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沒有輸贏,但你一定要敢選

另一半如果出軌,離還是不離

李小璐出軌事件又鬧得滿城風雨,賈乃亮發佈聲明,說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完成不了對家庭的陪伴與拼命工作之間的平衡,他成了全國最好老公。

離,還是不離?就像莎士比亞的“生存還是毀滅to be or not to be?”,成了千古一絕的問題。

身為外人,我們永遠無法得知小夫妻關起家門之後的事情;作為資深的婚戀專家(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我想說說關於夫妻之間的事。

首先,我有兩次離婚經驗,而親密關係又是我非常關注的焦點,所以,我時常觀察周圍朋友、研究其他人的親密關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頗有心得。

我發現,有些人婚姻的不順遂,完全是沒有章法可循的。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卻是孤家寡人。看起來很花心,或是脾氣火爆,身邊卻有一個不棄不離的伴侶。

關鍵在於:看你要的是什麼。

感情沒有輸贏,但你一定要敢選

在感情的轉折點,我們都要主動“選擇”

我在一個親密關係課堂上認識一對夫妻。璐璐是個幹練的職業婦女,建林是一個比較孩子氣但又要面子的男人。他們在課堂上像一對五歲的孩子一樣一直吵架,老師讓他們回觀自己,接納對方,他們充耳不聞,還是互相指責。

璐璐幾年前懷了一個男胎,因為已經有一個女兒了,建林其實很想要這個男孩。夫妻倆吵架嘔氣,居然決定去打胎,那時男孩已經五個月大了。

在醫院,璐璐從麻醉中醒來,建林把孩子的死屍拿給她看,告訴她,“你看!你看!我們的兒子!他死了……”這真是驚人可怕的劇情!

眼看這對夫妻是過不下去了,上課也沒用。建林後來索性找了個年輕的女孩,但是還繼續住在家裡,也不上班,就讓璐璐養家。後來鬧得實在太兇,建林就離家了,了無音訊。

好幾年,堅強的璐璐撐起了家庭事業,並且照顧女兒,最重要的,是她照顧好了自己。大年夜,璐璐一個人過,搬一些公司的產品,很重,但是她一邊搬一邊唱歌,樂在其中。

這段期間,除了經營公司、照顧女兒之外,璐璐看了很多的書,做了很多反思。她想通了,有男人、沒男人,就這麼過吧。開心的璐璐,愈來愈漂亮,直到有一天,男人回來了。

建林戰戰兢兢地試探璐璐,到底還能不能接受他。外面的日子不好過,沒有錢,也很難撐得起另外一個家庭。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言和的,總之我再次看到他們的時候,璐璐喜滋滋地告訴我,建林回來了,又是一家人了,她和建林還到處旅遊,很開心。

後來,我在朋友圈上看到建林出來當老師授課了。我相信他經過了這麼多的風霜雨雪,人成熟了,也學習了寶貴的人生功課,一定可以好好的和別人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但是這一對夫妻真是讓我跌破眼鏡。我以為,感情破碎到那種地步,想回頭都很難。沒想到,璐璐樂觀、積極、堅強的個性,以及她的選擇——還是願意接受建林的迴歸,造就了她晚年生活的幸福快樂。

但是,建林為什麼在外面沒有找到真愛?

為什麼他的小三沒有懷孕生子讓他進退兩難?

璐璐這些年,為什麼也沒有碰到讓她心動的其他男人?

這些完全是人為無法控制的因素。

所以我認為,親密關係是否順利、以及最終的終點究竟是什麼?有很大程度是超乎我們能夠控制的。然而在一些重要的關頭,我們是可以做出“選擇“——願意原諒對方,從頭來過,還是潔癖地寧可一個人過,也不要將就的婚姻。

同時,就像璐璐,她選擇了讓自己快樂、獨立、成長,而不是成為一個棄婦、怨婦。如果她選擇了後者,建林回來的時候,兩個人也無法破鏡重圓的。

感情沒有輸贏,但你一定要敢選

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萬無一失的選擇

今天又聽到一則感人的故事。朋友的父親在山西經營礦場,小本生意,並不富裕,但也算不錯。父親有喝酒的習慣,還時不時動手打母親。一天,礦場出了事,傷了一個礦工,父親每天得跑醫院照顧傷者,讓母親出去借錢。

有一次母親回來,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求父親再也別讓她去借錢了。後來,傷者過世了,但是這整個過程,讓他們家由小康轉赤貧,夫妻倆共同攜手走過。父親從此再也不喝酒了,而且開始疼惜母親。

“爸爸現在還常常告誡我們幾個姊妹,一定要多照顧媽媽。”朋友說,“每次和他們視頻電話的時候,他們都在秀恩愛,受不了!”

朋友笑得像朵花似的讚賞她的父母。這又是什麼緣分?讓朋友的母親最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而獲得老年的最佳良伴?只能說,造化弄人,命運,其實大過一切。

而環顧四周,看到這些故事,真的大部分都是女人隱忍,到頭來浪子歸巢,皆大歡喜。所以我前面說,關鍵是,你要的是什麼?

  • 現在我們的離婚率已經超過50%了,每一次結婚,都面臨了一半的離婚幾率,顯然我們新一代的女性愈來愈無法忍受低質量的婚姻生活了,她們要的更多。

  • 甚至,愈來愈多女性選擇晚婚或不婚,就是不願意受到婚姻的束縛,增加自己的負累和責任。

所以,日後千古一絕的問題可能會變成,“結?還是不結?”

然而命運也罷!選擇也罷!親愛的,一定記得,把時間、金錢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見識更廣、眼界更寬,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才是萬無一失的選擇。

···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在這裡遇見未知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