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題記 望奎, 舊名雙龍城,土名五井子。清朝,放荒之初,"因山地居高,遙望西北卜奎(省城齊齊哈爾),隱約可現 " 故簡稱望奎。

秋風起,雁南北, 惟聚五十年。 回故鄉,換新顏,歡喜上心頭。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呼蘭河

01.呼蘭河上的頭井子

我的老家望奎縣,地處黑龍江省中部,松嫩平原東部的呼蘭河北岸。轄7個鎮、8個鄉,衛星鎮是其中之一。我的出生地就是衛星鎮的敏西村。

衛星鎮舊稱頭井子,它的南山頭是小興安嶺西南麓餘脈,次生林山川地。 次生林間穿插著一片一片的山間黑土崗地。

呼蘭河北岸 ,稱為小興安嶺下梢的餘脈,一座座不高不低的山,連綿不斷, 向一條巨龍從東至西,由高至低時隱時現。龍頭在伊春大山裡,龍尾淹沒在呼蘭河流域裡,蜿延吸水。

老一輩人說呼蘭河畔以“頭”命名的小村是龍脈,上風上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 自然環境好。

頭井子的頭鎮頭村都建在山崗上,山上都是山頂平地漫川漫崗黑土地。

清朝時就管村叫井,頭井子,二井子……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呼蘭河

這些以“井子”命名的小村,大多始建於清晩期,民國初期,有一百多年曆史。

民間曾有“跑馬佔荒”的傳說,即經過官府批准,對那些朝廷有功之臣,封地時,準其騎一匹備好馬鞍的快馬,從早到晚,跑出去轉一圈回來,圈佔的這片幾十裡上百里黑土地,就屬於誰的了。當然圈地時要向朝廷官府交納相關的稅費。

我的大舅姥爺曾經在馬占山將軍的麾下任旅長,他就被官府批准過這樣跑馬佔荒,在望奎老家封了地。解放前,很多農民都租種過他家的土地。當然,土改時這些土地又都分給了貧農。

七十代以前,村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沒有偷雞摸狗,賭愽偷摸,打架鬥鬥毆的不法之徒,鮮有盜竊搶劫流氓強姦等刑事案件發生。

小山村裡多是闖關東的山東人後裔,民風純樸,崇拜讀書人,尊敬老師。望奎縣有一個文化特點,就是尊師重教,俺們村裡人自古把老師,尊敬的稱為先生。在全縣,從這個小屯子裡,走出的中小學教師最多,一百來位。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呼蘭河

02.小山村裡出英雄

解放前後,這些以“頭井子”命名的鄉村,出了多位軍長、師長、旅長、團長, 走出了很多機關事業及國有大企業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 而在其它鄉鎮地方確鮮有。 惠頭鄉的敏頭村,中華民國時期,走出了一位東北軍旅長,我大舅姥爺田春榮,少將軍銜 。

我寫的: ,一文中描寫的江西興國縣老紅軍鍾發年與東北紅嫂的愛情故事;東北軍馬占山將軍的部下的田氏兄弟,參加齊齊哈爾江橋抗戰的經歷,這二則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

惠頭等鄉鎮的頭井子頭村,出名的人物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軍長高建臣;某軍副軍長劉佔英,少將軍銜。

敏頭村出生,在衛星中學參軍的某軍師政委, 我三舅王鳳全 。他參加過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在老山前線蹲過貓耳洞。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軍炮兵團政委, 某軍地炮旅政委, 裝甲兵坦克某師政委, 鞍山守備區司令員,大連軍分區政委,大連市委常委,大連市人大常委,大校軍銜。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大哥

03.人傑地靈

黑土地走出的二位國家領導人,林楓出生在海峰鄉的寬頭村,劉寧一出生在惠頭鄉的信頭村。林楓、劉寧一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二人 20年代先後在日本留學,回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成為黑土地走出去的國家級領導人,是當年東北僅有的鳳毛麟角人物。

當年,全望奎縣只有林楓、劉寧一同志等幾個人,家中有條件供他們出國留學。

兩位老革命家一生交給了黨, 出國留學離家之後, 壯士一去不復返,從此一去未回還。

土改時, 林楓同志在東北局任組織部長,到綏化地委綏西軍分區視察工作,綏化僅僅離望奎縣老家20公里,他都沒抽時間回鄉看望父母及兄弟姐妹。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王志華

林楓、劉寧一同志展現了老一代國家領導人大公無私, 公而忘私,舍小家顧大家,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的共產主義精神, 是真正的共產黨人,在望奎縣當地傳為佳話。

解放前夕,由於時局動盪,兵荒馬亂,林楓、劉寧一同志的父母也都淪為貧民。土改時其父母家裡賴以生存的,剩下僅有的幾畝農田也分給了農民。

04.王氏家史資料

王氏家族闖關東後,定居在望奎縣西窪荒先鋒鄉一帶,開荒種地,墾荒耕耘出幾百畝土地。到了我父親這輩,還仍是大戶人家。我父親說過王氏家族的大掌櫃是王學孔。

王學孔後人,望奎縣先鋒鄉醫院醫生王冬(家)輝提供資料,大伯父王學孔有文化,在望奎城裡上國高時曾和林楓是同班好友。許是當年王家沒有能力出國留學,大伯父王學孔只念書到國高畢業。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呼蘭河

我的家史系列記實小說,【我的家在東北】系列,在今日頭條連續發表第二十篇時,在西窪荒先鋒鄉,生活居住的王氏家族後人,王氏家族第11世賢孫,我大大爺(大伯父)王學孔重孫女王冬輝,原名王家輝(因戶口普查搞錯了字),她看到了我寫的 ,讀了王氏家族從蓬萊闖關東的歷史記實,通過換讀頭條編輯王小安聯繫上我,幫我加進了西窪荒一帶和諧興盛王家群,家人相聚,情同手足十分親切。

望奎縣工商局王志才提供的資料,我們在望奎縣居住的這些人,爺爺那輩是親兄弟,太爺叫王國金或王國禎不確定。太爺爺那一輩兄弟、堂兄弟幾十口人,全家一起闖關東來的東北,確定無疑。王志才說我們的大大爺(大伯父)是那位無法確認,二大爺是東北出生,依據是二奶奶是望奎縣高賢村的東北人,志才見過奶奶和她侄子高井生。父親這輩哥八個,至少有六七人都在東北出生,我記得父親在世時說過:他這輩一爺公孫,哥八個,我大大爺名字叫王學孔。我據此推認:大大爺王學孔是家中老大,確認無疑。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我的父親和母親

,文中提到父親在蓬萊出生有誤,父親的出生地應是在東北望奎縣的西窪荒。

我爺爺王文秀是清朝科舉秀才,是在山東蓬萊時進府趕考中榜的,爺爺解放前在西窪荒去世。

2018年金秋,我和大哥乘坐侄女王鶴的車回老家探親,在望奎老家盤恆了三天。回首半個多世界的滄海幻桑田,感慨萬千匯成一句話:惟相聚五十年,憶故鄉換新顏,呼蘭河畔柳如煙,夕陽山外山。

我和親友們相聚時,又聽說王氏家族老一輩人的一些歷史,據瞭解情況的村民說,父親那一輩哥八個,他和伯父王學祿二個是親兄弟,和另六個是堂兄弟。他們在西窪荒還有十來個叔伯兄弟。在望奎縣西窪荒先鋒鄉白山屯分家後,伯父和父親流落到望奎縣的火箭鄉(廂蘭四屯)開粉坊漏粉條,叫王家粉房。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我和大哥

這時,哥八個仍在一塊生活,在一個鍋裡吃飯,日本鬼子來了,再分家後,各小家才搬到惠頭鄉惠三屯一帶單獨生活。

為生計,父親和伯父王學祿又從惠三屯搬到惠頭鄉吳廣發屯,父親和母親在吳廣發屯結婚後,又分家落腳到敏西屯(原名王朝佐屯)。兩個姑姑,在父親結婚前幾年先後嫁人,大姑嫁給王朝佐屯夏老四,二姑嫁給賈店村賈平安。二姑後來隨二姑父搬到阿榮旗紅花樑子村,大姑在解放初五十年代去世,二姑於六十年代去世。

解放初,父親為了就近上墳祭奠,把爺爺王文秀的墳地,從西窪荒先鋒鄉白山村祖墳,遷出埋在村北三節地裡。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呼蘭河大橋

聽母親那老一輩人講:當年為爺爺選墓地時,請到了縣裡一位非常有名氣的劉姓風水先生。劉先生看完爺爺墓地,眼睛就瞎了,從此無法再看墓地了。

我小時候,經常向北三節地晀望,那時的北三節地,白日水波粼粼,黑夜磷光閃爍,黑天白日都亮堂堂的,屯裡人都說,那是我家的祖墳冒青煙。

我後來明白,那年月生態環境好地氣足,白天看見的水汪汪的波浪是地氣,夜間地裡星星點有磷光閃爍的是螢火蟲,就是鬼火。

記得小時候,每逢正月十五父親都去祭奠送燈,每年清明節上墳燒紙。我幾次提出要和父親去上墳,父親說我太小不讓我去,母親也說小孩子不上墳。到了六十年代,公社要求平墳深埋,不與活人爭地,才平了墳頭。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從左至右:鄭興周,王志華,王志榮,郭慶福,郭二嫂

七十年代,我家已搬到一師趙光兵團,父親耽心農村使用大馬力拖拉機深耕,翻地翻出爺爺遺骨,1974年,那年清明他專程從兵團回來,特意從兵團帶回的木板,重新做了小棺材,和我舅鄭希林,四舅呂洪餘,殯殮在原地深埋在北三節地裡,地旁邊有一棵樹作為標識。這次我和大哥回老家,想祭拜爺爺,那棵樹不見了,墓地沒有了標識,再也找不到了,四周都是二米高的玉米地。

父親八個堂兄弟,十幾個叔伯兄弟,誰上過學,是否有文化,沒文化,無人知曉。家裡老大,我大伯父王學孔那一代,老六我大爺王學祿,老七我父親王學珍,八叔王學林的一代人都已去世,無從考證。

秋風起,雁南北,從多倫多回國的王氏家族11世賢孫王家明,在西歐五國27年。2018年8月,他回國參加全國僑聯代表大會,提出修繕王氏家族家譜的意見,為後人留下歷史資料,完成老一輩遺願,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王氏家族的後人按大樹分支原理,依照我在今日頭條發表的:鍾靈毓秀大王莊|我的家在東北(九),公佈的王氏家譜世祖列表為基礎,自報家門認祖歸宗。歷史和現實人口資料,電話號碼聯繫方弐,統一上報給望奎縣教委王家歡,蘭西縣教委王家琪姐弟,建立家族歷史電子檔案,王家琪郵箱號:[email protected]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鄭興周,王志華,郭慶福

我父親王學珍行排老七,一輩子不抽菸不喝酒,不識字,父親連自已的名都不會寫,或許他到了該上學的時候,王氏家族已衰落,無能力供他上學了,為生計他16歲就去惠七村給地主家扛長工,當打頭的,帶領幾十個、上百號人幹活。

九一八事變,日本人佔領東北,家破人亡,生靈塗炭。多少殷實富足的小康人家,淪為貧民。

王氏家族,也和望奎縣林氏、劉氏家族等其它大戶家族一樣,都是這時候衰落為僱農。父親的七八個堂兄弟,十幾個叔伯兄弟,在西窪荒先鋒鄉白山屯分家,流落在望奎、青崗、明水、蘭西、海倫縣一帶,西窪荒四縣交界處,靠給地主扛長工生活。

王氏家族先祖從蓬萊老家大王莊出發,在河北樂亭彭家窩棚落腳幾年,再闖關東的歷史跌宕起伏,一定有很多故事,當年父親和我談的家族歷史十分有限,我正在修補,歡迎王家人補充提供資料。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農家小院

王氏家族先祖在西窪荒開荒創業,繁衍生息在西窪荒先鋒鄉,衛星鎮惠頭鄉等地,又生生不息,枝繁葉茂。後輩人解放以後,上學參軍去外地工作,出國留學,海外發展的人,都發展的不錯,日子過的都很好。

(未完待續)

(備註:文中藍色字體,是原創,作者王志華:【我的家在東北】, 原文鏈接,點擊即可閱讀此文)

2018.8。31於黑龍江齊齊哈爾

遙望西北現卜奎|我的家在東北(二十六)原創

作者

王志華 ,筆名遠近,齊齊哈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知青,中國一重教師,富拉爾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長,指導員, 分局政治處宣傳幹事、教導員。

1977年畢業於哈爾濱電機學校政文專業。在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齊齊哈爾公安報,原創文學,海南文苑,今日頭條等發表過多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