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協約國這個聯盟是如何誕生的,它與法國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小協約國”是最受益於奧匈帝國崩潰的三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之間的聯盟的非正式名稱。

捷克斯洛伐克就像它的名字(一個新創造的詞)所表明的那樣,是由兩個相鄰的民族聯合而成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同一斯拉夫種族的兩個分支,說著相同語系的關係極為密切的方言。然而這兩個民族的歷史卻是完全不同的。捷克人在中世紀就組成了獨立的波希米亞王國的核心,從1620年起轉而處於奧地利帝國的德意志的影響之下。古老的捷克貴族階層已經完全德意志化了;而現代的捷克人是節儉的、努力工作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另一方面,斯洛伐克在1918年以前的長達1000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匈牙利的一部分。斯洛伐克人是不識字的農民階層;而斯洛伐克的文化是由少數居住在海外(主要是居住在美國)的知識分子所代表的。這些背景情況就使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的軍官、公務員和教師將主要從捷克人中間選拔的情況成為不可避免之事。但是這種不平等遭到了斯洛伐克人的憎恨;最有代表性的斯洛伐克黨派堅持要求給斯洛伐克以“民族自治”。

小協約國這個聯盟是如何誕生的,它與法國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捷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土地是農業用地;而新的國家依靠大規模的土地改革來加強自己的力量,包括沒收較大的地主,主要是德意志人和匈牙利人的土地,並把這些土地分配給捷克或斯洛伐克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農民。但捷克斯洛伐克也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工業國家,並且是巨大的戰爭物資製造廠。它過去的奧地利省份囊括了前奧匈帝國的近80%的煤、鐵工業和重工業。但是這些有利條件卻被其虛弱的地理位置和居民的混雜性質而部分地抵消了。在它的超過1400萬的居民中,形成統治階級的捷克人為650萬,而斯洛伐克人為200多萬。

其他居民由生活在波希米亞邊緣的300多萬密集的和工業化了的德意志少數民族,以及匈牙利、羅斯和波蘭的少數民族所組成。在一場危機到來之時,斯洛伐克人的作用是不能肯定的;而且幾乎在任何一場捷克斯洛伐克發現自己可能捲入的戰爭當中,那些少數民族都將是敵對的。首都布拉格的位置距離邊界是如此之近,以致可能在同德國的敵對行動爆發幾天甚至是幾小時之內就能被德國的軍隊所佔領,另外狹長的斯洛伐克領土也很難防禦來自匈牙利的進攻。在所有的中歐國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民族成分是最複雜的,而且從軍事觀點來看也是最易受攻擊的。

小協約國這個聯盟是如何誕生的,它與法國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斯洛伐克

羅馬尼亞更有理由去慶賀自己的和平解決方案而不是去慶祝它在戰爭中的經歷。在戰爭過程中它曾兩次改變立場;但是在戰爭結束時它從匈牙利獲得了特蘭西瓦尼亞的大部分,並且不顧蘇俄政府的抗議而從俄國獲得了比薩拉比亞,因此它的領土增加了一倍,其人口從700萬增加到1700萬。同捷克斯洛伐克一樣,羅馬尼亞實行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並重新把土地分配給小自耕農。它的少數民族——匈牙利人、俄羅斯人和猶太人——並未強大到足以成為它的國家安全的威脅。但是羅馬尼亞政府有一個腐敗的壞名聲,而且根據巴爾幹的標準來判斷,羅馬尼亞軍隊的質量也不高。羅馬尼亞是歐洲僅次於蘇聯的石油生產大國;石油和小麥是它的主要財富來源。

在國內,南斯拉夫必須解決與捷克斯洛伐克同樣的問題:聯合同類的種族。在組成南斯拉夫國家的三種成分中,塞爾維亞人自1867年土耳其的駐軍最後撤走之後一直享有獨立。而在1918年以前,克羅地亞人始終處於匈牙利的統治之下,斯洛文尼亞人則一直處在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從一開始就在這個聯盟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塞爾維亞人特別英勇善戰,而且具有一種粗製濫造的組織天賦。但是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他們不如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後者藐視塞爾維亞人為半野蠻人。這三個夥伴之間的摩擦成了建立新國家的嚴重障礙,加上塞爾維亞人本身政治上的不成熟,就使得任何議會體制都無法工作。克羅地亞領導人堅決要求自治;因此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監獄或在流放中度過了許多年——這種不愉快的事態的責任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這個國家的繁榮主要是依靠它的堅強而勤勞的農民,儘管它的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

小協約國這個聯盟是如何誕生的,它與法國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羅馬尼亞

在國外,南斯拉夫是小協約國中擁有最多樣的和最廣泛利益的成員。捷克斯洛伐克主要屬於中歐,羅馬尼亞屬於巴爾幹,而南斯拉夫則同時屬於雙方。它的北部邊界離維也納不到100英里,其東南部離愛琴海不到50英里。這種多樣性的利益使它在其夥伴關係中處於一種特殊地位。小協約國的創立是為了共同防禦匈牙利;而且匈牙利是組成這個聯盟的條約中唯一被指名道姓的國家。但是,對於南斯拉夫來說,匈牙利從來不是其首要擔憂的國家。南斯拉夫從匈牙利分得的領土財產少於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因此它並不擔心匈牙利的領土收復主義。另一方面,它極其嫉妒意大利在亞得里亞海的統治地位。在南斯拉夫看來,意大利佔有的斯拉夫領土大大多於它應當佔有的面積;而且意大利希望分裂南斯拉夫國家是出了名的,並可能正在密謀此事。南斯拉夫人是愛記仇的人。南斯拉夫對意大利的敵視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年代中歐洲的所有世仇中持續最久的世仇之一。

小協約國是通過1920年和1921年它的每對成員國之間簽訂的聯盟條約而誕生的。直到很久以後法國才同小協約國家簽訂了政治條約。但是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軍事協定,就像波蘭的情況一樣,規定任命法國的軍事代表團並對小協約國的軍隊提供戰爭物資;於是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就成了在日內瓦和其他場合的法國外交事務中的忠實衛星國。法國同小協約國的關係建立在不同於它與波蘭關係的基礎之上。同波蘭聯盟的基礎是在保持遏制德國方面的直接的共同利益。而另一方面,同小協約國的諒解含有一種心照不宣的交易。三個小協約國家支持法國鞏固凡爾賽條約,在該條約中它們自己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法國則支持小協約國作為一個整體防範匈牙利,而南斯拉夫則特別要反對意大利。這個行動的重要性在於它擴大了法國自己的安全概念。

小協約國這個聯盟是如何誕生的,它與法國之間又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塞爾維亞人

現在法國不僅有明確的義務去維護凡爾賽條約,而且要維護整個歐洲的和平安排。它不再只是關心將德國遏制在萊茵蘭並阻止它在東方加強其地位。而且它要支持波蘭反對立陶宛,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反對匈牙利,支持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反對保加利亞,以及甚至把它的朋友們從過於嚴峻地解釋他們對其少數民族的義務的麻煩事中解救出來,上述這一切都變成了公認的法國的利益。鑑於法國能夠在所有這些問題上施加有力的影響,法國就成了這些國家的一個非常值得擁有的保護人。

在1920-1924年的時期裡,法國這個擁有一支強大的、裝備良好的並取得了勝利的陸軍,以及擁有大量軍火儲備的國家,其威望和力量在歐洲都達到了頂點。它是現狀的維護者和最終被稱之為“修正主義”的死敵。它的地位類似於1815年和平安排之後的梅特涅的地位;而且依靠它與波蘭和小協約國的協定,它建立起了一個現代的神聖同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