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時評|無人零售業務發展更應注意防範政策性風險!

核 心 導 讀

江蘇的H企業是一家新的從事無人零售裝備研發的企業,該企業於2016年年末起投入巨資研發了一款無人零售設備並投入了市場,然而今年早些時候,H企業卻被投放地監管部門通知設備不符合新的規定要求,在整改完前,不得開展經營。事實上近兩年類似H企業的情況在市場上並不佔少數,此前在社會上紅火一時的拉麵機也是在經歷“一波三折”後才通過了監管審核,然而H企業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由於缺少必要的政策風險防範意識,該公司的業務在短期內受到劇烈的衝擊。

經營時評|無人零售業務發展更應注意防範政策性風險!

2017在我國零售業大變革、大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內無人零售業務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不僅業務種類越來越多,業務規模也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由於新業態的一些特性,相關的配套政策卻並不完善,由此造成不同地區對於無人零售業務的落地缺少對應的支持。

無人零售企業目前面臨的兩大風險:

經營時評|無人零售業務發展更應注意防範政策性風險!

無人零售面臨經營性和政策性風險

經營性風險:經營性風險主要是指由於經營上的失誤造成的實際經營結果偏離於計劃值得的可能性。經營性風險在無人零售業務表現的比較突出的如貨損率、投入產出效費比等等,當經營性風險過大時,很多業務也就很難維繫,如早期的無人貨架等。

政策性風險:政策性風險主要是指由於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管理規定對企業業務開展造成的影響。一般政策性風險主要出現一些新興業態逐步走向規範的過程中。由於無人零售相對於傳統零售形態,不僅是服務場景和經營方式的改變,連供應鏈結構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因此在市場監管層面往往存在政策、法規缺失的情況!而在規範新業態的過程中,由於企業早期並不熟悉或者瞭解相關要求,常常會出現忙活半天發現不合規的情況。而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涉事企業往往會因業態重資產的特性而損失慘重,可見無人零售企業對於政策性風險的敏感度更高。

監管日趨規範,企業更應關注政策風向

經營時評|無人零售業務發展更應注意防範政策性風險!

蘇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文件

2015年國家商務部公佈《無店鋪零售業經營管理辦法》;2016年7月1日,國內無人零售業務兩大中心市場之一的蘇州發佈了《自動售貨設備銷售食品管理暫行規定》;2017年同為國內無人零售業務核心市場之一的上海地方標準《自動售賣即食食品生產經營衛生規範》獲批立項.從國家到地方,近兩年國家對於新興業態的規範化節奏明顯加快,因此在此過程中,行業企業更應密切觀察相關政策風向,彌補自身短板,防止企業高投入後不僅帶不來高回報、相反的帶來高風險。

無“標”不無為、缺“標”更要有標!

無人零售行業專家、蘇州市食品流通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啟領商學院無人零售分院院長沈哲明對於無人零售行業企業可能遇到的政策性風險時表示,無“標”不無為、缺“標”更要有標,沒有標準的時候企業不能不作為,相反的更要為標準多做努力,越缺越要形成一套高標準,這兩年我們很高興看到有些行業企業越來越“內行”,並因此而受益。希望所有行業企業在未來在關注經營性風險的同時關注政策性風險。

經營時評|無人零售業務發展更應注意防範政策性風險!

轉自公眾平臺:自動售貨機產業資訊 僅供分享!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