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10餘起校園中「毒」事件 事後監管能解事前的「毒」?

未來網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楊波)正值中小學校秋季開學之際,多地發生“疑似毒跑道致學生群體性流鼻血”、“營養餐問題致學生群體性中毒”等數起校園安全事故,危及學生身體健康。校園校舍環境安全、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暴露在公眾視野裡,足以讓社會警醒。

近三週10餘起 “毒”校舍、校園餐事件令人揪心

據記者不完統計,自9月開學近三週以來,根據媒體報道,江西、河南、武漢、餘杭、西安、濟南等超過5省的學校出現疑似“毒校舍”、“食堂飯菜中毒”的事件超10起。

據中國江西網報道,9月17日,南昌一幼兒園裡120名在讀學生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出現流鼻血的現象。家長懷疑,孩子出現這類健康問題與教室甲醛超標有關。但園方表示此前空氣檢測報告顯示合格。目前,教育部門已經介入調查,請有資質的第三方重新檢測。

今年9月,陝西西安交大陽光海藍城小學開始投入使用,多名一年級孩子家長反映,9月1日放學後孩子出現頭暈、咳嗽、流鼻血等不良反應。9月3日至少有33名學生請假沒去上課。小學剛裝修完,家長擔心環境不達標。根據校方提供的檢測報告,檢測結果符合相關規範的質量標準。

9月1日開學後,湖北武漢藏龍二小不斷有學生出現流鼻血、嘔吐、身體起疹子等症狀。到9月10日,據家長的不完全統計,已有100多名學生出現了流鼻血、起紅疹等不適的症狀。家長懷疑孩子的症狀與學校跑道質量有關。

三周10余起校园中“毒”事件 事后监管能解事前的“毒”?

涉事學校藏龍二小。肖璐欣 攝 圖片來源:人民網

據瞭解,藏龍二小位是一所新建校,暑假時學校塑膠跑道在施工,開學後仍有巨大刺鼻氣味。目前,當地教育局還未給出調查結果。

在湖北咸寧,有家長反映赤壁市茶庵嶺鎮青石橋小學開學當天才鋪完塑膠地板,異味刺鼻,有學生出現頭暈、流鼻血等身體不適症狀。

而在浙江杭州餘杭,臨平一小的學生搬進新校區後也陸續出現身體不適、流鼻血、蕁麻疹和頭暈的症狀。9月8日下午,該校將軍殿校區出現鼻出血學生上升到145人,世紀校區出現鼻出血學生204人。家長懷疑這跟開學搬進新校區有關。在校方致家長的一封信中表示,空氣檢測為合格。

除此之外,“學生營養餐問題”同樣接連不斷。

9月8日,四川安嶽縣興隆中學將疑似有噁心嘔吐症狀的49名學生送往衛生院檢查治療。不過,安嶽縣外宣辦代科長表示,據初步調查判斷,學生並非食物中毒,學生出現噁心嘔吐症狀是由於天氣急劇變化,學生食用高澱粉食物引起的胃腸不適反應。

三周10余起校园中“毒”事件 事后监管能解事前的“毒”?

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膳管中心食堂門外牆上,工作人員定時更新每週學校食堂的飲食搭配,營養餐推薦食譜是其中一大特色,接受師生家長的監督。(來源:視覺中國)

9月3日,江西萬安縣部分學校學生營養餐出現疑似發黴、變質等問題,有家長反映孩子午餐後出現腹痛。根據萬安縣順峰小學學生家長提供的診療證明書顯示,有學生被診斷為食物中毒。目前,吉安市和萬安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萬安縣教體局已經依法依規對萬安珍百味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進行了調查處理。

據瞭解,江西萬安縣部分學校學生中毒事件中,學生營養餐全部由外包企業供餐。

9月7日,教育部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開展學校食品安全隱患排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督導檢查。

調查結果尚未出爐 家、校各執一詞

記者在梳理近期此類事件進展時,發現有些問題學校的調查結果仍處於在“正在檢測”、“校方表示檢測合格”,到目前已再無下文,還有一些是家長和學校雙方各執一詞,結果還未歸因。

關於“毒跑道”問題,以咸寧赤壁小學為例,施工負責人表示刺鼻異味主要來自塑膠地板裡的膠水,膠水有廠家檢測合格報告書,而且它會隨時間慢慢揮發,再過幾天就沒有異味了。目前,調查結果尚未出爐,家長各執一詞。

那麼,“毒跑道”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過往報道來看,業內人士對於“毒跑道”產生來源的說法並不完全統一。這是由於聚氨酯跑道需要的原料多,生產鋪設環節也比較多。基本原料是聚氨酯雙組分(A、B)膠水,施工時按一定比例將A、B兩種膠水混合,並加入黑色顆粒,鋪設過程中還會使用溶劑。由於使用的雙組分膠水、黑色顆粒和溶劑涉及多種化工材料,幾乎每個部分都有出問題的可能。

對於在許多案例中,許多學生的一個突出表現是流鼻血、咳嗽和皮膚過敏,廣東省體育設施製造商協會副會長、長河集團董事長趙文海表示,這應該是遊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造成的。

他指出,除了遊離TDI,聚氨酯膠水中使用的有些塑化劑如短鏈氯化石蠟,受陽光照射會分解揮發氯化氫氣體等氯化物,以及鋪設過程中使用的毒性大的有機溶劑(甲苯、二甲苯)等,“一般就是這三種東西,導致很多問題跑道有嗆鼻的氣味”。

但除了能聞到的,還有一些有害物質是沒有氣味的,可能還未被發現,“因為不知道具體做的人都加了什麼垃圾材料”。他還提到傳統聚氨酯膠水中使用的交聯劑MOCA具有致癌性。不過,這個說法業內尚存爭議。

監管不力 歸口模糊 不作為也是一種“毒”

事實上,早在2003年,國內行業專家就發出了對聚氨酯跑道安全性的預警。十幾年的時間,足以令一個孩童成長為少年,也足以讓一個皰疹惡化為瘡癰。

新華每日電訊曾刊文《“毒跑道”警示不作為也是一種“毒”》稱:依靠公眾監督、媒體倒逼來推動問題解決,說明一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到了何種地步。因此,“毒跑道”生產窩點被媒體挖出,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監管不夠到位。一系列事件折射出一些職能部門麻木、遲緩的作風令人髮指。

廣州同欣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化學博士陳晨在採訪中曾表示,監管不力、歸口模糊確實是造成“毒跑道”管不住的原因之一,“確實需要警醒,進行嚴格監管。”

此外,校園營養餐問題同樣仍未解決。

針對江西萬安縣營養餐的問題,就有媒體分析稱,學校食堂不以贏利為目的,其正常的運轉應當建立在以實報實銷的成本核算上,也不應增加學校額外的管理開支。面對著正在生長髮育的學生,學校有責任和義務將食堂管理好。

關於營養餐,2001年國家經貿委、教育部、衛生部就印發了《關於推廣學生營養餐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出要抓好學生營養餐生產企業的資格認定與生產。規定學生營養餐是以保證學生生長髮育和健康為目的,嚴格衛生消毒條件下向學生提供安全衛生。

去年,教育部、財政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要建立健全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招標制度。

如何保障校園食品安全,新華社曾發文稱,保障學校食品安全不能只靠事後補救、事後重視、事後調查,更不能在付出健康代價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與師資力量、硬件投入一樣,學校食堂管理事關學生身心健康,容不得半點僥倖和馬虎,除嚴格監管與自律外,學校還要用好社會監督,這其中就包括家長委員會參與的力量,將家長“突擊”機制化、常態化,把工作做在前面,確保萬無一失。

正面可借鑑的例子是,湖北省鶴峰縣潼泉小學三所學校多年來堅持每天通過微博公示孩子們的伙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