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足協U23新政嚴重違背規律 使聯賽淪爲笑柄

觀點:足協U23新政嚴重違背規律 使聯賽淪為笑柄

U23新政引發外界爭議

足協U23新政嚴重違背規律迫使聯賽淪為笑柄,未來中超和亞冠將被割裂成兩大截然不同的戰場

觀點:足協U23新政嚴重違背規律 使聯賽淪為笑柄

試問2018中國超級盃有何意義?除了成就廣州恆大淘寶隊史無前例榮膺四冠王外,最大的一點便是給中超各俱樂部做了一次升級版U23新政在比賽中實際應用的先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恆大完勝申花,從過程亦能發現前者贏球的關鍵是陣容的深度這點上,特別是對於U23球員的儲備上做得更好……

恆大如願取勝,但能否就此證明卡帥在新政下對U23球員的使用就更高明、更準確,不僅比吳金貴強,甚至應該成為模版供其他球隊參考呢?筆者並不這麼認為,事實上比賽中依然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卡帥同樣差點就要陷入萬般無奈的狀態了——比賽下半場,張琳芃防守時動作過大倒地,展露出很辛苦的樣子。可是由於換人名額僅剩一個,而且因為新政的緣故,倘若換人必須換小將馮博軒,而他又不是後防球員,因此恆大就會遭遇和申花相同的窘境。幸好張琳芃在調整後並無大礙,繼續堅持比賽,才沒有造成這一幕的發生。但不可否認,在這一刻,贏球方的主帥同樣對此毫無辦法可言!畢竟在新政開始在實戰中使用後,未來所有中超球隊主帥都將面臨同一個嚴峻的問題:換人有時候將變得可有可無,因為所有人都知道你將換誰!更進一步闡述,便是球隊主帥正逐步喪失對球隊的自主控制權!

主教練喪失主導權?竟然不是因為管理層予以剝奪,而是因為足協的一條新政所致!真是天方夜譚,相信縱觀全世界,大家也找不到另一個聯賽能有如此景象!道理很簡單,這種政策被強行加入讓各隊執行,並沒有經過參與者的協商及同意,而以行政命令式的手段強加執行一條根本就不符合足球運動發展規律的政策,結果可想而知!中超不僅觀賞性會下降,影響力會下降,美譽度會下降,更會亂象叢生,最終淪為笑柄,甚至最終成為職業聯賽發展中的“反面教材”供大家參考。這絕非危言聳聽,一場比賽就能看出如此多端倪的顯現,真的不敢想未來會有多糟糕。

很無奈,各支球隊想要繼續參與中超,就得適應新政,必須遵守新政,幸好大家都一樣。因此筆者還是認為從球隊運營以及更多爭取主帥自主權上分析,除非你不用那麼多外援,倘若在上滿三個外援的情況下,還是首發2名U23球員,將替補U23與首發U23作交換,或許更適宜。恆大與申花在超級盃上的應用方法,均太過冒險,一旦有球員受傷,完全沒有自主權,只能進行無奈、走形式般的換人。

畢竟眼下縱觀中國足壇,能夠在實力上能夠匹配中超水準的U23球員寥寥無幾,“拔苗助長”的現象相信在未來一定會發生,強行讓能力跟不上的球員提前出場,最終影響了全隊的競爭力,這對他的發展而言是好是壞,大家應該心裡有數……

觀點:足協U23新政嚴重違背規律 使聯賽淪為笑柄

除此之外,對於備受關注的中超big4而言,還將遭遇一個過去不曾有過的奇葩境遇。那便是未來將迎戰的中超和亞冠兩項賽事,將變成完全割裂開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甚至關聯性不大的戰場!道理很簡單,一切都拜規則所賜,亞冠賽場沒有U23新政干擾,外援又可以比聯賽多用一個,球隊的陣容與打法當然不一樣!特別是斥巨資引援的球隊,怎可能買了不用?因此在亞冠賽場,他們可以派出最強陣迎戰;而在中超,各種政策的束縛讓大家瞻前顧後,主帥用人要考慮諸多因素,當然不能像亞冠那般灑脫自如!然而U23球員由於實力緣故,相信也將極少能在亞冠賽場出現。對於新賽季,對於國內賽場,U23球員將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說誰在這方面最強,誰就最有爭奪冠軍的競爭力。

足協向來喜歡朝令夕改,眼下十六家中超俱樂部就好比“待宰的羔羊”,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去強行適應與執行。關鍵大家努力去做到做好的,還是一條根本就違背了足球規律的新政,難道這不是中國足球莫大的悲哀嗎?希望未來,中國足協不要變本加厲,現在發現青少年足球人才斷檔,就搞了一個U23新政;以後不要發現咱其他方面不行,就再搞一個荒謬的違背規律的新政才好。不然,中國足球就真的給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