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遺珍

匈奴的遺珍

匈奴牌飾

解放前,在今內蒙古西部及河北、山西、陝西北部的長城沿線地區,曾收集到很多動物紋和幾何紋青銅透雕牌飾/俗稱"西番片",在考古文獻中通常包括在所謂"鄂爾多斯式銅器"之列。這些偶然發現的青銅器,曾大量流入歐美古玩市場,並以其特有的風格引起某些西方考古學家和東方學家的注意。J.G.安特生在1932年發表的《動物紋中狩獵巫術的含義》和1933年發表的《鄂爾多斯青銅器選集》兩篇文章中,著錄了20餘件青銅透雕帶飾。

匈奴的遺珍

聞名世界的"鄂爾多斯青銅器"是我國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匈奴的文化遺存。這類遺存以其主要出土地——我國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高原而得名。它包括青銅短劍、銅刀等兵器。馬銜、馬鑣等馬具,帶扣、飾牌等裝飾品。其中,青銅飾牌種類繁多崐,富於變化,尤其引人注目。

匈奴的遺珍

青銅飾牌是一種裝飾在衣服上、腰帶上或馬具上的青銅牌。其形狀有長方形、圓角長方形、近似半圓形幾類。其圖案為鏤空式的,除了少數為網格外,大多為動物紋。動物紋也稱野獸紋、野獸風或野獸風格,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動物圖案。鄂爾多斯青銅飾牌上出現的動物有馬、牛、羊、鹿、虎等,它們的姿勢有佇立式、蹲踞式、咬鬥式、群獸式等。這些動物寫實為主,造型生動,風格奇特,不但反映了匈奴人的遊牧經濟特點,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故有“鄂爾多斯美術”或“鄂爾多斯野獸風格藝術青銅器”之稱。

匈奴的遺珍

匈奴青銅飾牌從上一世紀末就有零散出土物部世。本世紀二十年代初,外國考古學者、探險家陸續深入鄂爾多斯高原一帶進行活動,從私人收藏者和盜掘者手中收購到一些飾牌,帶往國外,鄂爾多斯青銅飾牌開始引起國外人士的重視。後來,有人在"巴明頓俱樂部"舉辦過首次鄂爾多斯青銅飾牌展覽,接著又有人在巴黎舉辦過類似的展覽,鄂爾多斯青銅飾牌由此轟動歐洲,立時成了古董市場上的時髦貨。學者名流、達官富豪都以能弄到幾枚青銅飾牌為快事。其結果是飾牌售價猛增,潛入我國盜掘匈奴古墓之風大盛,冒牌贗品也時有出現,造成了考古學界的一場大災難。

匈奴的遺珍

當時收藏鄂爾多斯青銅飾牌的有私人收藏家,也有大型博物館。前者如丹麥考古學家安德森、巴黎人魯;後者如大英博物館。巴黎人魯的收藏品數量最多,他的收藏物由法國學者薩爾莫尼於1933年刊佈過。持來他收藏的飾牌轉售他人,幾經易手,落到德國人海特手裡。海特買到這批飾牌後,曾於1934年在維也納的"遊牧藝術與野獸紋"展覽會上展出過。後來,他將這些展品捐贈維也納藝術與工藝品博物館。據說這批收集物後來保存在柏林一家銀行的保險櫃中,不幸被盜,大部分飾牌下落不明。

匈奴的遺珍

目前,世界上許多大型博物館都藏有鄂爾多斯青銅飾牌。近年來,若干數量最大的蒐集品(包括海特收藏品殘餘)逐漸集中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謝克萊手中

匈奴的遺珍

1949年以前,中國的私人收藏家中,盧芹齋收藏的鄂爾多斯青銅器為數最多,A.薩里莫尼於1933年出版了《盧芹齋收藏的中國-西伯利亞藝術品》一書(以下簡稱《盧芹齋》),收錄了300多件盧芹齋的藏品,其中包括40餘件青銅透雕帶飾。

匈奴的遺珍

捲曲野獸紋牌飾是歐亞草原動物紋樣中分佈最為廣泛、最具代表性的早期遊牧民族藝術,在中國最早出現於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繁榮期,公元前9~8世紀,並一直延續到秦代以前。

匈奴的遺珍

從年代上說,包括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和早期匈奴時代,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夏商至秦漢時期(公元前21~公元3世紀),外國考古文獻所說的青銅時代和斯基泰及匈奴-薩爾馬特時期。早期匈奴文化遺存除我國北方地區有少量分佈外,主要見於蒙古和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匈奴在中國北方存在數百年不僅在中國歷史上,而且在歐亞草原的歷史進程中曾經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匈奴的遺珍

捲曲成環的猛獸形象是斯基泰-西伯利亞野獸問的早期典型母體之一

匈奴的遺珍

匈奴帶扣

環形帶扣多見於匈奴墓葬的腰部附近,是早期遊牧民族使用的腰帶扣。

匈奴的遺珍

這種帶扣廣泛分佈於歐亞草原早期鐵器時代文化遺存中。

匈奴的遺珍

在中國的鐵器時代早期出現了以捲曲野獸紋樣融入匈奴帶扣的樣式,塞克勒基金會收藏也有一件和這兩件收集品捲曲虎紋類似的帶扣

匈奴的遺珍

匈奴的遺珍

公元前後之交際的中亞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中繼續流行這種環形帶扣,形制發生了某些變化,在環內添加相對的動物形象或其他圖案

匈奴的遺珍

與匈奴有關的收集品:鈴鐺、耳環、鏤空鈴型錐

匈奴的遺珍

鄂爾多斯銅件 ~ 收集品

匈奴的遺珍

匈奴的遺珍

目前學術界將歐亞大陸草原的東部地區劃分大區域:

一、中國北方、蒙古東部和俄羅斯外貝加爾地區-匈奴人和鮮卑先民的活動區域

二、新疆、蒙古西部、東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圖瓦和阿爾泰地區-塞種人活動區域

三、俄羅斯米奴新斯科盆地-薩爾馬特人、塞種人、丁零人活動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