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盛夏行

文 蔡金權

【作者簡介】蔡金權,男,湖北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任一家大型國企秘書科科長,後選調到政府機關工作。業餘時間一直痴迷於文學,新聞創作。上世紀90年代,每年有數十篇作品見諸於《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化工報》、《中國包裝報》等報頭版。1986年5月加入中國作協湖北民間文學家協會,1998年加入黃岡作協,已出版了新聞作品集《疾風勁草》,散文集《冷暖人生》,現從行政崗位退休,受聘於《中國報導》雜誌記者,《黃岡日報》浠水縣域的廣告宣傳代理。

燕趙盛夏行

已保存

燕趙盛夏行

燕趙盛夏行

33年前,我寫電大畢業論文,選擇了當時的知名作家蔣子龍中篇小說《燕趙悲歌》寫文學評論。從那時起,我對燕趙大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訪該地是我三十多年來的美好夙願。

燕趙今天多指河北省。其實,燕趙大地在古代還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遼寧以及山西、河南北部,內蒙古南部,朝鮮大同江北部的燕趙周邊部分地區。我對燕趙的崇尚,是它古老的文化,樸實豪放的民風,正是這兩風,才造就了世代相傳的燕趙俠風。《隋書地理志》稱這裡“悲歌慷慨”、“俗重氣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並”,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句名言,“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亦曾讚歎,“幽燕之地,自古多豪傑,名於圖書者,往往而是”。的確,在這塊古老神奇的大地上,自古豪傑英雄輩出——“有千場縱賻家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的邯鄲遊俠;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燕地來客荊軻。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已者容”的邢地客豫讓。有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涿郡猛張飛;有景陽岡赤手打虎的清河好漢武松。有英勇抗擊蒙古瓦刺族入侵,寫下“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壯烈詩篇的于謙;有戊戌變法失敗,慷慨赴死的“戊戌六君子”;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共產主義鬥士李大釗;有英勇抗擊日寇,血染沙場的狼牙山五壯士。

古往今來,唱出的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趙之歌,催發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踏燕趙大地,探千古慷慨遺風。

燕趙盛夏行

北戴河

2018年的盛夏,浠城經歷了連續月餘的高溫,每天的陽光令屋內如焚,大地冒煙。在這暑熱難熬的日子裡,我們一行46人,在浠水新啟程旅行社的精心組織下,於8月2日上午海邊日出之時,我們踏上了美麗迷人的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北戴河。這裡二十里長的海濱,沙軟潮平,景色秀麗。大海是一望無際的藍,沙灘又是金燦燦的黃,浪頭排排推過來,象一頭咆哮的雪獅奔上沙灘,狂跳廝咬,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燕趙盛夏行

我們站在鴿子窩鷹角亭上,先是目睹了這海上磅礴壯觀的日出景象,漫步在望海長廊上任由海風的洗禮,在碧湖之畔櫻花樹下靜坐看白鴿飛舞,清靜雅緻,怡然自得般地享受著幸福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愉悅。站在這裡可以看鳥。鴿子窩旁邊的大淺灘更是觀鳥,觀成片戲海遊人的絕佳之處。導遊潘偉小夥子講,每年春秋時節,數以萬計的珍稀候鳥在這裡覓食、停留,成為又一大新景觀。人們都稱讚這裡是鳥的天堂,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燕趙盛夏行

對於海的嚮往是我和所有內地人的共同願望,據說歷史上曾經有十一個帝王來到鴿子窩,這可以看出鴿子窩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分量。

對於我們長期生活在大別山腹地的人來說,看海更是一種期待,是一種願望。大海的胸懷,大海的波濤,大海的無私,你可以找出許多希望看海的理由,如果沒有了這些表達,海也是最枯燥的。

燕趙盛夏行

但是,在這裡山與海的結合就有了仙,有了故事,有了神奇,蓬萊仙閣、煙臺山、天盡頭,天涯海角,當然也有鴿子窩,這一處處的山海結合處都有人們無盡的嚮往。

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五月,東征烏恆打了勝仗,心情舒暢,此一行平息了北方,下一步就要渡長江,統一中國。他率大隊人馬沿著傍海大道,班師回朝,走到這裡,看大海觀日出觸景生情寫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一流傳千古的詩句。從此這裡也就有了碣石一說。

燕趙盛夏行

1954年毛主席曾經兩次來到北戴河,第一次是這年4月,第二次是這年7月,當時中央正在籌備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做通過憲法,選舉政府的準備,也就是忙著新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當大事落定,閒睱來到鴿子窩鷹角亭,站在山與海之間,使領袖的博大胸懷和細膩感情一迸激發,寫出《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灘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首詩篇含蓋了人民領袖太多的歷史情懷。

燕趙盛夏行

我們一行遊人看過鴿子窩公園系列風景後,被大巴車拉到了金夢海灣浴場,這裡曾經是亞運會帆船基地,踏過軟軟的沙灘,迎著清爽的海風,這眺廣闊湛藍的大海,發現中午的北戴河海濱更是別有一番景緻;慰藍的天空中,飄浮著幾朵淡淡的彩雲。碧波盪漾的大海,在麗日下彷彿披上了一層閃光的魚鱗,變得更加驕豔成熟了,遠處白帆點點,近處穿著各色游泳衣的人們在大海的懷抱裡盡情地遊樂,沙灘上是無數的“花蘑菇”和進行日光浴的人們,大家說笑著,遊戲著,整個海濱到處都洋溢著觀樂。我們一行人也坐上了機動帆船,駛向海洋深處,感受了海天一色的奇妙境界,感受了微鹹的風,是海的呼吸;漲落的波浪,是海的胸脯的起伏;我覺得每個浪峰,每個波谷,那揚抑沉升之間似乎都被鼓盪著大海的韻律。

燕趙盛夏行

這些韻律與海岸線上烏黑的公路,公路上如潮的車輛人群,公路街面上成排、成片、成海、五光十色的高樓,回奏著大海、藍天,秦皇島市、相交織的樂曲,扣人心絃。

燕趙盛夏行

山海關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在此構築長城,建關設口,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它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是東北華北間的咽喉要衝,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明長城從山海關南面海濱的老龍頭,經山海關蜿蜒越群山之巔向北延伸。山海關城東依長城,闢四門,東曰鎮東,即天下第一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運,各門上均築城樓,城中心築鐘鼓樓,城外繞以護城河。關周圍有軍事設施和建築物,東門外築有翁城,外繞以東羅城,天下第一關城樓雄踞門上。南面老龍頭築有週一裡的寧海城,內有澄海樓,稍北有南冀城,北面城牆上有臨閭樓,威運堂,關北有北冀城,關東1公里歡喜嶺上方城名威遠城。關城周邊烽火墩、臺、星羅棋佈,彼此呼應,主體兩翼建築在軍事上互為犄角,前防後衛,主次分明,佈局合理,建築造型美觀,具有民族風格。山海關與附近的南海口關,南水關,北水關,旱門關,角山關,三道關,寺兒峪關以及城堡,墩、臺相配合,枸成一個堅固的軍事防禦體系,成為我國曆史上重要的軍事重鎮。

燕趙盛夏行

到了清朝後,統治策略由明王朝的軍事防禦改為政治拉攏,懷柔政策,用宗教和思想統治的辦法,代替對其長期的修築,致使長城的防禦功能逐步淡化,山海關逐漸成為繁華的商業城鎮,作為華北與東北的交通要道,信息和商業集散地,而發揮重要作用。

8月2日午後,烈日如火,山海關街路面溫度燙腳、但山海關各條街道,熱鬧繁華,古色古香的店鋪林立,寫著各種名目的杏黃旗迎風招展,地主名吃,名糕,名點,地方古裝,珍珠瑪瑙,金銀手飾、琳琅滿目。

在街面的小巷內還有古標局,古兵器陳列室,供遊人丟幣照相。

我們不顧酷熱,逛完大街小巷,不惜重金買了降熱快的冰西瓜,冰棍貪婪地咀嚼,才一飽眼福地按時離開山海關。

燕趙盛夏行

承德避暑山莊

8月2日下午2點,我們坐上大巴車,經過5小時的疾駛,來到了河北省承德市一個山衝不知名的旅社下榻。我們一下車,一股撲鼻的黃荊樹花香浸潤心扉。這家賓館坐落在青山綠坳中,空氣清新,鳥語蝶舞。我花了10元買了30個熱水餃,一眨眼工夫,盤完碗盡。回店後洗去兩天來坐火車的汙濁疲勞。

8月3日上午7:30,我們來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它又叫承德離宮,也稱熱河行宮。在河北承德市北部,這裡群山環抱,地勢高竣,氣候宜人,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它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建築物達一百一十餘處,總面積564萬平方米,蜿蜓起伏的宮牆長達10公里,是我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背山面湖,山戀起伏,草木蓊鬱,宮殿亭榭掩映,湖沼洲島錯落,風光旖旎,巧奪天工。避暑山莊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分湖區,平原,山戀三個景區。康熙以四字題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以三字題名的三十六景散佈其中,各景隨四時變化,取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觀命名,集中我國南北方建築佈局的特點,綜合我國各地建築藝術的風格。煙雨樓,金山等建築組群典雅明潔,構圖別緻,一派江南景色;正宮松鶴齋,月色江聲等建築組群則具有北方樸素民居形制;萬樹園富有蒙古草原風光;山戀區的雄渾山川,優美俏秀的寺廟,齋,軒,別具一格,使山莊東面和北面巍峨雄偉,具有民族特色的外八廟構成遼闊的文物風景區。

燕趙盛夏行

在宮殿區,導遊講了這裡不少孕風雨,扭乾坤等驚天動地的故事後,吸引我們逐一探物品景,回味那時的歷史風雲變幻。

我們看完宮殿區,穿過林蔭,一片碧木,這就是塞上湖光,上、下、澄、鏡、如意等五湖,湖面寬闊,據說有一百一十餘萬平方米。由於山影的掩映和亭臺的交錯,有一望無際之感。五湖中澄,鏡,如意三湖荷花最盛。如今是盛夏、湖面上一片荷葉,但荷花尚未盛開,只有不少亭亭花蕾,含苞欲放,或羞於吐紅。據說這塞上荷花,性喜清冷,南國荷花已謝,這裡芙蓉獨開。所以乾隆皇上說它:“應是香紅久寂寞,故留冷豔待人看。”當無數豔女俊男擺姿弄影搶著照像和同行幾對夫妻在美豔景色裡秀恩愛之時,我來到如意洲的“觀蓮所”坐一會兒,靜觀這裡的美好湖光山色。

燕趙盛夏行

舉目南望,是這裡夏日的奇景,“南山積雪”,炎炎夏日,只要聽到這個名字就使人感到舒服,何況遠望南山競會給你積雪的幻覺呢。據說當年康熙來此避署,突然看到這山上積雪,固而命名。大自然並不會因為封建帝王的命名而白雪不消,但勞動者造下的亭臺卻給後人留下長久的紀念,為這山莊景色增添了無限情趣。

如果說南山積雪,具有塞上風情,那仿鎮江金山寺造的金山卻為這塞上景色增添了江南的色彩。這裡有“上帝閣”,“法海洞”,但是白娘子許仙在那裡呢。是不是因為這天氣晴朗,無濛濛細雨,又是不是因為這裡沒有斷橋,所以他們不來呢。不,你看,所有湖岸,今天多少一對對幸福的伴侶都在照相留念。

燕趙盛夏行

離開金山,我沿著湖邊小徑,徜徉到“文津閣”。這裡原是為藏《四庫全書》所建,圓明園中的《全書》被燒燬後,把這裡的一部分移到京都。如今這裡只留下藏書遺址。我來此並不是想翻閱《四庫全書》,而是來看這裡的一景,白天裡觀湖中之月。紅日當頭,天空中自然不會見到月影,這閣前的水中倒可以見到皎潔的月牙,我無不讚嘆當年建築者們的精巧設計,使太陽的折光變為水中月色。

燕趙盛夏行

烏蘭布統大草原

烏蘭布統大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曾是清朝皇家木蘭圍場區,烏蘭布統為蒙治,漢語的意思為紅色的壇形山,實指大、小紅山,是木蘭圍場的一部分。該景區以草原,林地為主,以林木花卉,野生動物為輔,人文旅遊資源以蒙古民族風情,古戰場遺址,遺蹟,特色旅遊商品為主,以蒙古文化,特色飲食等為輔。這裡曾是《還珠格格》、《康熙王朝》、《漢武大帝》等古裝和現代影視劇的拍攝所在地。

燕趙盛夏行

8月3日下午,我們從依依不捨的承德上車,一路北上,約晚7點下榻烏蘭布統塞上明珠賓館。蒙古同胞熱情好客,晚上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蒙古特色菜大宴,開席前,多姿多彩的蒙古姑娘著紅袍,戴花頂,為我們舉行了熱情洋溢的迎賓儀式,在歡樂的蒙古聲樂中,四位美麗的蒙古姑娘向我們逐一敬了馬奶酒,逐一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晚上又邀我們觀看了她們表演的歌舞晚會,蒙古姑娘的歌聲嘹亮激昂,豪放灑脫,她們的舞,舞動時,紅的統裙象朵朵怒放的山茶,隨風飛轉,也象一片片燃燒的篝火照徹夜空。一隻只裸露的山膀揮動起來,象柔軟的柳枝,在輕風中搖曳。

燕趙盛夏行

她們拉著我們的手,使所有來賓都手拉手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人圈先是一個,後是二個,圈越來越大,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歡快地跳起了民族大團結的篝火舞,此時想必大家一個個都拋開了世俗煩惱,擁抱快樂,共同演澤了一次草原激情的狂歡夜晚。

8月4日早7:30,我們來到了木蘭圍場紅山軍馬場西約一公里處的金蓮花灘景點,百草敖包。分乘4坐的草原越野車,組成潔潔蕩蕩的越野車隊,向烏蘭布統大草原深處奔馳。

燕趙盛夏行

只見雄渾的烏蘭布統大草原如柔波般起伏的綠丘向遠處延伸,與天際相連。綠草如茵,野花怒放,牛羊成群,白雲飄飄,在這寧靜的世界裡只有牛羊在悠閒自在地,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

這個草原是森林和草原的有機結合,既具有南方優雅秀麗的陰柔,又具有北方粗獷雄渾的陽剛,兼具南秀北雄之美。

燕趙盛夏行

特別是將軍泡子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佟國綱將軍與葛爾丹大戰血浴沙場之地而得名。每到夏季草原上一片生機,百花盛開,10余天換一茬花種。您這次來是黃色,過十餘天再來也許就是粉色、紅色……每一茬花總以領銜花種為主色調,其餘各色陪襯其間。有名的,沒名的,千姿百態,萬紫千紅,在大甸子和山坡上編織出一塊塊的五彩繽紛的地毯,聚成一朵朵撲朔迷離的彩雲。藍天,白雲,青山,山丁樹,白樺林,碧水襯托著喧鬧的百花世界,勾勒出一幅幅絢麗多姿的歐式油畫。

燕趙盛夏行

夜幕降臨,在泡子邊的蒙古包裡住一晚,圍坐在篝火旁吃著鮮美的手抓羊肉,品嚐著草原的“悶倒驢”,欣賞如泣如訴的馬頭琴和抑揚悲壯的蒙古長調,想起了唐代高適,岑參,王昌齡等詩人,蕩氣迴腸的邊塞詩:“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日輪駐霜戈,月魄系調弓……”,是多麼蒼涼而豪邁。

燕趙盛夏行

草原天路

草原天路全長132.7公里,位於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和崇禮縣的交界處,西起張北縣城南側的野孤嶺,東至崇禮縣樺皮嶺處,是連接崇禮滑雪區,赤城溫泉區和張北草原風景區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中國大陸十大最美麗的公路之一。

燕趙盛夏行

8月5日早7點,我們從烏蘭布統塞上明珠賓館出發,中午1點才到達河北崇禮縣城,下午2點我們分六人一臺越野車,又組成一條車隊匯入草原天路如潮的浩蕩車流中。開車的毛師傅50來歲,精幹帥氣,他為了我們感受天路如飛的輕飄,車開得很猛,在坐的幾位女士嚇得一驚一怍,但驚不走我遠眺兩邊草原群山的專注。

草原天路的路基、原是國家風力發電公司,架設內蒙古至河北高原地區的風力發電設施,臨時開挖的工程公路。

燕趙盛夏行

2011年,河北省張北縣政府,瞄準了附近周邊,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的人口急劇澎脹,城市居民為提高日常生活品質,尋找放飛心情的出處,自駕遊成為新的時尚,新的熱潮的發展機遇。他們投資3.2億元,將原路基擴寬,填低挖高,裁彎取直,進行全線加固刷黑。於2012年9月底,這條天路全線通車。

現在,公路沿線蜿蜒曲折,河流山巒,溝壑縱深,草甸牛羊,景觀奇峻,展觀出一幅百里壩頭風景畫卷,這幅畫卷裡分佈著古長城遺址,樺皮嶺、野狐嶺、張北草原等眾多人文,生態和地質旅遊資源。它猶如一條蛟龍,盤踞於群山峻嶺之巔,跌宕起伏,藍天與之相接,白雲與之呼應,行走在天路之上,就像是漫步在雲端,故而得名“天路”。

燕趙盛夏行

這裡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邊緣,平均海拔1400米,平均氣溫只有攝氏4度,素有“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之說。風大,日照充足,無明顯夏季,成為最顯著的氣候特徵。

這天,我們看了古長城遺址,蘇蒙聯軍烈士陵園,樺皮嶺,巖片山,大圪墶石柱群。我們坐在車上,感受到烏黑的公路與兩邊黃綠相間的草原,涇渭分明,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百里之間,左右緋徊曲折,劇烈地起伏跌宕,靜謐深遠,彷彿通向夢的彼岸。

燕趙盛夏行

最引人注目的是風力發電塔,一座座風力發電塔高高地聳立,沿著天路蔓延開來,佔滿了人的整個視線。白色的風車,藍天白雲,與地面上的綠色草原相得益彰。

天路沿線,野罌粟,苜蓿、土豆花,向日葵和油菜花,各種顏色的花朵點綴在草原之上,五彩繽紛,漫天遍野,隨風搖曳,我們彷彿置身童話世界中。

燕趙盛夏行

在這幾天行程中,在北戴河,我們腳踏了秦皇、漢武求仙碣石的足跡;感受了一代偉人定乾坤,興民族的躊躇滿懷的博深詩句; 在山海關,看過去的防禦城牆,今天成了各族人民通商發展經濟的地標;在承德,體驗了清帝王實施懷柔政策,使清江山一統近300年;在烏蘭布統,草原天路,看到了各族人民一家親,共同發展旅遊經濟,打造美麗河山,使我們的生活品質與日俱增。我們都感覺到,這次旅行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一程滿滿收穫,每時都會深情地懷念。

二O一八年八月十二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