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仿製藥進中國?結局可能是這樣

印度藥現狀:佔國內醫院市場不到0.1%的份額

根據鹹達藥海遨遊數據,截止至2018年7月22日,國內進口印度的製劑數沒超過50個,這50個產品中暫無靶向腫瘤藥;並且,印度的進口註冊證主要是還是原料藥。

印度仿製藥進中國?結局可能是這樣


根據2017年樣本醫院市場數據,印度企業包括國內合資的市場規模僅為1.6億元,僅佔樣本醫院市場總規模的0.07%。其中99%來自Reddy’s(含崑山龍燈瑞迪),賣的最好的產品是尼麥角林、奧氮平和苯溴馬隆。

其它印度廠家如太陽藥業和Cipla(西普拉),醫院銷售數據只監測到1個產品。印度進口的製劑包括疫苗,為Chiron Behring(凱榮-貝林)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由此可見,除了產品競爭力的緣故,印度廠家在中國的銷售渠道覆蓋能力相對一般。

2015年第一批臨床自查核查中,印度有3家公司撤回了6個受理號,這三家企業都是印度前十的企業並且也有產品曾經進口國內。自查核查中印度倖存的產品是印度太陽藥業有限公司酒石酸利斯的明膠囊,於2017年獲批。進入臨床自查核查的印度產品中暫未見到有靶向腫瘤藥。

印度仿製藥進中國?結局可能是這樣​​


政策利好:印度藥有望加快獲批

2018年5月23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優化藥品註冊審評審批有關事宜的公告(2018年第23號)》和7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的《接受藥品境外臨床試驗數據的技術指導原則》的通告(2018年第52號),被視為利好進口仿製藥的主要政策。

國內註冊所承認的境外臨床試驗數據,正式將“在境外開展仿製藥研發,具備完整可評價的生物等效性數據的”含括在內。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臨床試驗數據需要在ICH和GCP規範下,保證其臨床試驗數據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可溯源性,以及臨床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並且已有種族差異臨床試驗證據才能得以被國家註冊部門所認可。

短期內預計註冊部門還是從嚴審批臨床數據,而且進口藥品必然涉及現場生產考核和臨床數據現場核查,註冊部門的飛行檢查排期將會影響藥品註冊速度。

從臨床必需性、價格和國家政策導向來看,臨床必需且國內暫無生產廠家仿製或仿製廠家數少、價格便宜的印度藥將有望加快引進,特別是腫瘤方面藥品。印度生產廠商暫無國內銷售渠道,國內一些代理商也會開始接洽印度和歐洲小國的仿製藥引進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