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3.4億用戶,60萬騎手,外加470萬商戶和自有的5萬名員工——能有如此體量的互聯網企業,你會想到哪個名字?

是阿里、騰訊、百度組成的BAT,還是今日頭條、小米、滴滴組成的TMD?

不,是美團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就是千萬白領中午休息解決午餐時第一個點進去的外賣APP——美團;

也是無數年輕人想下館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尋找團購優惠券的團購APP——美團;

還是情侶看電影時,必點進去買優惠電影票的文娛服務APP——美團;

更是你出門旅遊、回家省親時,買車票、訂酒店的出行服務APP——美團!

9月20日上午,美團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500億美金,一舉超越小米和京東,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江湖新的霸主!

而從創立至上市這段路,39歲的美團創始人王興帶著一幫兄弟一走就是8年!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中間為王興)

那麼,美團是如何在8年時間裡,一步步融入和改變我們的生活,併成長為中國互聯網新旗幟的呢?


1

不太成功的“連續創業者”


混商場,免不了被貼上標籤,屬於王興的第一個標籤就是“連續創業者”。在創辦美團之前,王興還成立了過“校內網”和“飯否”兩大互聯網品牌,而從這兩個產品的終局來看,王興前兩次創業算不上成功。

但受家庭身世影響,他身上擁有不可多得的創業基因。

王興父親是福建龍巖的“水泥大王”,他從小便繼承了一種商業嗅覺與遠見,關鍵的是,他還是個學霸——1997年,18歲的王興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

2001年本科畢業後,他前往美國深造,期間見識到了Facebook的牛逼發展史,遂於2004年果斷放棄學業,回國創業,2005年,校內網誕生。

可惜,“聰明但老實不會忽悠”的王興被資本擺了一道,敗走麥城:校內網於2006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年輕”的王興卻苦於沒錢增加服務器和帶寬,只能向資本妥協,於當年10月將校內網以200萬美金的低價賣給了千橡互動的老闆陳一舟。

做出決定的當晚,王興的一干同學、兄弟:王慧文、陳亮、賴斌強等人抱頭痛哭,喝了個爛醉。

王興第一次創業,可謂來勢洶洶,卻又草草收場!

不甘心的王興於2007年5月捲土重來,創辦了飯否。穩步運營了2年多後,2009年7月又因故障被關閉,直到2010年1月還無起色,王興開始了謀劃新的創業計劃,他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發源地的美國,希冀著能找到新的機會。

彼時,美國有家明星創業公司——Groupon,團購模式做得風生水起,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依然拿到了10億美金的融資。王興憑直覺認為,這個路子可行,於是果斷把Groupon的模式copy to China(C2C)。

2010年3月4日,美團網就此誕生!

2

“千團大戰”笑到最後的老大


然而,盯上“團購”這塊肉的,不止王興一個。

在Groupon閃亮光環下,競爭對手紛湧而至:3月14日,窩窩團上線,3月15日,F團上線;3月16日,拉手網上線……至2010年6月,全國團購網站已超過2000家。

在巨大的競爭態勢面前,王興還能穩住,可到了7月份,剛剛經歷“3Q大戰”的騰訊也上線了QQ團購網時,縱使美團每月流水超過500萬,王興開始坐不住了:“有什麼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 騰訊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到了2011年8月,中國互聯網像發了燒一樣,全部盯上了團購網,相應網站數量竟來到了5000多家的頂點!

千團大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拉手網、美團、窩窩、糯米、大眾點評等,群雄並起,而王興的美團網只能算是第二梯隊。

王興是怎麼勝出的呢?

其一,王興掌握了一支具有超強凝聚力和執行力的團隊!

創業的本質,關鍵還是看人。王興此前的創業失敗了,可人留下來了,彼此之間既有同窗之情,更有相同的理念。畢竟之前創業的項目賣了,王興和身邊的骨幹基本實現了財務自由,做美團都是想做點事兒,並非純粹為了錢。

而美團的執行力至今都為業內歎服,當時美團的銷售團隊用谷歌翻譯把美國Groupon的網頁翻譯成中文,打印出來去跟商戶談合作;而地推團隊就沿著北京的地鐵線路走,每發現一個出站口,直接扎進附近的餐廳、影院等商家裡面去,邀請入駐……

其二,王興堅決貫徹“地推戰略”,厚積薄發!

為了搶奪流量,絕大多數團購網站都把目光放在了做廣告投放上,拉手網請了葛優做宣傳,其他對手也是大把大把的錢砸廣告。

唯獨王興認為,團購的基礎是商家!只要美團平臺能捆綁足夠多的B端商家,就能吸引廣大C端消費者。所以,王興格外重視地推,所到之處都沉下市場,針對商家做優惠方案,不僅穩步吸引商家入駐,也大大提升了商家留存率。

所以,千團大戰中前期,美團的份額不是最多的,但數據面十分穩健,下盤極穩!

其三,拿到關鍵資本,而且錢都花在刀刃上。

燒錢,是互聯網的常態,千團大戰最終比拼的就是資金。

正是基於上述的兩點(團隊、穩健),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投資部在見過所有團購網站後,最終選擇了美團。2011年8月,阿里巴巴果斷領投了美團5000萬美金B輪融資。

有了錢,底氣就足了,王興隨即發起了一輪經典的營銷戰!

當時,為了贏得市場信心,各大團購網站都爭先恐後的發佈融資消息,而其中90%以上都是假消息、煙霧彈。

王慧文就吐槽說:“自己說有錢沒用,得把賬戶亮出來。”這原本就是美團內部的一句吐槽,豈料王興當真了,就在舉辦融資發佈會的現場,美團曬出了銀行賬戶,裡面有6192.2122萬美元餘額,瞬間讓所有美團平臺的商家吃了顆定心丸。

王興順勢又說,“這行業很亂,但我們不浮誇,希望大家也不要浮誇。”

2011年下半年,資本寒冬降臨,缺錢缺糧草的團購網,一下子倒下大片,唯獨美團網算得上安然度過。

2011年,美團銷售額14. 5億,比2010年翻了10倍。至2012年初,美團便反超拉手、窩窩,成為行業第一。

3

轉型、拓展,王興“無邊界”戰略初現!


千團大戰沒用多長時間就分出了勝負,至2013年,美團的行業市場份額就穩定在50%以上,而且實現了盈利,成為當之無愧的團購霸主。

但拉手、窩窩、糯米等對手依舊頑強,戰爭並未徹底結束,此時王興的目光卻已經投入到了新的賽場——O2O!他認為,21世紀第二個十年是屬於O2O的10年!

事實上,團購本身集中在餐飲購物領域的含義已經日趨模糊,以吃喝玩樂為主的本地生活服務將涵蓋更大的市場,別忘了彼時已經吹起了“消費升級”的概念。

於是2013年,美團開始向O2O轉型,貓眼電影和美團酒店兩大獨立的客戶端就此面世。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貓眼電影成立不久,就取得了每月30%的增長,銷售額更是佔據全國電影票房銷售額的9%,全國每售出10張電影票,就有1張來自美團!

2013年底,美團涉足了最為重要的O2O垂直領域——外賣!事後證明,此舉造就了美團此後10年的動力引擎,而這一選擇更多的是出自王慧文之手。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王慧文說:“我們發現多個校園外賣都已經開始多校區經營,且經營水平不足也能夠生存下來,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成熟而擁有較大機會的領域。”

可以說,2013年,王興已經搭建起了此前曾提出的“T型戰略”的模型——以團購為橫,以電影、酒店、外賣等垂直行業為豎。

當時的人還看不懂:為什麼實現盈利的美團還要到處花錢,自己把自己拖入到虧損的境地。直到2017年,王興的“T型戰略”,被更多的解讀為“無邊界”時,所有人才恍然大物,人們看到了亞馬遜的影子!

4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王興與阿里交惡!

2014年,團購大戲落下帷幕,王興也預感到美團的對手將會從散戶變成巨頭。

因此,他迫切地主導了美團在各垂直領域的深入佈局。2014年5月,美團完成近3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提升為20~30億美元。但美團的重點不是放在融資和宣傳上,而是要抓緊時間擴大規模。

酒店、外賣、電影同時發力,導致2014年美團的銷售額再翻兩番,到達450億,卻面臨了虧損。對此,王興認為:“自己心裡有底,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盈利,不想停下來盈利,是因為想增長得更快。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到了2015年,中國互聯網的關鍵詞成為了“合併”。

而合併的前提,是因為回過神的巨頭們開始滲透各大垂直領域:美團旗下貓眼電影遭遇阿里旗下淘票票的堵截,阿里還計劃60億復活口碑網;美團酒店更是要面臨攜程、去哪兒等傳統OTA豪強的反擊,美團外賣則與餓了麼、百度外賣形鼎立之勢……

多線作戰的美團可謂四處樹敵。

美團的數據雖然還在增長,可王興感覺到了壓力,於是在2015年10月,美團出人意料的與大眾點評合併了,“新美大”由此而來!

可合併的背後,馬雲成了受傷的那一個!

原本美團和點評分別有阿里和騰訊的投資,阿里大約持有美團10%至15%的股份,屬於財務投資者,美團是正宗的阿里系企業。

可王興是有野心的,他不想在巨頭之間站隊,而想自己成為巨頭。導火索在於,阿里提出美團的支付功能只能選擇支付寶,且給出的結算利率比騰訊的微信支付高出不少。

無論是出於個人野心,還是從商業利益來看,王興都會拒絕阿里的提議,轉而投入騰訊的懷抱。


它坐擁3.4億用戶、統領60萬騎手,8年上市價值超500億美金!



去年烏鎮大會上,最著名的“東興局”上,王興和劉強東簇擁在馬化騰左右,唯獨不見馬老師的身影,就起源於此。業界也慣於用此案例來嘲諷馬雲在互聯網圈的人緣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