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魚只能依靠水中的氧呼吸而不能呼吸空氣中的氧氣呢?

講科學堂


一個比較反常識的事實是,

魚其實是可以呼吸並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的,之所以在空氣中不久就會缺氧而死亡是與魚的呼吸器官——魚鰓的結構有著密切關係。

從演化的角度上來說,最早的魚類都生活在海洋裡,然後一部分慢慢遷徙到了入海口附近(淡鹽水),再逐步演化進入淡水水系。淡水和海水的離子組成差異巨大,魚鰓正是魚類最早演化出的用於更高效的交換離子的結構,後來才慢慢演化出了在水中呼吸的功能。

魚類的祖先以及現在的很多兩棲類動物,都是通過皮膚直接和環境完成氧氣交換的,不過這種方式效率較低,只有體型很小的動物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足夠的氧氣。

魚鰓為了完成離子交換和呼吸這兩項任務演化出了鰓絲這樣的結構,數量龐大的鰓絲能為氣體交換提供足夠的表面積,在水中失重的環境下密集分佈的鰓絲都可以接觸到水,但是上了岸鰓絲就會發生粘連,表面積大幅減少,氣體交換的能力自然也相應的大幅下降,最終導致窒息死亡。

為了延長魚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人們還發明瞭一種絕活兒,叫做『弓魚』

弓魚的目的是強行讓魚鰓擴張,儘量減少鰓絲的粘連,保證一定的氣體交換面積,同時把魚徹底固定不能動彈減少身體耗氧量如此一來可以讓魚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提高到10小時到一整天


和風


因為魚靠鰓呼吸,鰓只有在水中才能舒展開以便氣體交換,而魚離開水的話,鰓就粘成一塊,無法正常進行氣體交換,所以容易窒息

人靠肺呼吸,能夠在空氣中自由進行氣體交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