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孫斌:「望聞問切」來執行

生活中遇到糾紛怎麼辦?上法院打官司唄!這是很多人的想法,可官司打贏了,時間也到期了,對方依然我行我素,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你在家裡恨得牙癢癢,卻不能拿對方如何。怎麼辦呢?這時候,便輪到執行法官們上場了!孫斌,就是靖江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執行法官。

法官孙斌:“望闻问切”来执行

一次次“完美”的執行

眼前的孫斌,方臉、濃眉,戴上眼鏡的他,風度翩翩,儒雅安靜,像個大學老師。無法想象他與被執行人“鬥智鬥勇”的鏡頭,可他面前紅藍綠不同顏色的幾十個夾子,卻清晰地記錄了辦案過程。

執行工作,是法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據相關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案件,在法官審理之後,當事人不會主動賠償,“沒有錢”“條件差”“對判決不服”是不賠償的理由。對於第三條,當事人可以再進行上訴,但如果說出前兩條理由,那可就需要執行法官們掂量了。

法官孙斌:“望闻问切”来执行

一天,浙江人老吳從睡夢中起床,下樓買早點,朦朧中看見幾個穿著法官制服的人向他走來,他揉揉惺忪睡眼,眼花了嗎?不會吧。他對自己說,這可是在貴陽,靖江的法官再怎麼找,也不會找到這裡吧。

“是吳某某嗎?我是靖江法院執行局孫斌。”對方的一席話,讓老吳心裡立刻哇涼哇涼的。

“你們……是怎麼找到這裡的?”儘管心中已經將見面的情形設想了一千次,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老吳心有不甘,說出心中疑問。

“不用管我們怎麼找到這裡。你是不是吳某某?去年五月,你與靖江某互感器廠的貨款還未結清,請協助我們辦理。”應對的人不卑不亢地回答。

一個多月後,老吳拖欠靖江某互感器廠的五十多萬貨款,悉數到位。

這次前往貴州貴陽執行的法官,便有孫斌在內。

老吳與靖江某互感器廠的貨款糾紛,已經有兩三年之久。為了逃避廠裡供銷員的追款,他從上海來到浙江,又前往貴陽,他怎麼也想不到,靖江法院的法官會不遠千里,追到貴陽,還精準地來到小區樓下。

只有孫斌知道其中的艱辛與曲折。

當時翻閱案卷時,孫斌發現老吳的妻子是貴陽人,於是便抱著一線希望來到貴陽。可踏上貴陽土地,茫茫人海,到哪裡去尋?在公安部門的協助下,他找到戶口上標明的地址,可那老屋早已人去樓空,一片蒼涼。十幾個小時的火車白坐了?他不甘心。會不會是買了新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查閱了銀行貸款記錄,果然!老吳在貴陽一個新建不久的樓盤買了新房,目前還在還款。通過這條線索,他順利來到老吳家樓下,與出門買早點的老吳碰上了面,也順利完成了這一次執行。

有人笑言,執行不是個輕鬆活兒。因為“糾紛能順利解決,誰會去法院打官司啊。如果再遇上個不省心的主,誠心欠債不還,就跟在後面操心吧。”可孫斌與其他的執行法官們,用各種方法,硬是為當事人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執行。

一段段“燒腦”的經歷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是《孫子兵法》裡的一句話。從事法院的執行工作,就是與人鬥智鬥勇。這是戲言,也不全是戲言。

去年春天,孫斌到新豐一家農戶家執行,這次案件的金額不大,也就一萬多元,但戶主一直推脫“沒錢”,孫斌來到農戶家中,正巧全 家都在家。

“真沒錢,家裡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

“看,傢俱壞成這樣都沒錢修。”

夫妻兩人你一句我一句,連連倒苦水,也不阻撓法警檢查家中大小櫃子。法警查看一通,發現的確無任何現金、存款,大家正準備返回。孫斌回頭一看,發現女主人似乎長吁一口氣,無意間瞧了一眼櫃頂。有問題!孫斌殺了個“回馬槍”,搬來凳子,到櫃頂一瞧,果然,一個新買的羊毛圍巾放在此處,攤開圍巾,是一個塑料袋,裡面裝著兩萬元現金。

像這樣的案子,孫斌經歷無數。沒有一次執行,是十分省心的,一次次“燒腦”的經歷,練就了孫斌豐富的經驗。

法官孙斌:“望闻问切”来执行

“10多年來,經手的案件不下兩千件,我總結出一個方法,那就是望、聞、問、切。”孫斌說。他隨後解釋道,這也是前不久他找一名老中醫看病,突然悟出來的方法。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是通過觀察病人的表象,向病人詢問,來推斷此人患何病症。

執行工作也同樣道理。執行時,被執行人總是拒絕的、被動的,所以執行法官要通過外在的觀察,來斷定此人有無能力償還債務。望和聞是最重要的,通過觀察被執行人的穿著、談吐,甚至他的交通工具,問和切,則是在交談時運用一些技巧,最終得出基本判斷。

一些離婚案件審理之後,對於孩子的探視權問題,經常得不到有效執行。

“我已經半年沒有見到兒子了。”一次,一名連雲港籍的男子來到孫斌面前,談到動情處,堂堂八尺男兒,也紅了眼圈。

一個小時的交談,孫斌瞭解了大概狀況。這名男子與靖江女友結婚後,他就回到上海,分居兩地,兩人感情有了裂痕,孩子出生後不到半年,兩人就協議離婚了。判決書上寫明,他有權將孩子週六接出,週日送回。可前妻不但不讓他見兒子,連門都不讓他進了。幾個月過去了,他只能通過前妻的朋友圈看到兒子的動態:長出第一顆牙齒、會爬會翻身,會叫媽媽……

孩子探視,雖是小事,卻是父親的權利。孫斌陪著男子來到女方家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女方履行探視權,女方卻總是以“這是個男孩,如果被他爸爸帶出去,他肯定就把孩子藏起來了”為由,不同意履行。雙方提及離婚往事,男子情緒激動,孫斌一邊安撫雙方情緒,同時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週六探視一天,但是要有女方親友在場。對於這個方案,雙方都表示認可。

走出小區大門,抬手看錶,已經是下午兩點鐘,也就是說,這樣一起簡單的執行案件,足足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看著孫斌乾裂的嘴唇,男子歉意地說,要不我請你吃頓飯吧。孫斌擺擺手,快步離去,來到法院,吃了一碗泡麵,又趕往下一個執行地點。

為了執行一起案件,錯過飯點,每年不知要發生多少起。

“生活艱難,卻總要前行”

執行時,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弱勢群體。對涉及追索勞動報酬、贍養費、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工傷賠償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對確有難度的執行案件,他總是想方設法,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讓申請人的權利得到最大的實現。

法官孙斌:“望闻问切”来执行

幾年前的一次執行經歷,讓孫斌記憶猶新。

這個案件,起源於一個非常慘痛的交通事故。 兩個廣東男孩,哥哥19歲,弟弟17歲,結伴來到靖江,在一家企業打工。一天早上,哥倆開著摩托車出去玩,在轉彎時撞上了一輛農用拖拉機,哥哥當場死亡,受到撞擊,農用拖拉機車身傾斜,撞上一輛大巴,弟弟被甩出,也當場身亡。

一次交通事故,兩個兒子殞命。父母悲痛欲絕,來到靖江,為孩子處理後事。涉及到賠償問題,大巴車承擔了大部分的賠償款,但大巴車有保險,很快賠償到位,農用拖拉機也需要賠償11萬元,但農用拖拉機的賠償一直不到位。

孩子的父母傷心欲絕,一天也不想多待,但賠償沒有到位,又不得不住在這裡。

來到拖拉機主的家中,孫斌沉默了。這是一個極貧困的家庭,沒有樓房,沒有像樣的傢俱,據說,當時的農用拖拉機,也是借錢買的。拖拉機主也很委屈:是那兩個娃娃自己撞上來的,我也知道出了事故要賠償,可我真的是沒錢,要不,把這拖拉機賣了賠?

一邊是悲傷的父母,一邊是貧困的拖拉機主,怎麼辦?“賠償肯定要賠,但不能賣拖拉機。畢竟人家死了兩個兒子,且又是外地人,在靖江人生地不熟,要不兩家協商一下,你再去找親戚朋友借一些錢,將來開拖拉機還。”孫斌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又找拖拉機主做工作,最後,拖拉機主點頭同意。

法官孙斌:“望闻问切”来执行

15年,5400多個日夜,上萬個執行案件,一串串數據,讓孫斌的眼畔眉間,磨去青澀,印上白霜。

“生活不像電視劇,真實的生活,比電視裡演得難多了。但生活再難,也要走下去。”孫斌說,其實每一個案件,也都是一個故事,在這些故事裡自己也看到不同的人生,有人性的醜惡令人憤恨,有人性的光輝讓人肅然起敬,但多數時候,自己置身在矛盾的漩渦,承受著當事人痛苦的情感宣洩。在孫斌心中,渴望這些經歷。“這種經歷讓我們的人生閱歷豐富,也修煉著我們的內心,這兩種因素像地基和高樓,相互依託,構建起了法官這一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才是我們需要永久堅持的東西,這也是執行法官理應守護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