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自古繁華。在中華大地上面不僅有世界聞名的龍門石窟_、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的四大石窟。在全國各地還有眾多小有名氣的石窟,這些小型的石窟儘管沒有四大石窟有名望,但由於知道的人較少,沒有受到人為的破壞,卻成了最原始的文物保存了下來。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龍門石窟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非常的坎坷,在不同的戰亂,人為的破壞中讓散落在許多民族瑰寶,這些文物要不已經被摧毀,要不就被開放商打造成旅遊景區,讓眾多的歷史文化在商業化中漫漫被淡化。除此之外,只有那些文物深藏在大山深處,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被當地人加以保護,原汁原味的傳承了下來。其中,就有一位老者堅持28年的時光,在深山守護中華國寶。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數個朝代,經過400餘年的大規模營造,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在河南沁陽境內的神農山景區深處,有號稱“小龍門”的北魏千佛巖、晚唐時期的窄澗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散落著幾件國寶,這些國寶是北魏高僧稠禪開鑿的太平寺摩崖石刻,整片石刻都在海拔千米左右。懸谷山峰巒疊嶂,懸崖聳立,奇秀無比,故成為佛教、道教建寺立觀的風水寶地。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隋唐時期,人們開窟造像達到了鼎盛時期。五代及金、明、清時期,人們在這裡摩刻《金剛經》,續造窟龕,寺名先後改為開化寺、懸谷寺、真谷寺。現存的摩崖造像位於山間石壁上,僅存三窟六龕。1963年這批石窟被評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變成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和其他文物相比,這些文物全部由一個老人看守。

這個老人叫做王水平,今年也有70多歲的高齡了,他於1990年的時候從紫林鎮西紫陵村搬住到山上。而老人在這裡看守文物已經有28年了。山上連接鎮上的交通非常不便,老人下山一次也非常不容易,一開始老人生活的還不錯,每天都會繞著自己守護的國寶一圈。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老人的保護國寶的情懷感動了很多的人,其子女也很支持老人的這一片苦心,子女們每週都會上山送食物給他。儘管在極其困苦、孤獨的環境中,要看護好每一尊石雕造像,對於一個有家人的的老人來說其精神是可貴的。他還是藝術家,甚至文化人,對傳統文化能有如此的愛惜,在當今社會是非常可貴的。

千佛巖洞窟位於摩崖造像區中部,雕鑿於北魏時期。該洞窟南面開一券門,窟內平面呈長方形,穹窿頂,四壁遍刻佛像,而且尊尊佛像旁都有佛名,這在我國石窟造像中是獨一無二的。整個文物群現在還有三窟六龕,分別雕刻菩薩、佛僧、道士、天王像、金剛經文,其中一窟的四壁雕刻造像1251尊,每個都有姓名,雕刻時代、從唐至清歷代皆有。唐、宋、明、清的作品特徵明顯,且有確切銘記。所以說這些文物是非常有價值的。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千佛巖洞窟東、北、西壁的中央各開一大龕,北壁龕雕一佛二菩薩二弟子,東、西壁龕均雕一佛二菩薩。在該洞窟門東側壁上刻有“隋窄澗谷太平寺殘碑”,記述了隋代重修太平寺的盛況。該碑文字古樸,被古代碑錄家所收錄。

時光一天又一天地過去,老人的年紀也越來越大了,什麼風溼病和高血壓也經常折磨著國寶的守護人,但是老人還是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國寶。後來這裡開發了,來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地就有人來給老人送食物,香客給他帶來什麼他就吃什麼,他說他自己是吃百家飯的人。

可敬的國寶守護人:28年的堅守,70歲高齡依然堅持

在千佛巖洞窟西側,有谷內最大的摩崖雕像:藥師像。該龕楣雕為蓮花瓣形,龕高3.88米、寬1.26米,龕內雕藥師佛立像一尊。藥師佛,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稱大醫王佛,《藥師經》說他曾許了12個願望,幫助眾生醫治疾病、消災延壽,滿足眾生的願望。我們看到的藥師佛像面帶微笑,左手捧一藥缽置於胸前,右手執一錫杖,跣足站立於蓮臺上。

太平寺院遺址南部有一人工砌築的高臺,從高臺北面的樓梯可登臨高臺,高臺上的建築已不復存在。崖下西南角有泉水湧出,名為懸谷泉,聲如鳴玉,常年不歇,泉水甘洌,清涼可口。在寺院遺址上,碑碣林立,記載著太平寺的滄桑歲月,同時也為人們研究太平寺的興衰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