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

煩惱即菩提

《六祖壇經》雲:“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是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凡夫即是佛,煩惱即是菩提。前一個念頭迷惑即是凡夫,後一個念頭覺悟即是佛。前念執著在境上就是煩惱,後念不為境所束縛就是菩提。凡夫與佛自性無差別,區別只在“迷”與“悟”之間,為境所轉,則為凡夫,若能轉境,本來是佛。

煩惱即菩提

慧律法師說過:“人一輩子受了很多苦難,反而更容易入道。不要把苦當作苦,一定要把苦當作是一種“增上緣”。一個人沒有經過痛苦的洗禮,我們本身就不會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該怎樣修行。

所以,吃苦在佛家來說,不見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的機會就越大,這是觀念的問題。上蒼給我們一個痛苦,但是裡面卻有更重要的禮物,那就是能夠“自覺”,能夠“覺悟”,能夠“成佛”。因此,“痛苦”只是一個“包裝盒”,打開這個用“痛苦”來包裝的“禮盒”,裡面包含的是“佛性”,清淨自在的“佛性”。”

煩惱即菩提

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

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

佛家把菩提比作美玉和蓮花,煩惱比作頑石和淤泥。沒有頑石和淤泥,就不會有美玉和蓮花,沒有煩惱,就不會促使凡夫悟得佛法。一但從思想上擺脫了煩惱,凡夫也就獲得了佛的智慧。因為“智慧”來自“煩惱”,所以說“煩惱即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