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有感

在學習過《中國經現代史》中閩西革命歷史專題後,閩西的前輩熱血為國、積極參加革命、勇於自我犧牲的偉大精神深深的觸動了我們。這一片紅色的土地孕育了許多革命英雄,正是因為有他們曾經的艱苦努力,中國才能更早的完成革命進程,更早的實現全國的解放,更早的繁榮起來,讓現在的我們不用受外國的侵略和壓迫,我們才能在學校中孜孜不倦的學習知識,人民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和平安康。懷著對革命前輩的崇敬的態度我們來到位於龍巖市區的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閩西曆史博物館始建於1985年,是一座綜合的社會歷史博物館。

參觀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有感

剛進入到博物館的序廳,一個巨大的紅色火炬雕塑映入眼簾,旁邊是毛澤東的親筆題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展現著閩西的紅色革命歷史,令人不由肅然起敬。西面牆上張勝友先生撰寫的《紅土頌》銘文大氣恢弘的概括了閩西光榮又艱苦的歷史,閩西兒女經歷過三大暴動、聚會古田、下井崗、越武夷,血與火浸染閩西的山河。閩西,紅軍的故鄉,人民的紅土地,後代將銘記這篇土地上發生的傳奇。

一樓展廳是紅色閩西的專題展覽。第一部分是"紅色星火,燎原閩西",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的戰亂時代,為了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閩西人民做了艱苦的鬥爭。在五四運動的思潮的影響下,閩西愛國青年積極傳播馬列主義,鄭超麟先生就是閩西最早的中國共產黨員之一,1926年閩西的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建立,從此閩西的革命鬥爭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建立革命組織將分散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了一起,為革命鬥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廳展覽了革命時期的短刀、斧頭等革命工具,散發著革命氣息、革命精神經久不衰。牆上掛著中共永定縣委舊址、中共龍巖臨時縣委舊址、中共上杭臨時縣委駐地、閩西農會秘密活動地圖等照片,通過照片中破舊的建築物、荒涼的田野我們感受著那個時代革命鬥爭的艱辛,我們追尋前輩的足跡,感受來之不易的和平。

第二部份是"紅色土地,開創偉業"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第四軍入閩與閩西的革命力量相結合,形成了以贛南、閩西為中心的中央蘇區。從此閩西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深入偉大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閩西兒女堅決守護的土地為後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革命鬥爭中提供了有力的後援,促進了中國革命的成功,這是閩西兒女的榮耀。

館中還有多處還原場景的浮雕,模擬現實的場景讓我們更直接的體會到當時革命的環境。接著我們來到了博物館內的中央蘇區一條街,一條街還原了當時長汀城中市場繁榮、商店林立的場景,再現閩西的繁榮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參觀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有感

第三部分是"紅色理論,奠定基礎"毛澤東在閩西時期深入調查撰寫了許多著作,不僅建立了更完善的思想體系,也為革命保留了珍貴的第一手材料。

我們接著來到博物館的第四部分"紅軍故鄉,長征起點"木刻版畫中妻送丈夫、母送子的感人場景令我們為之動容,閩西兒女先後有10萬人參加了紅軍,2.6萬人參加了長征,為長征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展區還展出了紅軍優勝獎章、紅軍家屬光榮牌、列寧帽和布草鞋等革命時期的物件。牆上還掛有當時的紅色歌謠,"韭菜花開一杆心,剪掉髻子當紅軍;保佑紅軍萬萬歲,婦女解放真歡心。"紅歌是實踐的真實寫照,也帶有革命人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這樣具有積極意義的、凝聚著文藝工作者為人民美好為未來的設想的、表現革命內容的歌曲在人民中傳唱,雖然音樂形式較為簡單、粗糙,但是在特定的時期,不但激發了人民的革命昂揚熱情,更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精神和風氣。這些時代的標誌性歌曲留存在歷史的記憶中,今天去唱起仍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蓬勃氣息。紅色歌曲,彌足珍貴。

第五部分是"紅旗不倒,走向勝利"從1934年10月到1949年10月,歷經三年游擊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艱苦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閩西兒女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下,於1949年解放了閩西全境。

博物館中有還原一處,游擊戰中紅軍多次駐紮的盤古山洞,鄧子恢、譚震林等領導曾在其中居住過,討論形勢,指揮遊擊作戰。山洞中條件極為簡陋,幾塊石頭圍成一灶,幾位領導人坐在石頭上相向交談,山洞中沒有一樣多餘之物。衣、食、住、行儘管簡陋,卻也不能磨滅閩西人民、紅軍的意志,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進行著鬥爭。革命前輩的精神令我們由衷佩服。

參觀中央蘇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有感

接著我們來到一樓展廳的最後一部分,"紅色搖籃,功在千秋"在長期的鬥爭磨練中,閩西走出了4位閩西籍貫的黨和國家領導人,71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2位,中將7位,少將62位。正因為閩西這塊紅色土地是革命戰爭、學習重要治國理念的基地,才能培育出大量的優秀領導。在前輩艱苦鬥爭、勇於奉獻的精神下,閩西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參觀革命前輩的光榮事蹟和革命環境,不但為我們能更好的學習和傳播革命精神打下了基礎,也為這片紅色土地中紅色文化生生不息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