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雙水雙綠」鍛造精品名牌 監利縣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重點是產業振興。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監利縣,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現代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享有“湖北糧食第一縣、全國水稻第一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等美譽。近年來,該縣立足水稻和水產兩大優勢產業,推動綠色水稻和綠色水產協同發展,擎起產業振興新旗幟,實現“天下糧倉”的新作為。

打造綠色產業基地。全縣按照“穩糧增效,因地制宜”原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水稻主導品種制度,大力發展再生稻、稻油(菜)等優勢產業,突出稻田綜合種養,調整種植結構,建成一批“監利大米”示範基地,引領綠色產業發展。該縣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監利米業同業商會,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形成以尚禾、再富、精華、金草帽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託的“監利大米”一種兩收種植基地30萬畝,以福娃、香連、名宇、禾疇等米業為主體的“監利大米”蝦稻共作基地30萬畝,以毛市、黃歇口、紅城等鄉鎮為主體創建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連片種植“監利大米”基地20萬畝;全面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廣種肥藥一體化生產,實行稻鴨共育、統防統治、頻振燈殺蟲等綠色護控技術,綠色生產成為監利現代農業發展的新亮點。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該縣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和“三鄉工程”為主要抓手,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效益初顯,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湧現,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對連片流轉土地500畝以上的新型經營主體,縣財政按每畝30元標準一次性“以獎代補”,調動了農民參與規模經營的積極性,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數量增加、類型多元、規模適度、結構優化、質效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到今年上半年,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600多家,共流轉土地面積74萬畝。尚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無到有,發展成為服務周邊5個鄉鎮10萬多畝農田,7000餘戶農民受益的現代農業公司;美好置業集團進駐監利,計劃2018年第一期流轉土地20萬畝,新建“雙水雙綠”生態產業園,已初步落實地塊近10萬畝。

唱響產業品牌。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創響品牌,第二屆湖北·監利小龍蝦節的成功舉辦,不僅讓監利小龍蝦走向全國,也讓“全國水稻第一縣”“中國小龍蝦第一縣”“中國黃鱔特色縣”等金字招牌響遍全國;全縣有效使用“三品一標”企業和單位達45家,“三品一標”總數130個,“三品一標”數量位居全省縣市前列、荊州縣市第一,“富金源”牌再生稻香米獲得第十八屆綠博會金獎,荊江蛋業、離湖禽蛋榮獲湖北名牌產品,“內荊河”再生稻米、“漓湖春”泡藕帶等獲得第十四屆武漢農博會金獎。同時整合以“監利大米”“監利龍蝦”等地理標誌商標為統領的品牌資源,打造監利農產品品牌中高端市場,大力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京東、天貓、阿里巴巴等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紛紛與監利簽約,搶佔“互聯網+”農產品市場。

監利縣正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省委寄望荊州建設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範區的戰略目標,緊扣“五個振興”,進一步細化措施,落實責任,譜寫監利發展新篇章。(記者周軍通訊員李忠榮曹世學田于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