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你知道是哪「三光」嗎?

提要: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三光”指的是什麼呢?

在家時總會聽到老人們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催促我們早上早起,或者是提醒我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免慌慌張張。那麼,具體該怎麼理解這句話,“三光”又是指什麼呢?有什麼典故呢?

在古時候“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作用是什麼?

在古代其實“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多是用來勸誡婦女,因為婦女作為操持一家老小衣食住行的人,不僅要管理好自己還要為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做好安排,尤其是早上。在梁秋實的散文《雅舍菁華》裡這樣解釋這句話:這裡的三光和三慌是用在婦女的頭、臉和腳上。

農村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你知道是哪“三光”嗎?

意思是婦女要早早起來梳好頭、洗好臉、裹好腳,把自己的“婦容”展現出最好的狀態,使自己保持體面,整潔。如果起床晚了,就手忙腳亂,頭、臉、腳都沒時間收拾,或者收拾的時候慌亂不堪。也可以說這是激勵或者勸勉古代婦女不僅要早睡,更要早起。

現代人都用“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勸誡什麼呢?

在現代這句話不僅僅是勸誡人們要早起,而且這裡的“三”也不僅僅是指頭、臉、腳等體面問題,更多的是還是告誡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什麼事情都要早做準備。相信我們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本來只需要早起十分鐘就可以不慌不忙,把所有事情都準備妥帖之後去上班,結果就因為懶惰弄得自己慌慌張張,丟東忘西,不僅影響自己一整天的心情,還會給單位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可能就跟這句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

農村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你知道是哪“三光”嗎?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不僅僅用於勸誡我們要早起,還延伸到做其他事情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不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嘛,我們部分年輕人除了愛賴床,還有拖延症的壞毛病。什麼事情總是拖到不能再拖才開始著手去做,這樣一來不僅影響工作質量,更不用談工作效率了,所以這句話還可以用來勸誡年輕人做事趁早,這樣做出來的工作不僅體面,效率也高。

農村老人們常說“早起三光”,你知道是哪“三光”嗎?

如果能夠“三光”就儘量不要選擇“三慌”了。流傳幾千年的老話還是很有哲理的,看來古代人早早就悟透了許多這樣的生活哲理,不僅指導古人早睡早起,身體健康,身心愉悅,又可延伸到現代勸誡我們做事早著手,講究體面,展現效率。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