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不再年輕,回家是最好的愛

在哪一瞬間,你發現父母已經不再年輕了?

媽媽在沙發上看電視打瞌睡,頭一點一點的樣子,特別像我外婆。

跟爸爸意見不合的時候,他不再反駁我,反而越來越“聽話”。

我都不知道爸媽什麼時候配的眼鏡,老花鏡。

不知不覺中,我已跨過三十歲。

再看父母,頭上生出的白髮,微微鬆弛的皮膚,都在不經意提醒我,父母漸漸老了。雖然依舊不太願意承認。

還記得媽媽當年說過:“等你長大了,媽媽就老了。”這是無法抵抗的生命節奏。

年末了,媽媽總是在電話裡倒數著我回家的日子,數著我能在家裡住的時間,原來對父母來說,我回家這麼難得,回家就是愛。

陪父母的時間,越來越有限

當父母不再年輕,回家是最好的愛

前幾天,聽朋友斌講了他和父母的故事。

大學畢業第二年,他和女友相處順利,準備來年結婚。因為是男孩子,按照習慣,一結婚,買房的事兒也便提上了日程。

打電話給父親,說準備買房結婚,父親很高興,說:“沒問題,你抽空回來拿錢,一直給你備著呢。

在那個小城,斌算是家境相對富裕,衣食無憂,哥哥姐姐結婚,父母也都準備了厚禮。所以,當父母毫不猶豫地說,買房的錢沒問題的時候,斌想都沒想就接受了。

回家了,母親做了一大桌子菜,他和父親小酌,父親很是歡喜,酒至興處,拿出準備好的存摺,交到斌手裡,說:“爸爸這些年,就為了你們仨,把錢收好,好好買房過自己的小日子,爸比什麼都高興。

至此,斌只覺自己幸運,在人生的緊要關頭,有父母慷慨助陣,自己,大可過得輕鬆一點。

晚上吃過飯,和母親聊天。母親邊聊邊拿出針線,準備為父親補一件舊衣裳,穿了幾遍,也穿不進,斌見母親有些沮喪,拿過針線幫母親穿好,只聽母親嘴裡嘟囔:“

真的是老了,眼睛都花了。

再看那件舊衣服,是父親的,至少穿了四五年,每次勸他買新衣,父親都說:“我不在意那個,能穿就行。

那一刻,斌的鼻子酸了。

他突然明白,以前只覺家庭經濟條件相比於同齡同學,算是好的,所以,從來沒有過缺錢的概念。可是即便如此,要在北京買房,那一大筆錢,也絕不輕鬆。

這幾年,父母買的新衣也比以前少了,以前只覺,父母年紀大了,不在穿衣上花心思,如今才明白,自己的未來,在無形中,給父母添了多少負擔

那個晚上,一個為母親穿針的瞬間,斌明白了很多事。於是,跟媳婦商量,訂下了兩條規矩:

1.以後只要有假期,就一定要回家陪爸媽。

2.從今以後,再苦再難也自己解決,不再伸手跟父母要錢。

如今,已過去快十年,斌依舊奉行著這兩條原則,每年的年假、十一假期、春節假期,只要有時間,旁人都忙著到處旅行,他都只有一個終點站——家。他說:

“世界那麼大,或早或晚,我都有時間去看,可以陪父母的時間,卻是越來越少了。”

在你成為想要的自己背後

都有父母無言的期盼和守候

當父母不再年輕,回家是最好的愛

新年看的兩部電影,皆因母愛的存在,而在影院裡,忍不住感動落淚。

一部是《無問西東》,炮火紛飛的年代,為了孩子的未來,即便戰爭愈演愈烈,母親也趕來規勸,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

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啊。

另一部是阿米爾汗的新電影《神秘巨星》,15歲的尹希婭,在母親的守護下最終實現夢想。

母親多年來忍受著父親的謾罵和毒打,但母親不曾想過反抗,她認定這就是自己的命。只是在認命的同時,她都努力在自己能夠喘息的一點點夾縫中,為女兒爭取實現夢想的機會。

母親一直忍著,一直忍著,最後,當父親指著女兒的吉他說“那是垃圾”的時候,母親爆發了,她當場拿出了離婚協議,提出與丈夫離婚,指著吉他對丈夫說:

“這不是垃圾,這是女兒的夢想。”

她忍得下地獄般的生活,卻捨不得讓女兒受到一點點傷害。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你們父母真正為你付出了多少。你只是在慢慢吸收成長的養分,卻不知道合成這些養分需要多少代價。

他們希望你出去看更大的世界,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但他們又希望你能多陪在身邊,乖乖當他們的孩子。最終,他們選擇成就你,但牽著你的風箏線,卻早已牽不住你。

你慢慢長大,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一米六的自己竟然比當年一米六三的媽媽高了。直到有一天,你發現小時候你等著帶禮物回家的父母,現在在等你回家。

多少次回家的承諾

都不如一次真實的陪伴

當父母不再年輕,回家是最好的愛

相聲演員岳雲鵬有一次參加節目,主持人問他:“還想更紅嗎?”

他說:“不想紅了,我想回家。”

隨即他說,有一次,因為很久沒有回家了,一進門媽媽就問:“想吃什麼,我給你做飯去”。

他說:“媽,我不吃了,洗個澡就走”。

那一刻,他看到母親在抹眼淚。

想到自己,每次回家媽媽都會問:“住幾天?什麼時候走?”總覺得等待我回答的媽媽像極了曾經在學校等待分數的我們。

那些曾經為我們守護夢想的父母,真的,在不經意間,就老了。

曾經,他們給了我們實現夢想的勇氣,說“不用怕,往前走,儘管去走”,如今,他們只盼著飛出家門的孩子哪天能早點回家。

人都會變老,當人越來越老,會越來越活得像個孩子,他們的需求也就越來越簡單:他們需要被關注,需要陪伴。當年他們陪我們長大,如今,到我們陪他們變老了。

每年長長短短的假期有幾個,總會有那麼幾次,想要回家看父母,卻被各種各樣的事情耽擱。快過年了,總算有了一個回家的理由,記得,早點回家。

對於父母而言,多少次回家的承諾,都不如一次真實的陪伴。

若杉

心理諮詢師,專欄作者。新書《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已上市。個人公眾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