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有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我有一個朋友昕昕,不惜辭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職媽媽,為了孩子的學習殫精竭慮,付出一切,可孩子不開竅,成績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親自上陣輔導孩子寫作業,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寫到11、12點;她下血本報了很多輔導班,可孩子就是學不進去;她精心設計了很多獎勵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說到孩子學習,她就特別難過:

“說不在意孩子成績,讓她快樂成長都是假的,我在意得要死!”

雖然很殘忍,但是我想告訴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沒用的。

01


孩子的成績到底跟什麼有關?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裡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終,出現了一個顛覆常識,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先列出6個相關因素:

小孩擁有高學歷父母

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及經濟地位

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小孩家裡面有很多書籍(父母看的)

小孩的父母每天給他們讀書


研究發現,有3個因素與孩子後來的考試分數高度關聯,而剩下那3個因素毫無影響。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績有關,哪些無關?

02


有關:小孩擁有高學歷的父母

無關:小孩擁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學歷高,孩子成績優異,這是意料之中的事。

畢竟他們很看重教育,智商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對孩子的成績並無影響。這個結果對於那些為了孩子的學業選擇隱忍的父母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想先說一個故事:

有位著名作家曾經和老公吵得不可開交,所受屈辱數不勝數,她斷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敗。

“婚姻本身,沒什麼可以多說的,可以簡單歸結到一個字:緣。緣分盡了就是盡了。

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個字,萬個字,無數個字也難以排解的矛盾和艱難了。”

為了孩子,她選擇忍耐,和丈夫簽訂了離婚協議,同室但分居。

就這樣,撐到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天。她覺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話還沒說完,就被女兒打斷。

“其實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書櫃裡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既然這樣,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吧。”

原來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裝了四年的“無知”。

聊天時,女兒還反過來安慰起了她,如果婚姻不和諧,離婚對大家都好。

後來,她的女兒考入了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你會發現,父母的離婚對孩子的成績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為了孩子的學業,努力維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成為很多父母所堅持的偏執。

其實你們相不相愛,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鄰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為了她假裝恩愛的時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學了。

有時候,光堅持形式上的完整,而喪失了溫情,其實是最傷孩子的婚姻。

03


有關: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無關: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區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佈,高考狀元出爐了,一些狀元家庭殷實,家境優渥。

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

“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不得不承認,父母擁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把一些人遠遠甩在身後。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進,可能就會讓孩子被別人遠遠甩在身後,不止一條街。

正如王耳朵所說:

“你不盡力打拼和賺錢,就無法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你沒有好的學歷,就不會提前告訴孩子讀書的重要性;你不懂得教育是一個過程,就永遠培育不出適應社會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成績卻與是否搬入條件較好的小區無關。

搬到好小區,甚至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成績更好?

洗洗睡吧,這只是你一廂情願的表面現象。

正如換了好鞋不會跳得更高,是一樣的道理。

04


有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有點扯吧?

其實細想,發現很有道理。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你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你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你擔心。

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麻將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

“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更別提成績了。

05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父母學歷,經濟社會地位,家中藏書多少還是母親的生育年齡,說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點,即“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搬到更好的小區,費心為孩子讀書,說的都是父母的行為,即“父母對孩子做了什麼”。

而以上的全部事實表明:

“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所有父母必須接受的殘酷真相:你的付出,99%是沒用的



這個結論的意義遠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與其為孩子,學會在婚姻裡隱忍,不妨解脫自己也解脫孩子;

與其為孩子的成績殫精竭慮,不妨審視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傾注全部了心血,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追求。

與其逼孩子看書,監督孩子寫作業,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則,用環境影響孩子。

記住,還是那句老話,育兒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是無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