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能避免「9·11事件」重演嗎?

數字貨幣成為犯罪分子洗錢的利器

在“9·11事件”之後,世界許多國家和政府非常留意可疑資金的流動,全球金融體系被廣泛監督和監控。

數字貨幣為在線訪問和全球覆蓋提供了便利,並且脫離主流貨幣通道,這使得它們為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資金轉移、儲存變得有吸引力。比特幣犯罪已經讓各國司法部門頭疼,在比特幣網絡中,擁有者的身份只以一組加密的計算機代碼形式出現。網絡只記錄了一個比特幣是由哪個地址挖出來的,如何流轉,但這些地址的擁有者身份卻無從查實,相關交易可以輕易從政府監管的視野中隱形,而監管者難以跟蹤或攔截。2013年,IS旗下的博客曾號召支持者利用比特幣系統進行捐贈,而且新加坡情報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的網絡中發現了一個似乎是IS在美國集資的網站,該網站收到數額較小的比特幣。

2015年10月,東方明珠石油公司主席黃煜坤在臺灣被綁架,匪徒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

2017年5月,至少150個國家、30萬名用戶受到比特幣勒索病毒的攻擊,造成損失達80億美元,已經影響到金融,能源,醫療等眾多行業,造成嚴重的危機管理問題。

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報告稱,從2015年到2017年,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案件增長了近6倍。除了這些犯罪分子以外,越來越多的恐怖主義融資和一些國家層面的犯罪活動也在使用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多用來支付毒品以及武器。

只是根據反洗錢機構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展開的研究顯示,目前G20轄區內17%的DNFBP沒有反洗錢措施,也沒有制定任何打擊恐怖主義融資的機制。

面對數字貨幣無國界交易能力,各國的金融管理機構相對獨立,往往自行制定相關規定,短期內很難形成全球範圍內防範數字貨幣犯罪的有效措施,這樣的發展趨勢著實令人感到不安。

區塊鏈會讓航空安全邁出一大步

“9·11事件”動搖了民眾對航空安全的信心,導致全球各地出臺一系列苛刻的新安全規定,這極大地降低了航空業的運輸效率。其實,科學技術是提高航空飛行安全與乘客體驗最有力的武器,特別是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乘客從票務預訂到抵達目的地將會更高效,同時飛機的未來故障排查也將不再困難。

埃森哲航天和國防負責人John Schmidt近日表示,區塊鏈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全面進入航空業。在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中,他列出了航空業能從區塊鏈技術中獲利的一系列方式,包括設備維護跟蹤、加強數據共享等。其實,目前區塊鏈技術在航空領域已有諸多嘗試,有些應用甚至已經落地。

在航空安全方面,區塊鏈可以用於零部件的跟蹤,降低來自零部件故障方面的隱患,滿足更高的質量和監管要求。今年5月,美國飛行控制系統製造商Moog與合作伙伴打造了一個名為VeriPart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跟蹤3D打印的飛機零部件,藉此提升共享的效率和透明度。

在航空保險方面,今年4月10日我們曾報道北京-烏魯木齊的CZ6910航班,某乘客使用100MHC代幣購買了“飛行寶”互助保險,並在航班延誤126分鐘後獲得了2000HMC的延誤賠償。此外,法國保險巨頭AXA,區塊鏈互助保障平臺ShineChain等項目都計劃或已經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航空保險服務,它們或是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完成投保與理賠過程,或是利用Token經濟模式,提高保險收益並降低用戶負擔。

在航空支付領域,多家航空公司宣佈支持加密貨幣支付。其中最近的一起是在今年3月,中國臺灣遠東航空宣佈接受比特幣支付,乘客可使用比特幣購買機票及相關旅遊服務。

區塊鏈的最大價值在於提供最大的透明度,消除各環節的信任問題,這幾乎可以從根本上杜絕類似911事件的劫機行為,讓恐怖分子沒有登機的絲毫機會。另外,區塊鏈技術還可大大優化後臺管理,提高效率並降低成本,為全球乘客帶來更大的收益。

“9·11事件”或許不會重演 犯罪活動仍會存在

任何技術的出現都是一把雙刃劍,區塊鏈也不例外。

如同互聯網早期滋生犯罪一樣,區塊鏈技術在短期內的確為犯罪分子的資金轉移提供了便利,為全球的反恐與各國的犯罪防範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並且造成了全社會的重大損失。

但是技術犯罪並不是技術本身的過失,而是被人誤用。杜絕和數字貨幣有關犯罪的方法不應該是否定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解決技術犯罪的最好手段只有依靠技術的進步。

從目前區塊鏈技術的進步來看,在航空業的全面使用會極大地保障人們的出行安全,降低社會成本,通過劫機綁架乘客的“9·11事件”未來或許不會再重演。但是全球的犯罪活動仍然會存在,而防範犯罪與犯罪之間也是一場技術的競賽,我們應該樂觀地去看待區塊鏈的未來,在一個更加透明、高效的信息社會內,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將會獲得更大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