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這首絕美的詩,他丟了性命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點擊右上方紅色鍵關注:徽淵文化

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須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白髮亂如絲。

但看舊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因為這首絕美的詩,他丟了性命

【詩人簡介】

劉希夷(約651—678),字延之(一作庭芝),擅彈琵琶,擅寫閨情,詩風婉轉感傷,代表作為《白頭吟》(又名《代悲白頭翁》)。劉希夷寫詩喜歡學習古代的風格,與當時的主流審美趣味不相符合,所以並不被詩壇推崇。藝術水平的高低與作品流行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一個時代的主流審美趣味才決定著一位詩人是被追捧還是寂寥。

好在劉希夷性格開朗,不拘小節,對自己被主流詩壇邊緣化一事並不介懷,照舊飲酒彈琵琶。正因為劉希夷在詩壇的邊緣地位,所以他寫出來的佳句幾乎被舅舅宋之問竊奪了去。劉希夷雖然保住了自己的詩句,卻因此而丟掉了性命(詳見名句之下的注講)。

因為這首絕美的詩,他丟了性命

【背景介紹】

《代悲白頭翁》是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作品。此詩雖是擬古樂府,但構思精妙,開拓了全新的意境。詩中多處運用對比手法,大量使用重疊語句,循環復沓,再者以四個問句引領,一唱三嘆,韶華不再的無奈辛酸在反覆追問詠歎中被層層濃重著色,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此詩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並不頹廢,風格清麗婉轉,曲盡其妙,藝術性較高,歷來傳為名篇。

【名句】

①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寫出“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之後,感嘆這兩句是不祥的讖語,匆匆將之刪掉。當他隨後又吟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時候,發覺仍是不祥的句子,於是感慨道:“死生有命,難道這些虛言就可以定人生死嗎?”便將這兩聯一起保留了下來。

劉希夷的舅舅宋之問也是一個有名的詩人,特別喜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知道劉希夷還不曾把這兩句詩告訴別人,便請他將這兩句詩轉給自己。劉希夷答應了舅舅的要求,卻還是照原樣公佈了自己的作品。宋之問大怒,派家丁用土囊壓死了劉希夷,死時年未三十。

因為這首絕美的詩,他丟了性命

【名家點評】

唐代劉肅《大唐新語》:(希夷)嘗為《白頭翁》詠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似讖,與石崇‘白頭同所歸’何異也。”乃更作一句雲:“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既而嘆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有命,豈復由此?”乃兩存之。詩成未周,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

清代王夫之《唐詩評選》:唯“長嘆息”三字順出一篇。幻生一白頭翁闖入不覺,局陣豈淺人所測邪?一直中露本色風光,即此是七言淵系。後來排撰虛實,橫立情景,如遊子以他鄉為丘壑,忘其本矣。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伊昔”老翁,即少年前車,追敘冶遊,可悲處正在此。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感悟人生真諦。歡迎大家評論、留言、轉發!關注【徽淵文化】,為您帶來更多文化大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