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警察軍事化執法負面效應增大:越加強,犯罪率最高

美國警察軍事化執法負面效應增大:越加強,犯罪率最高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警察軍事化成為美國刑事司法政策討論的一個熱點。近日,記者就美國警察軍事化程度、執法效果及影響等問題,採訪了相關學者。

  • 警察軍事化趨勢漸強

警察軍事化是指警務人員在執法時採用軍事裝備(如狙擊步槍、裝甲運輸車、閃光彈、榴彈發射器)和軍事戰術。美國東肯塔基大學司法研究學院教授彼得·B.卡拉斯卡(Peter B. Kraska)將警務人員的軍事化過程歸納為四個維度:物質維度——使用軍事武器和裝備、先進軍事技術;文化維度——向軍人的語言、外在風格、信仰和價值觀靠攏;組織維度——設立“指揮中心”,在高犯罪率地區安排特警而非普通警察進行巡邏;操作維度——在情報、監控、高風險情景處理等任務領域,參照軍隊的工作模式。

卡拉斯卡表示,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美國軍隊與警察、戰爭與執法、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之間的傳統界限模糊化,並出現了警察軍事化與軍隊警察化的趨勢。這一趨勢的具體表現包括:軍隊在內部安全事務中參與度上升;軍隊與警察在各層面的合作越發緊密;特警單位數量劇增並常態化;在某些情況下,警務部門及刑事司法系統依賴軍隊/戰爭模式;出現了軍隊與警察共同執行反暴任務的情況。

  • 易形成心理暗示

近日,《政治研究季刊》網站刊發了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政治學研究人員愛德華·勞森(Edward Lawson Jr.)的論文《警察軍事化與致命武器的使用》。勞森對比分析了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數據與警務部門接收軍用武器的數據。他發現,在排除了地區種族構成、總人口數、犯罪率等影響因素後,隨著警察軍事化程度升高,被警察殺死的犯罪嫌疑人數量顯著增加。勞森認為,除了對軍事設備和戰術的使用外,警察軍事化還是一種同時影響警員個人和警務部門的心理過程。經過這一心理過程後,警察會更多地將自己視為正在與危險敵人作戰的軍人,而非維護法律的公務員。這使他們更傾向於應用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和打擊敵人的致命武器。勞森提出,警察軍事化導致犯罪嫌疑人死亡率上升,這一現象的好壞仍存爭議。不過,執法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度執法情況、過度執法情況所佔比例的高低等問題,值得重點關注。

卡拉斯卡談到,警察軍事化可能會使美國社會陷入過度依靠武力執法的“準軍事主義”陷阱,並給社區警務造成衝擊。社區

警務是指安排固定的警務人員在固定區域巡查,與社區居民展開互動,共同預防、發現和解決安全問題。雖然社區警務主要針對危害性較低的犯罪活動,但根據美國犯罪學家喬治·L.凱靈(George L. Kelling)等人的研究,社區警務亦有助於減少更嚴重的犯罪。

  • 收效不甚明顯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站日前刊發了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與公共事務助理教授喬納森·馬莫羅(Jonathan Mummolo)的文章《警察軍事化未能改善警員安全和減少犯罪》。馬莫羅考察發現,平均來看,成立更多的SWAT(特殊武裝戰術部隊)小組、增加SWAT小組行動次數,對於改善警員安全和減少犯罪助益很小,甚至沒有助益。研究表明,在排除了當地犯罪率及其他的社區特徵因素後,非裔居民遭遇警察軍事化執法的幾率更高。

馬莫羅表示,警察軍事化未能顯著加強警務人員安全,也未能降低犯罪率,反而有可能削弱公眾對警務部門的支持和信任。之前有研究表明,公眾對警務部門的負面看法,可能會影響警務人員調查犯罪活動以及公民協助調查。雖然上述研究未必能夠全面反映美國各州各個執法機構的情況,但將軍事化執法限制於少數緊急暴力情景下,或許有助於在保證執法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增強警務部門的公信力。

駐華盛頓記者 王悠然

(華盛頓9月8日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