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理财当“吃鸡”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是近来最热门的“吃鸡”游戏的赢家宣言。人人都想“吃鸡”,但少有人会为此认真构思一份攻略,正如人人都想致富,但精心钻研生财之道的人却少之又少……你想成为人生的赢家吗?不如先从研究“吃鸡”攻略开始!

为什么“吃鸡”游戏这么火?因为它简直就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翻版。

有战略,才能当赢家

认真制订一份攻略,思考“怎样才能赢”,是成为赢家的第一步。

作为战争类游戏,离不开用兵打仗的范畴,参阅《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可以从中概括出两条重要的战略思想,指引你“吃鸡”成功。

一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顾自己冲杀,而不去思考别人的方位策略,这种战术显然并不适合于“吃鸡”游戏,尤其是到了最后关头,谁早一秒发现对方,可能就是赢家。

二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游戏中,正面火拼永远是下策,智取才是最优。在战术上,照本宣科,一味模仿他人不可行,因为你看的“攻略”可能别人也看了,因时制宜,大开“脑洞”才能取胜。

有意思的是,这两条战略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实现各种各样的人生目标。

首先,要了解自我,但不能只关注自己。在现实中,无论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还是成功地投资、创业,闭门造车往往会让人迷失,想要接近成功目标,不如先想一想别的“高手”都在哪里,做些什么,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其次,要手段灵活,独立思考不从众。目标是坚定的,手段却可以灵活变通、独辟蹊径,与其追逐风口,不如结合特长当一名“稀缺型”人才,方法重在自己的实践、思考,别人的攻略则只能参考,要批判性地看待。

重视战术,稳步取胜

在战术上,“吃鸡”游戏有三大要点:1。装备升级;2。风险防范;3。巧用策略。每一点都可以在生活这个更大的“战场”得以实践。

首先,选择和升级装备,是入门的基础。

在游戏中,枪是最重要的装备,熟悉枪支是最基本的功课,如果搞不懂各种枪的特点,就根本谈不上好好运用它们。根据射程不同,有冲锋枪、手枪、步枪和狙击枪;性能上,则有威力、精准度和便携度,如AK47与SCAR同为步枪,前者威力大,后者精准度高。一般而言,武器的杀伤力、精准度、便携度往往不能同时满足,不同射程和性能的枪要配合使用才行。

在个人理财的过程中,不同的理财产品就是我们的“武器”、装备。有趣的是,理财产品的“射程”也分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可对应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基金股市等,它们分别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的理财目标。此外,金融产品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大“性能”也往往不能同时满足,可以说,成功不在于找到“完美”装备,而是懂得在正确的时候运用特定的工具。

有了一些基本装备以后,就会不时想着给装备升级——这就好像我们通过提升技能、努力工作而获得一定的资本金后,就会开始考虑如何让资产升值。游戏中,除了在岛上四处寻找,还可以攻打“僵尸房”获得高级装备,或是打死对手“舔包”(获取对方装备)。在给资产升值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要增加资产实力并非只有努力工作一种方法,还可以集中火力设法攻下升值、跳槽、转行的大BOSS,一次性获得大幅收入提升;或者用现有的资本不断“滚雪球”。

其次,认识和防范风险,是保命的根本。

吃鸡游戏中最大的风险来自持续扩散的沙暴(系统性风险)和遭受其他对手攻击(非系统性风险),此外还有断网、走神等不能预期因素(随机干扰项)。

个人理财中,我们也可以把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类处理。一是生病、意外等人人都有可能遇到,且危害极大的“沙暴类风险”,对于这类风险的防范,既要跑得快、知道“安全区”的位置,也要准备充足的药包。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药包”就是购买合适的保险,主要包括消费型的重疾险、医疗险和意外险,可将意外发生时的财务风险置于可控范围。

二是偶尔的亏损、资产波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可挽救的“袭击类风险”。那么,怎样防范这类风险呢?正如“吃鸡”游戏中很多人根本不知“自己是怎么死的”,此之谓“最大的风险在于不知道风险点在哪里”,自以为冲杀到了无人之境,实则必中暗枪。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靠墙走”,知道下一关的风险缺口在哪个方位,再勇往“吃鸡”。

此外,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真实人生中,即使什么都做了,也不代表一定会“吃鸡”、成为赢家——就算万事俱备,也不能保证明天你就能升职加薪,或成为千万富翁,因此,我们也要懂得灵活地调整目标,同时要做好承受打击的心理准备,坚持到底,也许下一个“吃鸡”的就是你。

最后,灵活巧妙运用策略,是致胜的关键。

“吃鸡”与现实世界一样,是一场注重结果的游戏,玩家比拼的不仅仅是硬实力,有的时候,装备、技术再到位,也比不上巧妙地利用地势战术,就像在股市中,2000点时买入后安心睡觉,好过5000点的时候天天看盘。此外,好的地势正如“三面环山”,因为后有屏障就能盯紧前方,正如我们要经常做有把握的事情,不能随便冒险。

最重要的是,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就要死守一地、静候良机,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切忌因为无聊、焦虑就做一些不理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