做成幻燈片,發到微信朋友圈裡,初衷是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大山裡的孩子們,並給予他們幫助。周秀芳早年的學生張剛得知後,專程從美國趕到北斗溪鎮去看望周秀芳。

“房子的門都關不住,風一刮裡面冷得刺骨。並且房子看上去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晚上四處都是黑咕隆咚的,看著都害怕。”採訪中, 張剛告訴記者, 那一刻,他震驚了。於是當即決定,捐資30 餘萬元重建桐林小學,並配齊學校的教學設施。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周秀芳小時候曾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是老師幫她交了學費。正是因為這段困苦的少年時期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貧苦的孩子做點什麼。

“老師的大愛情懷深深感染著我,作為學生我一定會把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傳遞下去。”張剛回去之後,把周秀芳的事蹟傳播給身邊朋友和同學,更多的人決定再在當地捐款建更多希望小學。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過去3年間,周秀芳教過的學生以班級名義發起成立“小七班基金”“小石頭基金”周秀芳和兒子、媳婦長期結對資助16名貧困生,其中12名是孤兒。周秀芳支教的故事,感染著一批又一批人。就連當地九溪江鄉寶山小學唯一一個原本打算外出打工的教師也留了下來。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現如今,周秀芳和她的愛心團隊已發展到3000多人,已籌集302 萬元愛心款,在漵浦山區共捐建希望小學21所,其中已投入使用的有8所,讓322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建校和資助貧困生累計捐獻款物達2000餘萬元。在北斗溪鎮建成了10 所高標準的村級希望小學。1700 多名孩子搬進新教室,穿上新校服,背上新書包,有了新文具。愛心人士還結對幫扶212 名貧困生上學,將直至其大學畢業,累計資助已達400 餘萬元。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今年已經71歲的周秀芳,一直堅守在原本不屬於她的崗位上。“哪裡有需要幫助的學生,我就把寧波的愛心‘搬運’到哪裡。我跟家人說,若是有一天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那片土地上。”

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用她的大愛情懷,在漵浦縣,為大山裡的孩子們點燃了希望之燈。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