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在網文江湖裡不可一世的“大男主”們越來越不能打了。

從《天盛長歌》,到《武動乾坤》《鬥破蒼穹》,活躍在今年電視劇市場上的“男主”們越來越年輕,但也越來越缺乏生機。

這四部由大熱男性向IP改編而成,唯一的“變性劇”《天盛長歌》也是改編自大神級作家天下歸元的《凰權》,不僅如此,每部劇背後的製作團隊和主演也都大有來頭。

《天盛長歌》陳坤、《武動乾坤》楊洋、《鬥破蒼穹》吳磊,與他們配戲的女演員也都是倪妮、張天愛、林允等口碑和人氣值兼具的當紅小花。

雖然製作方們在製作水平上卯足了勁兒,可這些劇的成績卻一水兒的不太理想,《三國機密》和《天盛長歌》雖贏得口碑,卻未能賺足收視和點擊量。而被寄予厚望的《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整體表現也只是差強人意。

犀牛娛樂認為,如此命運,其實不是製作之罪,而是改編源頭的先天不足。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開掛的“大男主”

才是“大男主”本主?


“大女主”出現後,男性向與女性向劇集的氣質被進一步割裂,“大男主”的叫法也隨之應運而生,但實際上,現在大多數觀眾的認知裡,對這兩種劇集的定義並不清晰,或者說許多觀眾對“大女主”與“瑪麗蘇戲”、“大男主”與“傑克蘇戲”的認知還是混淆的。

《傾世皇妃》《武媚娘傳奇》《花千骨》這類劇整部戲圍繞女主角的愛情展開,或者愛情元素的比例碾壓其他元素,或者披著其他元素的皮實際在講愛情,且至少有3個以上男主愛女主的劇,從本質上來說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而是“瑪麗蘇戲”。

嚴格定義上的“大女主”裡,女主角是整部戲的核心人物,故事圍繞這個人物鋪開多種元素,一般較多的為成長、謀略、爭鬥、愛情、親情等,《藝伎回憶錄》《紅高粱》(劇版)《大長今》《甄嬛傳》這些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大女主”。

同樣的,《倚天屠龍記》也屬於典型的“傑克蘇戲”,而《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琅琊榜》這種才是真正的“大男主”。

此外,男性向與女性的群戲也往往容易被混到“大女主”和“大男主”的行列裡,像《歡樂頌》《人民的名義》都是男性向與女性向群戲的代表,它們是從男性或者女性的視角講故事,但故事卻不是圍繞某一個人展開,劇情遞進也不是由某個人的成長決定。

從這個角度來說,《軍師聯盟》《白夜追兇》以及《三國機密》《天盛長歌》比起“大男主”更偏向男性向群戲,主角雖然形象鮮明,但刻畫的都是群像,而且部分的“成長性”也是丟失的。

而《武動乾坤》 《鬥破蒼穹 》這兩部改編“起點大IP”(以男主角逆襲開掛升級為主流)的武俠玄幻劇才是“大男主”本主。

這兩部劇都主打個人主義,以“林動”和“蕭炎”為核心,宏大的世界觀、故事地圖的轉變以及複雜的人物關係,都只服務於他們一人,劇中的謀略、爭鬥、愛情、親情等元素,也都隨著他們的成長不斷鋪展、深入。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只不過,這兩部肩扛推動“大男主”崛起和玄幻修真IP影視化雙重重任的“大男主”,現今的交出成績卻不理想。不僅如此,雖有楊洋、吳磊高流量“鮮肉”坐鎮,但依舊並未能吸引大量女觀眾駐足。

高流量鮮肉坐鎮

“大男主”為何沒有女性緣?


從百度指數的人物畫像來看,《武動乾坤》的人物畫像裡男性74%,女性26%,《鬥破蒼穹》男性70%,女性30%,男女比例差距懸殊,而且從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以及彈幕的觀眾評論來看,這些女性觀眾裡以男主的女粉居多,真正“自來水”的女性觀眾數量有限。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那麼導致這兩部“鮮肉”坐鎮的“大男主”劇女性緣不佳的原因是什麼?

以往的玄幻男性向IP為了“討好”女觀眾,改編時往往都會給故事變一變性,愛情為主,順便打怪,《仙劍奇俠傳》和《古劍奇譚》都是借這招才成功的典範。但在《誅仙青雲志》後這種操作就不靈了,《擇天記》《古劍奇譚2》也相繼撲街。

《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似乎都放棄了這種操作,開始另闢蹊徑,試圖用極致的荷爾蒙力量撞破兩性審美壁壘,贏得女性觀眾的青睞。

不管是《武動乾坤》還是《鬥破蒼穹》,畫面、動作、構圖、色彩、剪輯、鋪陳等專業層面的展現都是“一硬到底”,專注描摹武鬥本身,不為表演帥氣,也不為表達曖昧。

造型上,楊洋和吳磊也全然沒有《擇天記》裡鹿晗飾演的陳長生那般造型絕美,都是怎麼粗曠怎麼來,其他角色也都是一水兒的“直男審美”,而仙氣飄飄、美輪美奐的場景設計也全然不存在,這讓九億自帶少女心的女觀眾如何接受?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不僅如此,這種男性荷爾蒙的進階也帶動了男主情感的進階,使得這兩部“大男主”都有了一定“傑克蘇”的味道。林動和蕭炎一邊打怪升級,一邊收穫沿途女性的愛,但女觀眾對一味深情不講邏輯的“戀愛腦”設定不買賬,卻並不意味她們會認同男主的三心二意,更何況是“返祖式”的二女共侍一夫。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而女性角色也在男性價值觀的主導下被捏成了他們幻想的模樣。《武動乾坤》裡林動的兩位妻子應歡歡和綾清竹,一個紅衫嬌俏,一個青衣大氣;《鬥破蒼穹》裡蕭炎的兩位妻子蕭薰兒和美杜莎,也是一個清純無暇,一個冷豔絕美。

紅玫瑰與白月光、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故事滿足了男性的幻想,卻和新時代年輕女性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濃郁的男權色彩和傑克蘇元素的注入,讓這類“大男主”女性緣不佳,但責任不在導演,也不在演員,而是這類玄幻修真IP本身的“男性荷爾蒙氣質”。

《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的原著裡男主就是有兩個老婆,而唐家三少的《冰火魔廚》《琴帝》《生肖守護神》《天珠變》以及《狂神》裡,男主至少有3個老婆,最多達8個,比韋小寶還能娶。

所以,這類男頻IP改編如果無法在彰顯“男性荷爾蒙氣質”的同時兼顧女性觀眾價值觀,那他們的播出就不僅僅是對“大女主”的“宣戰”了。

實際上,這兩者往往無法兩全,而“大男主”與“大女主”的對戰也似乎並未贏過,哪怕在“大女主”式微的聲音不絕於耳的今年。

式微的“大女主”收穫了“直男愛”


在《如懿傳》播出受阻,《曹操》《大主宰》陸續官宣後,“風水輪流轉”,“大男主”當家的聲音在今年的電視劇市場甚囂塵上。

但實際上與往常一樣也只是吹吹風,真正攪得動輿論並扛起流量的還是《扶搖》《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女人戲。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不僅如此,《延禧攻略》《如懿傳》這類宮鬥劇還收穫了不少“直男愛”,富察皇后跳樓和傅恆戰死的兩集,抖音上出現了大波的男性觀眾泣不成聲的短視頻。而且,林俊杰、朱星傑等男明星也都是“延禧”粉,就連“直男扛把子”非常酷的歌手信都在zqsg的追《延禧攻略》,邊哭邊追的他還催沒看的粉絲“立馬去看”。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那麼這些男性觀眾為什麼會“倒戈”女性劇,而不是去為《武動乾坤》和《鬥破蒼穹》這類能滿足他們男性荷爾蒙想象的“大男主”劇吆喝?

問題主要還在原著身上,除了澎湃的男性荷爾蒙,複雜的設定與簡單的情節形成互補,也是《鬥破蒼穹》這類網文能擁有廣泛男性受眾的一大主因。

但這樣的模式顯然不適合影視劇,可如果想在裡面填充和加強情節,必然要大刀闊斧地刪改調整,並放緩節奏,但這不僅會使打怪升級的爽點被弱化,也會使每個爽點的間距被拉長。正因如此,既不爽又不“還原”的《鬥破蒼穹》,才會收到大量原著粉的差評。

但最致命的是即使做了調整,但為了保證故事的大方向不變,女性觀眾最期待看到的極致情感線也無法細膩地鋪展。

而且,如果改編時延續了男主一路升級最終問鼎的故事大方向,就意味著男主的成長線還是要靠能力升級支撐,人物形象扁平和故事價值觀單一的問題也同樣無法解決,對熱愛《軍師聯盟》這類強情節、強節奏的男性觀眾而言,故事就顯得有些低幼化,不對胃口。

兩方都不討喜,《鬥破蒼穹》這類“大男主”才會在市場上表現平平。

此外,這與觀眾的長期審美習慣也有一定的原因。

在“大女主”未流行之前,國內的電視劇市場就一直被《還珠格格》《一簾幽夢》《媳婦的美好時代》《回家的誘惑》等女人戲包圍,在這些劇的長期薰陶下,觀眾的審美習慣早就養成。

正因如此,《鬥破蒼穹》這類被純粹男性語言包裹的年輕化“大男主”才會難在觀眾心中立足,而看似式微的“大女主”卻依舊生機無限。

實際上,比起影視劇市場,這類男頻IP更適合對接遊戲市場,因為遊戲的原理和男頻網文一樣,重在營造打怪升級的爽點。

但為了實現盈利最大化,製作方們往往都選擇掩耳盜鈴,繼續前仆後繼地對它們進行影視化,天蠶土豆的另一部玄幻小說《大主宰》已經開拍,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也被爆將由新麗出品,楊振宇執導。


“起點大男主”們的改編之殤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犀牛君還是期望這些男頻玄幻IP能夠成功,為電視劇市場添些不同的顏色,但要讓腳適應不適合的鞋,必然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即便腳適應了,穿鞋的人也未必會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