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曾經的南潯,養育過多少文人騷客,他們在這方水土著書立說,而嘉業堂藏書樓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見證。坐落於南潯的鷓鴣溪,與小蓮莊隔溪相望,藏書樓就掩映在園中,樓外有園,園中有池。藏書樓外的荷花池和五曲橋就像是小蓮莊的復刻縮微版,而藏書樓則是迴廊式的磚木兩層走馬樓。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南潯這個富鎮,自古文風鼎盛,所謂“書聲與機杼聲往往夜分相續”是很寫實的,這樣的地方,出個藏書家當在情理之中。 南潯“國寶”多。中外聞名的嘉業堂藏書樓,又是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人劉承幹是中國近代史上私家藏書最多,花費精力、金錢最多的一位。1920年,為藏書計,劉承幹“靡金二十萬,劇地二十畝”,在南柵鷓鴣溪畔構築藏書樓,1924年落成。藏書家藏書不易,藏而能守,更屬不易。

曲水流觴,花木扶疏,藏書樓掩映在參天古樹中,白牆黑瓦,格外古樸。門樓上的“嘉業藏書樓”五個大字是由書法家劉廷琛所題。仔細看,匾額上的藏字少寫了點畫。難道是不仔細才寫錯的?其實不然,有道是“數盡則窮,盛滿則衰”。尤其是書籍,簡直浩如煙海,藏得再多也還是少數,洋洋數十萬卷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故意把字寫錯,也是古人為人處事時的一種謙卑哲學。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劉承幹繼承祖上的大筆遺產卻不善於經商,只喜歡藏書、讀書、印書,在上海收購大量藏書以後,於1920年動工,1924年完工在劉氏共同產業小蓮莊旁邊建了嘉業藏書樓,分為書樓和園林兩部分。劉承幹是一個成功的藏書家和刻書家,花費20年的時間,30萬兩白銀,共收藏16萬冊60萬卷藏書,為我國的古藉保護做出重大貢獻。劉家於1933年家道中落,為了維持書樓,賣掉五萬冊書,就如其自已說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到1951年,主人就主動的把書樓捐獻給了國家,當時由浙江圖書館來接收,現在此處是屬於浙江圖書館的一個分支機構。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書樓是“口”字型的迴廊式磚木結構,中西合壁的兩層樓房,分前後兩進,站在天井中央,可以看到整個藏書樓外貌。兩進房屋中間有一佔地三百多平方米的大天井,是專門用來曬書的。而兩層樓南北左右共52間考究的廂房則都是藏書的庫房。四周的鐵欄杆還保存了原貌,因為當時有電而沒有電焊技術,所以連接這些鐵欄杆的還是最原始的鉚釘,上面欄杆上是希古二字、下面是嘉業二字。藏書樓的獨到之處還在於它的設計,它的下水管道是直接設計在柱子當中的,在當時那是何等的時髦。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其實,南潯早在明代就有“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諺。從宋代朱楠的《厚德遺言》始,曆元、明、清諸朝,數點南潯文人的著述,犖犖然一支綿延不絕的文化大軍從歷史的深處逶迤而來,那數以萬卷的作品琳琅滿目,儼然匯成思想和文化的寶庫。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正廳嘉業廳,之所以取名嘉業藏書樓,就是因為正中懸掛的這塊九龍金扁——欽若嘉業,嘉業是指美好的事業,對劉承幹來說他的美好事業就藏書、建書樓了。這塊九龍金扁是由宣統皇帝賜給劉承乾的,因為劉承幹捐了大筆錢為光緒皇陵種植樹木,不過上面的字是由皇帝的老師陸潤庠題的。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書樓內包括閱覽室、刊印房、工作室等,幾千只藏書箱珍藏各類善本古籍,箱內復襯夾板,不僅可以防潮防溼,還可以作為工藝品欣賞。一百年間,這棟藏書樓和這些古籍在經歷了日軍侵佔燒鎮、破四舊那些風雲歷史後,竟都得以保存,說起來或許又是一個傳奇。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藏在古鎮裡的小小藏書樓,何德何能可以獲得大清皇帝的御賜匾額?

其中四本書的雕刻版完整如初,尤其珍貴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這般。其實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現代印刷術已經運用得很廣泛了,當時上海的商務出版社等都是採用的現代機械印刷。這個固執的江南男人,被魯迅戲稱為“傻公子”,堅持用古老的雕板印刷,聘請江南最精工的雕刻師,選用上好的紅梨木,來雕刻那些遺世的珍本孤本。過去的藏家們,收藏到珍本,總是小心藏護,擔心外傳。他卻恰恰相反,他擴印那些書,他認為只有擴印才能流轉。他收集,他補遺,他刻版。他讓愛書的人們從這裡領走它們,就好像把自己收養的孩子,送回到他們父母的懷裡,或許,這就是江南“土豪”的博愛吧。借用王安石的一句話就是:窮人因書而富,富人因書而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