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看成都消費力有多旺盛!

买买买,看成都消费力有多旺盛!

“消夏耍成都”,這是今年夏天熱詞排行榜中的常客。享好食、淘好貨、遊綠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成都正在同享受高品質消費體驗逐漸畫上等號。

消費升級的背後,城市購物中心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升級載體。世邦魏理仕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受商務部委託,日前推出了《2017中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成都躋身進入全國6個城市購物中心成熟市場之一,與成都同為成熟市場的,還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

买买买,看成都消费力有多旺盛!

根據世邦魏理仕最新數據顯示,成都購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國17個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杭州。世邦魏理仕華西區研究部資深經理林晴嵐評價稱,數據的背後不僅代表了成都零售市場釋放的潛力,更是整座城市在經濟發展和生活品質需求上的躍升。

“成都人不僅愛消費,還具備吸引外地人群前來消費的動力。”林晴嵐認為,這正是成都城市發展的核心所在。

增 長

知名開發商紛紛入蓉

成都國際品牌滲透率全球第19位

成都國際品牌滲透率全球第19位

中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從宏觀狀況、租賃活躍度、運營表現、成本支出和未來預期五個維度對中國購物中心發展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數值越大市場景氣度越高。

根據《報告》,2017年全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綜合指數為68.5,這意味著整體購物中心市場處於持續回暖和向好通道。其中,一線城市租賃活躍,市場優勢顯著。從城市能級指數來看,北、上、廣、深四城繼續保持優勢地位,一線城市綜合指數錄得70.0,分別高出二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2.2和2.1。

“這源於一線城市龐大的消費市場,尤其是京、滬兩地萬億級的消費容量,依舊是國內外零售品牌紮根的主戰場。”《報告》顯示,2017年上海位列“全球國際品牌滲透率”榜單的第2位,領先紐約、香港、巴黎等城市,北京位列第11位。

买买买,看成都消费力有多旺盛!

而二線城市亦在此次《報告》中表現突出,二線城市綜合指數為67.8,“主要受益於成都、杭州、南京、重慶、西安等二線城市的良好表現。”根據《報告》,成都購物中心的需求端得分在全國17個主要城市中位列第4,僅次於北京、上海和杭州。

“從需求端的成績來看,足以證明成都在知名開發商眼中潛力十足。”林晴嵐說。

上述觀點也得到了印證。林晴嵐特別提到,未來三年知名開發商還將攜更多知名項目在成都亮相,“比如攀成鋼板塊、金融城板塊等區域,將釋放仁和新城、大魔方等項目,為市民提供更充分的消費選擇。”

隨著知名開發商打造的優質零售物業項目陸續開業,為成都吸引更多的品牌入駐。

升 級

包容性為成都帶來消費新業態

上半年,盒馬鮮生在成都接連新開4家新店。至此,成都二環內大半區域成為“盒區”。作為不少市民的打卡地,盒馬鮮生是商業消費新場景的縮影。而其背後,是成都城市消費升級的重要表現。

买买买,看成都消费力有多旺盛!

根據《報告》,2017年全國實體商業回暖提速,限額以上單位實體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4%,增速同比提升0.6%。其中,線上、線下的融合也走向了更為實質性階段,並催生了更多的新概念、新模式的商業門店——移動支付、物聯網、人臉識別等數字化新科技,從各個環節推動零售業的轉型和變革,全渠道零售蓬勃發展並幫助實體商業更好發展。

在成都,新場景的熱潮正在崛起。林晴嵐表示,從2017年開始,成都商業市場在零售和營運模式上正在謀變:很多品牌從線上轉為線下,而像快閃店、網紅店等新型營運方式,正在通過社交媒體等互聯網平臺上,利用新話題增加曝光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在幫助成都提高城市知名度。”林晴嵐表示,包容一直是成都的城市名片,而通過消費升級帶來的利好,以及密集航線、西成高鐵的便利交通,更多到成都的旅行者在這裡能夠產生更多消費。“生活城市”“休閒之都”已經是成都的鮮明特質和獨特印記。

對於在成都生活的普通人而言,新業態升級也將為日常生活帶來方便。“不僅僅是像盒馬生鮮這樣的新零售超市,大量行業正在城市進行新業態升級。”林晴嵐表示,例如汽車超市、4S店等汽車服務以往都修建於專業賣場,而如今蔚來汽車、特斯拉等知名汽車品牌選擇在成都購物中心開店,增加了和消費者的互動。

“電競場館也將通過進入核心商區,和普通市民‘零距離’。”在成都,電競熱從線上來到實體商業,除競技裝備門店從電腦城逐步走入地標商業項目外,電競場館成為市場新亮點。今年一季度,VSPN電競中心落戶成都核心商圈獨棟商業,並跨界眾創空間,引入餐飲作為服務配套。

形 態

成都正在加碼“社區商業”

對於更多成都人來說,社區商業已經不是陌生詞語。打造“高品質生活城市”,自然少不了社區商業的提檔升級。在《報告》中,社區商業也已經成為中國城市購物中心發展的熱詞。

根據《報告》,社區型是以更多涉獵小件、高頻、交互體驗等為目的的消費,由原先單一滿足項目周邊居民日常購物、餐飲娛樂等需求逐步發展為提供全方位服務等實體商業,出現了更多的新型業態。

“如生鮮電商超市、快遞收發點、自助洗衣店、醫療康復中心等。”這些與消費者日常生活相關的新業態,對社區型物業需求旺盛,不少商戶都表示在未來6個月,項目的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高。

實際上,成都正在加碼“社區商業”。今年6月,成都召開了“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專題會議,併發布了《成都市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構建社區優質生活服務圈工作方案(2018-2022)》(徵求意見稿),鼓勵社區提升商業業態,創新發展模式,到2022年,成都共打造社區商業消費新場景200個,新增加社區商業文化主題店、特色店、體驗店1000個。

“社區商業發展的背後,是由於成都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帶來的便捷。”林晴嵐稱,地鐵等基礎設施幫助聯通了城市近郊領域,擴大了城市居住方位,也加快了市中心和近郊之間的聯通。同時,這些區域密集住宅區帶來的人口基數,也保障了社區商業的消費基礎,讓更多開發商願意選擇在成都近郊修建社區商業。

在去年成都新增的8個購物中心中,社區商業就不容小覷,武侯萬達廣場、卓錦曼購物中心、186Mall等社區商業傾向於生活化,保障了普通人“生活消費的就近原則”。林晴嵐表示,這也讓成都與享受高品質消費體驗的距離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