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照顧視力殘疾母親 合肥七旬老人做母親的「眼睛」和「拐杖」

41年照顧視力殘疾母親 合肥七旬老人做母親的“眼睛”和“柺杖”

清晨的大蜀山被一層薄霧籠罩著,城市也換上了一番新面貌。位於大蜀山腳下的蜀南庭苑小區內,人們總能看見七旬老人劉安延牽著91歲母親散步的畫面。一年四季,無論颳風還是下雪,劉安延都堅持帶母親出門散步或遊玩。由於母親患有視力一級殘疾,生活失去自理能力,劉安延負責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在他的精心護理下,母親孫德珍身體康健。如今,作為五代同堂的大家長,孫德珍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老人。

過度勞累,母親視力越來越差

在劉安延的記憶中,母親似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一直在忙著種田、忙著做飯、忙著為孩子們張羅瑣事。“我們一家人都以種田為生,那時候母親需要耕種七畝稻田。”今年71歲的劉安延回憶說,那時一家人都居住在合肥陳小郢(今燕子河路與佛山路交口),由於沒有其他收入,家庭比較困難。為了節省開支,母親和父親省吃儉用,卻從不讓三個孩子忍饑受餓。“為了增加收入,父親推著板車到處販賣荒草。由於過度勞累,母親視力越來越差,父親的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

1971年,劉安延的父親病情加重又無錢醫治,同年年底就因病離世,留下孫德珍和三個孩子。為了能撐起家中的重擔,孫德珍起早貪黑忙碌著,“長年累月的超負荷工作,母親的視力越來越差,還經常流膿。”即便如此,孫德珍也從不在孩子們面前有半句埋怨。“自幼母親就給我們兄妹三人樹立了堅強的榜樣,無論身處多麼難的困境,都要勇敢面對。”讓母親孫德珍感到欣慰的是,三個孩子紛紛成家立業,為了能夠照顧年邁的母親,劉安延夫婦一直和母親一起生活,貼心陪伴在側。

“改裝”房間給母親最好的居住空間

1968年,劉安延經人介紹與妻子黃勝英相識,並且同年年底走進婚姻的殿堂。隨後,黃勝英陸續生下一子一女,兩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幸福之情溢於言表。看到孩子們紛紛找到歸宿,作為母親的孫德珍終於可以放下肩上的重擔。“我的兩個妹妹的家庭陸續遭遇變故。”劉安延介紹說,自從父親去世之後,母親的身體就不好,經常以淚洗面。隨後,兩個妹妹的丈夫都患上了癌症,需要一筆不菲的治療費,而她們的家庭都十分困難。獲悉兩個女兒的家庭變故,孫德珍心急如焚。

2008年3月8日,劉安延一家回遷到高新區蜀南庭苑小區,一家人都居住在80平方的房中。為了能更好地照顧母親,劉安延單獨為母親準備一間通風好的房間,由於母親視力不好,劉安延細心地把房間進行“改裝”,防止母親跌倒後受傷。除了每天幫助母親洗漱、餵飯之外,劉安延把母親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為了母親取物方便,他特意在母親床前準備一個微型儲物間,不僅可以放日用品,還可以擺放食物。2012年,母親孫德珍徹底失明,並被診斷為視力一級殘疾,屬於重殘。

做母親的柺杖 成為小區最美風景

自從母親失明之後,劉安延徹底放棄自己的生活,一天24小時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由於年事已高,孫德珍患上了高血壓,心臟也不太好。為了給母親增加營養,劉安延每天都會烹飪各種菜餚,還會給母親煲湯。“母親愛吃肉、吃豬油,我就經常燉肉給她吃。”除此之外,劉安延每天為母親洗澡、喂藥、按摩,每天清晨5點準時起床,到了深夜才能安心入睡。近年來,劉安延的妻子黃勝英身體也出現問題,患有高血糖和高血壓,需要常年服藥。

“母親每天都要出門散步,就像一個老小孩,所以無論她想去哪裡,我都陪著她。”就這樣,每天清晨、午後和傍晚,劉安延總是牽著母親的手到戶外散步。如果小區廣場有演出,他會提前到現場安排一個小板凳,再帶著母親去聽戲。如今,劉安延的孩子也有了子孫,逢年過節,孩子們都會回到家裡,熱鬧非凡。年過九旬,孫德珍雖然看不到子孫繞膝的情景,可是她卻深切地感受到兒子對於自己無私付出。作為五代同堂的老人,孫德珍既高興又欣慰。

2016年開始,考慮到劉安延母親的情況,蜀南庭苑社區為孫德珍老人申請城市生活最低保障(低保)待遇。2017年為其申請貧困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以及每月600元的居家拖養服務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