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红楼梦是一部"女儿书",章章回回都透露着作者对女儿的喜爱,套用贾宝玉的一句话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人。'

翻看一下咱们这几大名著吧,《三国演义》是三支男人势力争夺天下的故事,《西游记》是四个男人斩妖除魔取经的故事,《水浒传》是一群男人上梁山起义的故事,在一群男人的世界里,唯有一部《红楼梦》,是讲一群明艳女儿的命运故事。

曹公要为女儿著书立说,不是非要抬举女人,真真贾府的政治、经济、日常管理,全都要仰仗女人,男人们反而黯然失色,不信咱们细读一番。

如果问一个问题,贾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谁?相信很多人会说,贾母!没错,老祖宗就是整个贾府掌舵人和主心骨。当年的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嫁与荣国公贾代善为妻,她是朝廷亲封的一品诰命夫人,同辈人都已做古,唯有她健康又高寿。她经历了大风浪,见识过大场面,代表着着贾氏一族的最高体面。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贾母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懂管理,善治家。宝钗曾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老太太自己也承认:"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

贾母对日常管理洞察入微:曾有一番对赌博的经典议论:"你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你自为耍钱常事,不过怕起争端。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做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这事岂可轻恕。"老太太不但明确指出赌博的危害,而且对由于赌博引发的危害上升到了全家安全的高度,可谓明察秋毫,深思熟虑。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可见老太太不是自吹自擂,可以试想当年治家时绝对是也是雷厉风行、治家有方的。

如果说贾府内部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那么贾府外的权利依仗就是皇妃贾元春了。元妃省亲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是一部人伦悲剧。都知道皇家是个"见不得人去处",虽然自己是那样的舍不得父母亲人,可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贾元春只能含着无限的不舍离去,书中到:"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宫中不比家里,那是权利与欲望的集散地,可以想见,元春是以怎样谨小慎微、步步小心的姿态过着宫中生活,一入豪门深似海,元春是在用一人之自由来换整个家族的昌隆啊!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除了贾母和元春这两位"贾府明星代言人"之外,贾府还有诸多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儿:

凤辣子王熙凤,掌管着荣国府上上下下百十口人的日常,精明强悍,泼辣爽利,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丧事时,管理到位,妥帖周到,"上上下下无不威服";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三小姐探春,是一朵带刺儿的玫瑰花,代理凤姐理政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生母赵姨娘的无理要求,还想出了一个把园子包产到户的法子,让大观园的"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有了经济价值,不但创造了经济效益,还大大节约了人工管理成本。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就连只出场过几次,生命如同昙花一现的宁国府小蓉奶奶秦可卿,临死之际还在操心着家族生计: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秦可卿此番话,真真是先知先觉,字字珠玑,只可惜王熙凤风风观光给她办了葬礼,却没对她的话给予重视。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贾府的女人们都如此优秀,我们再来看一看贾府的的男人都有何作为?

宁国府里,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儿子贾珍,袭了父亲贾敬的官,平日里的状态是这样:"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

荣国府这边,两位老爷,大老爷贾赦袭了父亲的官,一大把年纪了还要纳贾母的大丫鬟鸳鸯为小妾,"左一个小老婆、又一个小老婆的放在屋里"。

二老爷贾政,倒是酷爱读书上进,谁想皇恩浩荡,额外赏赐了他一个员外郎的官职,每日里不是闲散读书,就是和一帮捧臭脚的清客们高谈阔论。

贾赦之子贾琏,捐了个同知的官,每天就是帮着荣国府这边处理家务,偷娶尤二姐,偷情"多姑娘",老婆过生日之际还要拉个"鲍二家的"上床。

家政之长子贾珠早亡,次子贾宝玉,虽聪慧异常,却厌恶仕途经济,专爱在女孩身上下功夫。

看看吧,贾府的男人们,大多是依仗祖上的基业,享受着富贵尊荣,没有一人发奋进取,没有一人为家族安排筹划。

在政治上,贾府是数不出来个有作为的男人的,那么在经济上又怎样呢?

作者在写红楼梦之时,已经预设了一个"末世"的背景,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时,曹公就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说道:"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整个贾府出的多,入的少,又讲究大气派、大排场,入不敷出则是必然,贾琏作为贾府实际意义上的管家爷,常常要面对银子不够花的窘境,他的做法是,要么和老婆王熙凤要,要么联合贾母的大丫鬟鸳鸯偷偷把老太太的东西当了换银子。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第七十二回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时有描述:

贾琏忙也立身说道:"好姐姐,再坐一坐,兄弟还有事相求。"说着便骂小丫头:"怎么不沏好茶来!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沏一碗来。"说着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鸳鸯听了,笑道:"你倒会变法儿,亏你怎么想来。"

就连宫里的夏太监来打秋风,也只能是凤姐典当了自己的首饰才支应过去。

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这一两日就送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住,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的。”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的放在心里?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要都这么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要还多少了。只怕我们没有,要有只管拿去。”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银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弄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去了,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给小太监打叠一半,那一半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家里没了钱,府里的管家爷们似乎智商都不在线,贾珍聚了一帮纨绔子弟以"习射"为名喝酒赌钱,贾琏忙着在外偷娶尤二姐,有谁筹划安排过家族的生计?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通通没有。

贾府的女人们忙着生孩子、管家、处理日常大大小小的事务,男人们则忙着赌钱、喝酒、玩女人。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只可惜当时的社会里,男人再不济也为尊,三小姐探春曾有过一段经典感慨:"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说的"

红楼梦里的“阴盛阳衰”有多严重?

值得讽刺的是,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却是因自小充当男儿教养的结果。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贾府里那些优秀的女儿们,让人可爱、可敬、可叹,不光费得曹公一笔文墨,更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