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農村老人常說的「牛頭不對馬嘴」是這麼來的啊!

農村的老人在閒聊的時候總回說出一些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大多都是老人對自己觀點的一種表達,雖然表面的意思和所說之事毫不相關,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卻是頗有深意,就拿農村老年人常說的“牛頭不對馬嘴”這句話來說,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這樣!

原來農村老人常說的“牛頭不對馬嘴”是這麼來的啊!

“牛頭不對馬嘴”

這句話出自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一書中,原句為::“皂隸兜臉打一啐,罵道:‘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

原來農村老人常說的“牛頭不對馬嘴”是這麼來的啊!

故事內容大致是講一蘇姓家庭長子在外做官,三年事件了無音訊,家中老母想念便讓小兒子去看望哥哥。小兒子到了哥哥當官的地方,以為哥哥就是當地縣令,便去縣令府上拜訪求見,被一皂隸阻攔為其來訪原因,小兒子說哥哥在府上做官,受母親所託前來探望。皂隸問其姓名,小兒子說姓蘇,沒想到之後就被皂隸罵道:縣太爺姓高,是江西人,你說的是牛頭不對馬嘴,胡扯!

原來農村老人常說的“牛頭不對馬嘴”是這麼來的啊!

所以現在人們就用“牛頭不對馬嘴”這句話來形容一件事情不合邏輯,或者說兩件事物毫無關聯卻被硬生生湊在一起,讓人覺得兩下不相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