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歷史大事記,好文解惑,理清脈絡,西域之地兩千年的歷史變遷

西域歷史大事記(三分鐘瞭解西域歷史)

西域歷史大事記,好文解惑,理清脈絡,西域之地兩千年的歷史變遷

前139年前177或176年 匈奴將月氏逐出故地,月氏西遷伊犁河、楚河流域。

張騫西使大月氏啟程,中途被匈奴拘捕。

前134年 康居首次朝漢。

前130年 烏孫西征大月氏,佔領伊犁河、楚河流域,大月氏西遷阿姆河流域,臣大夏而居。

前129年 張騫自匈奴中得脫,西行抵大宛、康居、大月氏。

前122年 武帝令張騫因蜀踺為郡發問使,四道並出,求通大夏。

前121年 匈奴渾邪王降漢。

前116或115年 張騫使烏孫啟程。

前109年 武帝遣柏始昌、呂越人等出諸初郡通大夏,皆復閉昆明,終莫能通。

前108年 趙破奴、王恢破樓蘭、姑師。漢以細君妻烏孫昆莫獵驕靡。

前105年漢發三輔罪人,巴蜀士數萬人,遣兩將軍郭昌、衛廣等往擊昆明之遮漢使者,斬首虜數萬人而去。其後昆明覆為寇,終莫能得通。烏孫昆莫獵驕靡死,孫軍須靡代立。

前105年或104年 漢以解憂為公主妻軍須靡。

前104年 李廣利初征大宛啟程。

前103年 李廣利初征大宛失利,敗歸敦煌。

前102年秋 李廣利再徵大宛,於敦煌啟程。冬,破大宛得馬,立昧蔡為王而歸。

前101年 李廣利凱旋,武帝作“西極天馬之歌”。

前99年 武帝天漢二年,漢遣開陵侯候發樓蘭國兵擊車師。渠犁使使來獻。

前92年 樓蘭王死,新王立,同時遣子質漢與匈奴。匈奴設幢僕都尉。

前90年 漢再發樓蘭國兵擊車師。

前89年 桑弘羊建議屯田輪臺。武帝下罪己詔。

前77年 傅介子殺樓蘭王安歸,漢立尉屠耆為王,改樓蘭國名為都善。遣賴丹屯田輪臺。

前71年 西漢與烏孫聯兵擊匈奴。

前68年 漢遣侍郎鄭吉等田渠犁,積穀;秋收後,攻車師,破交河城。

前67年秋收畢,攻車師王於石城,車師王降漢,後又奔烏孫。

前66年 漢屯田車師。

前65年 馮奉世殺呼屠耆,另立莎車王。匈奴遣左右奧踺擊漢之田車師者,不能下。

前64年 烏孫昆彌上書,願結婚重親,叛絕匈奴。長羅侯常惠將騎出車師北,揚威其旁,解鄭吉之圍。漢罷車師屯田。

前62年 漢立軍宿為車師王

前60年 常惠送少主相夫配元貴靡,末出塞,翁歸靡死,烏孫貴人背約立狂王。漢召回少主。日逐王先賢撣降漢,漢使鄭吉迎降,吉因破車師兜曾城。日逐王降後,匈奴幢僕都尉因此罷。漢屯田車師北胥鞋。

前59年 漢西域都護開府施政。

前53年 烏孫大小昆彌分立。

前51年 解憂歸漢。

前48年 置戊己校尉,屯田車師交河城。

前36年 甘延壽、陳湯徵郅支。

前!年 烏孫大昆彌伊秩靡朝漢。

西域歷史大事記,好文解惑,理清脈絡,西域之地兩千年的歷史變遷

公元一世紀的西域

公元1—5年間 車師后王姑句、去胡來王唐兜亡入匈奴。

公元10年 西域都護但欽殺車師后王須置離。

公元13年 焉耆等國叛,殺都護但欽。

公元16年 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莎車等國兵討焉耆。焉耆伏兵殺駿。李祟收餘士,還保龜茲。

公元33年 莎車王康去世,弟賢代立。

公元38年 莎車王賢、都善王安遣使朝漢。

公元41年 莎車王賢遣使東漢,請派都護。漢賜賢“漢大將軍”印緩。

公元45年 都善、車師、焉耆等十八國遣使洛陽,請都護。光武帝因中原甫定,北邊未服,還其侍子,厚加賞賜。

公元46年 莎車王賢見都護不出,攻鄯善,逐走其王,又兼併龜茲國,殺其王。都善王再次上書光武帝,請派都護。都護不出,都善、車師等乃附匈奴。

公元48年 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不久,南匈奴附漢,北匈奴繼續控制西域。

公元61年 匈奴發焉耆、尉犁等國兵攻于闐。

公元73年 漢遣竇固、耿忠等出居延塞,擊北匈奴。班超至都善,都善王降漢;至於閡,於聞降。

公元74年 班超至疏勒,逐走龜茲所立王,改立疏勒故王兄之子忠為王。都冬,竇固、耿秉、劉張出崑崙塞擊匈奴,破車師。東漢初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

公元75年 明帝去世。焉耆、龜茲攻沒都護。匈奴、車師圍攻戊己校尉。

公元76年 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車師於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國,乃迎還戊己校尉,不復遣都護。

公元77年 東漢罷伊吾屯田,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

公元78年 班超攻破姑墨石城。

公元83年 東漢拜班超為將兵長史,以徐斡為軍司馬。

公元84年 班超擊莎車。疏勒王忠叛漢,班超另立成大為疏勒王。

公元86年 班超殺原疏勒王忠,打通南道。

公元86年 班超再擊莎車,莎車降。

公元89年 竇憲大破北匈奴。

公元90年 漢軍取伊吾。車師前後王皆遣子入侍。班超擊退月氏副王謝。

公元91年 北單于為耿奠聽破,逃亡不知所在。龜茲、姑墨、溫宿等國降漢。漢以班超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

公元94年 班超討焉耆,斬其王,立元孟為焉耆王。西域五十餘國皆納質內屬。

97年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102年 班超回洛陽,任尚繼任都護。

106年 西域諸國反叛,圍任尚於疏勒。

107年 漢罷西域都護、迎還伊吾、柳中屯田吏士。北匈奴重新控制西域。

119年 行長史索班屯伊吾。車師前王及都善王歸降。

120年 北匈奴率車師后王攻殺索班,逐走前王。東漢置護西域副校尉,領兵三百,居敦煌。

123年 東漢以班勇為西域長史,屯柳中。

124年 鄯善、龜茲等國歸漢。班勇又收降車師前部。

125年 班勇破車師後部。

126年 班勇平定“車師六國”,並擊走北匈奴呼衍王。

127年 班勇、張朗擊降焉耆。此後,疏勒、于闐、莎車等都歸漢。東漢再次統一西域。

129年 漢重開伊吾屯田,置伊吾司馬一人。

130年

132年 敦煌太守徐由遣疏勒王臣磐擊破于闐。

134年 車師後部司馬率后王襲擊北匈奴,獲勝。

135年 呼衍王擊破車師後部。

137年 敦煌太守裴岑誅呼衍王。

151年 另一呼衍王侵伊吾。敦煌太守司馬達引兵救援,呼衍王退去。

152年 西域長史王敬為于闐人所殺。

153年 車師後部王阿羅多叛漢,亡入匈奴。

170年 涼州刺史遣將討疏勒。疏勒王和得降。

175年 于闐攻破拘彌,殺其王。戊已校尉、西域長史發兵立故王之子為拘彌王。

222年以前數年 曹魏在高昌設置戊己校尉,從而加強了對於高昌及其周近地區的控制。

但這是曹魏在西域的唯一據點。

275年 西晉的西域戊己校尉馬循兩度討破鮮卑。這是中原政權與鮮卑角逐於西域的一個重大回合。

329年 張駿討平拒不臣服的西域戊己校尉趙貞,並在高昌設郡。是為中原漢人政權在高昌正式設立郡縣之始。

345年 張駿遣沙州刺史楊宣率軍征服焉耆。

前涼在西域的勢力臻於鼎盛。

383年 符堅派遣呂光率領大軍征討西域,並於是年征服焉耆與龜茲。

此戰為呂光日後建立自己的後涼政權奠定了基礎。

423年 北涼攻克西涼緒餘唐、李集團在河西的最後據點晉昌;後者被迫逃奔伊吾,託庇於柔然,建立傀儡政權。

436年 北魏派遣以董琬、高明為首的使團前赴西域,通好諸國;導致其後二、三年間西域,數十國來中原“朝貢”。

這是北魏開始經營西域後取得的第一個重大成果。

442年 北涼緒餘沮渠無諱弟兄為北魏所逼,西渡流沙,佔領鄯善國;並在同年擊滅闞爽的高昌政權。

遂以高昌為主要據地建立了北涼後期政權。

445年 吐谷渾被北魏擊破,其王慕利延率餘眾西奔于闐;殺數萬于闐軍民,佔其國為已有。

鄯善則於同年被以萬度歸為首的北魏軍隊擊滅。

這兩個事件都是北魏積極經營西域的間接或直接結果。

448年北魏封韓拔鄯善王,並正式以鄯善為郡縣。這是鄯善第一次以郡縣的地位隸屬於中原王朝。同年,萬度歸擊滅焉耆,討破龜茲。北魏在西域的勢力臻於頂峰。

450年 一貫忠於北魏的車師前部被以柔然軍隊為後盾的沮渠氏高昌政權擊滅;體現了柔然與中原王朝爭奪西域的背景。

460年 沮渠氏高昌政權被柔然擊滅,而代之以親柔然的闞伯周政權。

這是柔然在西域的一次重大勝利。

488年 柔然的伊吾戍主高羔子帥眾以城附魏。

491年 以阿伏至羅為首的高車推翻親柔然的高昌闞氏政權,立親高車的張孟明為王。

492至493年 高車佔領車師前部和焉耆之地,並南下擊破鄯善。其勢力在西域大為擴張。

499年 鞠嘉立為高昌王;開始了鞠氏高昌政權。

504至506年左右 懨噠成功地建立了親懨噠的高車政權,間接地控制了西域的許多地區。

540年左右 柔然立阿那環得北魏之助,擊滅高車。這是中原統治者有意識控制西域政局的又一例證。

555年 突厥木杆可汗滅柔然。

558年 稍前突厥與波斯聯軍滅懨噠,以阿姆河為界瓜分懨噠領土。

582年 突厥內戰爆發。以西突質達頭可汗為首,形成了反對大可汗沙缽略的聯盟。

600年 達頭可汗在漠北自立為步迦可汗。

603年 達頭可汗敗於漠北,以西突厥為首的聯盟宣告瓦解。

609年 隋滅吐谷渾。在西域設立鄯善、且末二郡

610年 隋朝設立伊吾郡。

611年 西突質室點密系射匿可汗打敗阿波系處羅可汗,處羅降隋。徹底結束了阿波系突厥在西域的統治。

612—615年 西突厥射匱可汗廓清西域,建立西突厥汗國。突原政權正式分而為二。

628年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被殺,西突厥汗國內戰爆發。

640年 唐滅高昌,設安西都護府。

648年 唐滅龜茲,將安西都護府治所由西州移至龜茲,設龜茲、焉耆、疏勒、于闐四鎮。

651年 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反叛,安西四鎮失陷,安西都護府撤回西州。弓月道行軍總管梁建方領兵征討,擊潰處月、處密部。

656年 蔥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征討阿史那賀魯,賀魯遠遁。

657年 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率兵擊破賀魯,生擒而歸。

658年唐朝以阿史那彌射為興昔亡可汗兼左衛大將軍、昆陵都護;以阿史那步真為繼往絕可汗兼右衛大將軍、蒙池都護,統領五弩失畢部落。在西域設立都督府州。安西都護府移回龜茲,恢復安西四鎮。

670年 吐蕃入西域,唐朝放棄安西四鎮,安西都護府撤回西州。

679年 裴行儉以冊立波斯質子泥涅師師為名,長途奔襲,生擒西突質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唐朝再次恢復安西四鎮。

686年 唐朝迫於壓力,主動放棄四鎮。

692年 王孝傑率軍大敗吐蕃,恢復四鎮。

702年 唐朝在庭州設北庭都護府。碎葉鎮轉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四鎮名目雖存,但實際上安西所轄只有龜茲、於聞、疏勒三鎮。

719年玄宗冊拜突騎施首領蘇祿為忠順可汗,取代西突庇阿史那氏。安西都護湯嘉惠上表要求以焉耆備四鎮,此後四鎮為龜茲、疏勒、于闐、焉耆。

722年 疏勒副使張思禮率軍援救小勃律,大破吐蕃,收復吐蕃佔領的九城之地。

734年 唐朝西域守軍與突騎施之間爆發戰爭,唐朝一方面從內地大批調軍入援,同又分頭與****厥、大食積極聯繫,謀求夾擊突騎施。

739年 唐軍大破突騎施,破碎葉、入但邏斯,生擒吐火仙,重新控制了錫爾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747年 高仙芝攻破由吐蕃控制的小勃律,招降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改國號為歸仁,派兵鎮戌。

751年高仙芝在但邏斯被石國和大食聯軍打敗,高仙芝逃回安西。大批唐朝士兵被俘,通過被俘士兵中的造紙工匠,中國發明的造紙術進一步向西傳播,並逐漸取代了西方傳統的羊皮紙和紙草。

755年 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兩京失陷,安西、北庭精銳部隊大批內調,西域空虛。

763年 吐蕃佔領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州縣,西域守軍與唐朝斷絕了聯繫,但仍然奉唐正朔,堅守西域。

790年 吐蕃與葛邏祿聯合攻破北庭,大體與此同時或稍後,西域西州、于闐等地也被攻陷,唐朝勢力最終退出西域。

791年回鶻軍隊從吐蕃、葛羅祿手中奪取了北庭,不久又在龜茲等地大破吐蕃軍隊,控制了天山東部地區,葛邏祿退往天山西部地區,而吐蕃則退據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區。

840年 黠戛斯襲破漠北迴鶻汗國,回鶻外遷,分別在蔥嶺西建立喀喇汗王朝,在東部天山建立高昌回鎢王國。

960年 喀喇汗王朝定伊斯蘭教為國教,成為突厥語諸部族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王朝。

965年 高昌回鶻王國可汗向宋朝遣使進貢,從此往來不絕。

984年 宋朝派王延德出使高昌。

1009年 喀喇汗王朝向宋朝遣使進貢,從此貢使不絕。

1081年 上表自稱“黑汗王,書與東方日出處大世界田地主漢家阿舅大官家。

1130年 耶律大石西征,先後臣服高昌回鶻王朝、東部喀喇汗王朝、西部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國,建成西遼帝國。

1162年 成吉思汗誕生於蒙古斡難河畔跌裡溫盤陀山。

1203年 成吉思汗滅漠北強部克烈,王罕逃入乃蠻境,為乃蠻守將所殺,其子桑昆經西夏奔龜茲,亦被殺。

1204年 成吉思汗攻滅乃蠻塔陽汗,斥地至按台山。

1206年 成吉思汗建蒙古國,同年滅乃蠻不亦魯汗部。

1208年 乃蠻塔陽汗之子屈出律投奔西遼,被招為駙馬。

1209年 畏兀兒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殺西遼少監降蒙古。

1210年 屈出律勾結花刺子模企圖瓜分西遼。

1211年海押立哈刺魯阿兒思闌汗叛西遼降蒙古。不久阿力麻裡的哈刺魯首領斡扎兒亦降蒙古。這兩枝哈刺魯人均受到成吉思汗的優遇。屈出律篡奪西遼政權。

1216年 成吉思汗遣速不臺、征討蔑兒乞殘部。

1218年訛答刺花刺子模守將哈只兒,只闌禿殺成吉思汗商使450人。成吉思汗遣使指責花刺子模,亦受辱。速不臺在忽闡河以東草原與花刺子模軍隊發生衝突。哲別滅乃蠻殘部,殺屈出律。

1219年 秋成吉思汗出動大軍征討花刺子模。

1220年 春成吉思汗克花刺子模新都撒麻耳幹。

2221年 蒙古軍克花刺子模舊都玉龍傑赤。

1222年 成吉思汗敗花刺子模軍統帥扎闌丁於申河之側。同年速不臺、哲別所部軍隊越太和嶺。

1223年 速不臺、哲別敗斡羅思諸王公聯軍於阿里吉河後,征服欽察草原。

1227年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

1229年 元太宗窩闊臺即位,遣闊客歹、雪你臺率軍三萬進攻亦的勒水下游地區的不裡阿兒等部,並派綽兒馬罕征服花刺子模殘部。

1235年 蒙古諸王大會,決定拔都率諸王長子西征欽察及斡羅思等部。

1238年 不花刺爆發塔刺比領導的人民起義。

1248年 元定宗貴由率軍西進企圖以武力壓服拔都,行軍至忽木升吉兒貴由死去。

1251年 元憲宗蒙哥即位,窩闊臺、察合臺兩系宗王謀反,事洩。受牽連的諸王大臣受到嚴厲處置。蒙古遣其弟旭烈兀率軍西征。

1252年 立別十八里等處行尚書省,治畏兀兒至阿母河之地;立阿母河等處行尚書省,治阿母河以南地

1260年蒙古軍於阿音扎魯特敗於埃及馬木路克軍。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爆發爭位之戰。忽必烈派阿必失哈赴察合臺汗國,途經河西時為阿里不哥軍捕獲被殺。阿里不哥派阿魯忽歸察合臺汗國奪取權力。

1263年 阿魯忽叛阿里不哥,降忽必烈。忽必烈授之以金山至阿母河之間的土地,阿里不哥攻入西域。

1268年 海都叛亂,舉兵從阿力麻裡東進,為忽必烈軍擊敗。

1269年 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窩闊臺汗國三方諸王相會於塔刺思,討論瓜分阿母河以北地區。蒙古國正式分裂。

1270一1271年 察合臺汗國越阿母河入侵伊利汗國。察合臺汗國戰敗,八刺死去。海都立聶古伯為察合兀魯思汗。

1273年 駐守於阿力麻裡的元軍中諸王脫脫木幾、撒裡蠻等人叛變,械繫皇子那木罕和丞相安童。

1275年 察合臺汗國大軍圍攻火州達半年。

1289年 元朝罷斡端宣慰司,放棄斡端、可失哈兒地區。

1294年 元政府設曲先塔林都元帥府,防守今庫車塔里木河一帶;設北庭都元帥府,防守今天山東段北部地區。

1302年元朝與海都、都哇會戰於鐵堅古山,雙方損失慘重。元軍棄守和林。

1304年都哇向元廷求和。元政府、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與欽察汗國之間達成協議,恢復和平。

1312年 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的關係重新趨於緊張,也先不花汗扣留元朝使臣拜住。雙方兵端再啟。

1323年 元朝與察合臺汗國之間恢復和平。

1330年 元政府頒佈《經世大典》,其中收西域地圖。

1334年 察合臺汗國答兒麻失裡汗被殺,其國政進入不穩期。

1346一1347年 扎刺亦兒部貴族合扎罕控制察合臺汗國朝政。

1348年 朵豁刺惕部異密播魯只扶立察合臺後裔禿黑魯帖木兒為汗,建立東察合臺汗國。

1353年 禿黑魯帖木兒汗宣佈伊斯蘭教為國教,在汗國的蒙古人中推行伊斯蘭教。

1360年 東察合臺汗國禿黑魯帖木兒汗為統一察合臺汗國舉行西征佔領阿母河以北地區。

1362年 禿黑魯帖木兒再次西征。佔領了直至興都庫什山的地區。

1365年 亦裡牙思火者率軍西征,以失敗告終。

1391年 東察合臺汗國黑的兒火者汗嚮明朝遣使進貢,明太祖命主事寬徹回訪。從此使臣往來不絕。

1414年 明朝派陳誠出使西域。

1514年 東察合臺汗國阿黑麻汗之三子薩亦德汗創建葉爾羌汗國。

1570年 葉爾羌汗國歸併東察合臺汗國,統一天山南路,通過進貢與明朝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1629年 前後土爾肩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部屬西徒至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流域遊牧。

1635年 準噶爾部首領哈喇忽刺子和多和沁繼父位,達賴五世贈其“額爾德尼巴圖爾渾臺吉”號。

1636年 和碩特部首領圖魯拜琥(即固始汗)徒牧青海,後進入西藏

1640年 額魯特、喀爾喀各部王公、臺吉在塔爾巴哈臺會盟,制定了《一六四O年蒙古衛拉特法典》。

1644年 清軍入關,清朝定鼎北京。

1646年 固始汗等向清朝入貢,巴圖爾渾臺吉等“附名以達”。

1653年 巴圖爾渾臺吉卒。

1655年 葉爾羌汗國阿布都拉哈汗遣使向清朝進貢。

1670年葉爾羌汗國發生動亂,伊斯蘭教黑山派佔據上風,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被迫出走,流浪於中亞,後進入西藏。準噶爾部首領僧格被異母兄車臣等人殺害。

1671年 噶爾丹從西藏返回,殺車臣,繼僧格為準噶爾部首領。

1680年噶爾丹出兵天山南路,攻佔葉爾羌,喀什噶爾,執伊斯梅伊勒汗,扶立阿布都裡什特為汗,歸併天山南路。

1690年 清軍於烏蘭布通擊潰噶爾丹軍。

1696年康熙帝親征噶爾丹,費揚古率西路軍於昭莫多殲噶爾丹軍主力。清軍深入朔漠,轉輸失期,西路官兵困餒,致有道理。哈密達爾漢伯克額貝都拉歸附清朝。

1697年 噶爾丹仰藥亡。哈密達爾漢伯克額貝都拉擒噶爾丹子獻於清朝。沼封額貝都拉為一等札薩克。

次年,遣官赴哈密編設旗隊。

1700年 策妄阿拉布坦謀襲西藏,康熙帝救所司留意漢趙充國屯田平羌事。

1715年 策妄阿拉布坦遣兵犯哈密。清軍進駐巴里坤,科布多。圖理琛使團慰問土爾扈特部後返回京師。

1716年 大策凌敦多布率準噶爾人在雅梅什湖擊敗俄國遠征軍。

1717年 大策凌敦多布率軍越崑崙山,自藏北南下,攻陷拉薩。

1722年 俄使翁科夫斯基出使準噶爾,要策妄阿拉布坦臣服於俄國,遭拒絕。

1723年 準噶爾軍襲擊哈薩克。

1727年 策妄阿拉布坦卒,子噶爾丹策零繼位。哈密札薩克額敏隨西路軍屯田,卓有成效,詔封鎮國公。

1731年 準軍大敗清軍於和通淖爾。

1732年額駙策凌於額爾德尼昭大敗準軍清軍自吐魯番撤退,額敏和卓率當地十六城一萬餘維吾爾人東遷至哈密塔勒納沁,次年八月遷居於瓜州五堡。

1739年 準噶爾與喀爾喀劃定遊牧地界,清、準開始貿易交往。

1745年 噶爾丹策零卒,子策妄多爾濟那木札勒繼位。

1750年 策妄多爾濟那木札勒被廢,喇嘛達爾札繼位。達什達瓦部宰桑薩拉爾率所屬歸屬清朝。

1752年 喇嘛達爾札被戲,達瓦齊繼為首領。

1753年 杜爾伯特部車凌等三臺吉率部屬歸附清朝。

1754年 阿睦爾撒納與達瓦齊內江,失敗後投奔清朝。清官員赴瓜州,正式對吐魯番維吾爾人編旗設領,如哈密例。

1755年清軍攻入伊犁,達瓦齊走烏什,被霍集斯伯克擒獻清軍。大和卓波羅尼都奉令返南路招撫維吾爾人。阿睦爾撤納不滿分封,欲為四部總檯吉,起兵反叛。

1756年 清軍二次出師,討伐阿睦爾撤納。額敏和卓率所部重返故鄉吐魯番。哈薩克中帳汗阿布資遣使進貢,表示臣服。

1757年 阿睦爾撒納敗投俄國,病死於託博爾斯克。哈薩克大帳首領遣使進貢,表示臣服。

大小和卓叛清,殺清官員阿敏道。

1759年 大、小和卓敗走巴達克山,被山酋素勒坦沙處死。

1760年 伊犁回屯開始興辦。

1762年 設伊犁將軍,總統南北兩路事務。烏魯木齊等處開辦民屯。

1764年 於雅爾(今烏爾札爾)屯田築城。伊犁設駐防八旗。

1765年 烏什爆發反清起義。

1767年伊犁清哈貿易所獲馬匹漸多,令由近及遠,遞次充補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營缺。昌吉遣犯不堪凌辰,聚眾起事,被鎮壓。

1771年 土爾湖扈特部迴歸祖國。

1773年 烏魯木齊,巴里坤設置府州、縣。

1775年 伊犁換班屯田綠旗兵改為攜春駐屯制。

1803年 將軍松筠在伊犁督辦旗屯。

1820年 是年,天山北路遷徒、招募人口已達二十萬人左右,墾地一百零八萬畝以上。張格爾首次侵入喀什噶爾。

1823年 巴里坤馬廠虧空廠馬近六千匹,總兵張拱辰畏罪自盡。

1827年 清軍克復西四城,擒張格爾,送京處死。武隆阿、錢儀吉等先後奏請,在西四城駐兵興屯,加強控制。

1830年 伊犁旗屯廢弛,租佃關係正式確立。玉素普和卓復侵喀什噶爾。

1832年 開辦喀喇赫依,巴爾楚克屯田。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林則徐遣戍至伊犁。

1844年 林則徐赴天山南路勘墾。

1847年 七和卓侵入西四城。

1851年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

1855年 塔城人民火燒俄國貿易圈。倭裡罕和卓侵入喀什噶爾。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訂。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簽訂,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四十餘萬平方公里土地割歸俄國。新疆反清大起義進入高潮,清朝失去對新疆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浩罕軍官阿古柏挾持布素魯克和卓侵入喀什噶爾。

1871年 俄國出兵佔領伊犁。

1875年 命陝甘總督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準備西征。

1877年 清軍進入天山南路,阿古柏自殺,白彥虎走俄國。

1881年 《中俄伊犁條約》簽訂。

1884年 新疆建省,劉錦棠出任首屆巡撫。

1887年 劉錦棠等擬定《民屯章程》。

1895年 俄、英兩國私分帕米爾。長庚組編練軍八旗,開設特古斯塔柳屯田。

1909年 新疆省成立郵局。

1911年 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在迪化起義。

1912年 伊犁爆發起義,成立臨時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