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電纜束絲、絞線產品的質量缺陷和預防,值得收藏!

束線、絞線的不良品、廢品,主要問題有過扭、內層或外層單線斷裂、缺股、單線或絞線表面擦傷、單線背股、單線起皮、斑疤、脆斷、拱起、有夾雜物、線徑超差或摻錯、絞合方向錯、蛇形、絞合節距大、長度不合格、絞合松股、排線亂和壓傷、刮傷、撞傷、電線電纜導電線芯直流電阻不合格等。

超實用,電纜束絲、絞線產品的質量缺陷和預防,值得收藏!


1、過扭

過扭是指絞合過程中,扭絞過度呈麻花形現象。

產生的原因:一是絞線在牽引輪上繞的圈數不夠,一般少於4圈,摩擦力過小而打滑,造成扭絞過度。二是收線張力松或收線盤不轉,而轉體仍在旋轉,而造成扭絞過度。

排除方法:如果外層單線已經劇烈變形,損傷嚴重,已無修復的可能,只有剪斷。如果單線不受嚴重損傷,可將設備轉體部分和牽引部分分開,將其朝絞合相反方向轉動,使局部扭絞部分退回,再用手把線芯修好,並把多餘的單線再繞到收線盤上,把設備和轉體牽引合一,較松的過壓線模後,用力壓線,另用模具手動修復,這樣就可重新開機生產。

2、單線在絞合時斷線,缺股單線斷線產生的原因:

l)由於放線張力過大拉斷線芯。

2)單線在拉制時松亂、排線不好、壓線跨線,造成線芯掙斷。

3)單線本身材質有裂紋,機械性能不好脆斷。

4)放線盤安裝位置不當,軸向晃動,造成斷線。

5)單線跳出滑輪槽,機械卡斷。

排除方法①調整放線張力,使之適當。②注意選擇進線,發現拉線時有松亂現象,必須經過復繞後方可上機。③注意操作方法,仔細檢查放線盤的位置,使放出的線不擺不跳,檢查單線經過的地方,有沒有跳出導輪槽的現象。④要檢查線芯表面質量,看是否有裂紋、夾渣、斑疤等缺陷。如果斷線發生在內層,而斷頭已經走得過長,就無法修理,只有剪去這段缺股線芯,如果斷線發生在外層,應把線修復後再開機。

3、絞線表面擦傷,刮傷線芯

產生原因:通常一是分線盤上的線嘴磨損,二是單線跳出滑輪,三是穿線用木管或塑料管磨通,四是牽引設備推線板上的定位銷損壞,五是壓模中有異物等原因。

消除的辦法:更換分線盤上的穿線嘴和穿線用的木管、塑料管,檢查線芯的走向是否正常,保護線芯不與設備直接磨損,並隨時檢查壓模是否完好,並注意操作方法。

4、束線、絞線中單線背股、松股

產生原因:一是放線張力不均勻,鬆鬆緊緊,張力松的線芯走得多、造成背股,二是壓模孔型太大,起不到適當調節張力的作用,三是壓模位置不當,絞合角不合理,四是節距比較大等。

束線機束制19股及以上的單線芯,由於束線沒有方向的區別,只能同向束制,所以線芯結合呈不規則狀態,目前生產廠家大都採用雙節距束制,因此束線束制19股以上的線芯,背股,松股現象比絞線嚴重。

排除方法:對束線(l股以上的束製品)一是改進束線的放線裝置,採用較先進的單線張力放線器,使每根單線的張力都可以調整、控制。二是採用導向模,導向模的孔徑為束線計算外徑叨97%%。這樣導向模可以適當調節張力。三是改用單節距的束線機,這種束線機的束制產品,可以達到絞線的水平。四是對背股,松股嚴重的束線芯,用過模復繞修復的辦法,也能達到使用的要求。五是適當調整節距比。

對於絞線產品背股,松股的排除方法:一是調整放線張力,使之均勻。二是改換壓模,便線芯在模孔中不要鬆動,注意壓模的喇叭口,如果喇叭口已經損壞,也不能使。三是調整壓模座的位置,使絞線的絞入角合理。四是如果絞合節距較大,應適當減小。

5、絞線中單線起槽或表面缺陷

產生原因:單線表面的麻坑、斑疤、三角裂、夾渣等缺陷,主要是材料帶來的,當然線芯表面有碎裂現象,也不排除拉線模孔型不合理而產生的,此時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線芯表面起槽呈連續性,一般都是拉線時造成的,拉線潤滑條件惡化,表面粘鋁而造成,不呈連續性的起槽,有可能是絞線壓模粘異物所致。

消除辦法:對於拉線時鋁線起槽,應首先檢查拉線潤滑效果是否能滿足拉線的要求,需及時更換潤滑油,更換拉線模具,或排除粘在線模上的雜物,認真檢查進線,對不合格的進線要及時排除,同時檢查壓線模有無損傷,有無雜物,要及時修理和更換。

6、單線線徑忽大、忽小或摻錯線芯

產生原因:絞閤中發現單線線徑超差或摻錯線芯,主要原因是沒有認真執行工藝規定,另一個原因是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消除方法:摻錯線芯如果長度不長,可以扒下,重新換線,按編線修理法修復。如果長度太長,就無法修理,只有下機,另行處理。因此上機前,操作者應認真檢查和測量。當然管理者也應該提供一個保證辦法,比如線規是否偏多,公差是否合理,生產調度是否安排得當,按PDCA原則認真思考管理上存在的問題,避免人為的不良品和廢品的產生。

7、絞合線芯松股

產生的原因:

(l)節距過大,造成絞合線芯不堅實。

(2)壓模孔型過大,起不到壓實和調節作用。線模喇叭口過大或被磨損,損壞。

(3)放線張力不均勻,鬆鬆緊緊。

(4)各層節距比配合不好。

(5)線芯狀態不符合工藝規定,尤其是鋁線芯。(6)分線器和壓模座的位置不當等。

排除方法:首先嚴格工藝紀律,執行工藝操作規程,適當減少過大的節距,調節好放線張力和壓模。分線器到壓模座的位置,根據不同的結構,一般調到200~250mm為宜。對於絞制一些抗拉強度特別大的絞線,可以採用組合模具的方法,也有較好的效果,當然操作者按工藝操作規程中規定的辦法進行操作,是相當重要的。

8、絞合方向錯,絞合節距不合格(主要是偏大)

產生原因,方向錯主要是判斷錯誤,絞合方向判定如圖7-1。操作者在操作時,應加強責任心,嚴格按工藝卡片執行,並且應加強流動檢查,防止人為的不良品和廢品的產生。

9、排線混亂、壓線

產生的原因:絞合產品一般都是成盤供應。大截面,要一根根的排好,尤其是底層線要特別注意排整齊,在排線調頭時,由於有一個停留,應特別注意,上下層之間不能留有太大間隙,排距要適當,過大容易造成壓線。

排除的辦法:

首先要調整收線張力,當手動排線時,一能夠排得動為宜,

第二根據線芯直徑大小更換排線節距,排好第一層是關鍵,一定要排整齊;排第二層,在調層時,要進行人工排線,確保排線質量。

三是加強操作責任心隨時觀察排線質量,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注意固定好兩個線頭和留邊距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