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當警報聲再次響起,87年前那場日寇鐵蹄踐踏、山河撕裂、血雨腥風的民族災難再次浮現在人們的腦海之中。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事實】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佔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國殤】

從此,東北的門戶就這樣被日寇野蠻地打開了,一段屈辱的血淚史也就此開始。次日,瀋陽陷落;僅僅數週之後,遼寧、吉林也相繼陷落;至一九三二年二月,東北三省,近一百萬的錦繡河山,已全部淪陷。從此,東北百萬同胞被日軍蹂躪在鐵蹄之下,水深火熱中,亡國奴般殘喘,國破家亡的情愫也由此這般深刻......

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中國被日軍踐踏,930餘座城市被佔,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

日軍制造的800平民以上傷亡慘案173件,3500多萬同胞傷亡;

被日軍擄掠充當慰安婦的中國婦女在20萬以上;

被掠往日本的4萬多名中國勞工中,近7000人死在日本;

日軍從中國掠走鋼鐵3350萬噸、煤炭5.86億噸。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反思】

過去羸弱不堪的中國已然遠去,如今走在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中國脫胎換骨,但歷史的教訓不應該與傷痛一起埋葬在歷史的河流中。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紀念國恥,我們到底應該反思些什麼呢?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國力軍力落後就會捱打

20世紀初以來日本從來沒有斷過侵佔中國的念頭。1905年日俄戰爭以後,日本佔領了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為了維護日本在遼東半島的“利益”,1919年,日本建立了一支長期侵駐中國東北地區的陸軍重兵集團,也就是後來的關東軍。

此後的二十多年裡,關東軍瘋狂擴張,一度發展成為擁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的龐大軍事集團,成為侵略中國的戰爭機器。

當日本已經成為西方意義上的工業化強國時,中國仍然處在滯後的農業化進程中。

當日本已經憑藉堅船利炮將自己打造成戰爭巨獸時,中國還像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柔弱書生。

當日本軍人面對地圖,發出征服中國的戰爭妄念時,中國百姓還處在飢餓困頓的境地當中。

一邊積貧積弱,一邊國力發達;當貪婪的慾望充滿日本強盜的內心時,近代中國哪有不捱打的道理?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怯戰避戰更要捱打

當時的東北,日本關東軍不到2萬人,而東北軍有20萬人。“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張學良的這則“不抵抗電文”卻葬送了所有的優勢——對於不抵抗政策,蔣介石的理由是,中日實力懸殊太大,攘外須先安內,中國尚未做好抗戰準備,且張學良是地方軍閥,和南京政府離心離德,不聽指揮,還有就是輕信了國聯。張學良的理由是,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蔣介石國民政府不給錢不給武器彈藥不給援兵,支持不力,讓東北軍獨自去拉仇恨擔傷害,所以不想做無畏的犧牲。

正是這所謂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佔領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三十萬東北軍不放一槍一炮,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白山黑水人民流離失所,餓殍遍野,戰火很快燒遍了整個華夏神州。

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短短4個多月的時間裡,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面積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萬父老成了亡國奴。

和平不是靠委曲求全換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無原則的妥協求和平則和平無。在處理“九一八事變”過程中,由於缺乏必勝勇氣、缺乏應急軍事準備,“怕”字當頭,戰爭未發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麻痺鬆懈釀就惡果

史料表明,在事變前一年中,日本在東北軍事演習近百次,也未能引起國民政府和東北軍的足夠重視。他們錯誤地估計了日本國內政局和國際形勢,不相信日本會發動大的戰爭。

在事變爆發前,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置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派出了精通漢語的專業情報人員,到東北各地調查礦脈、河流、山川、人口和道路情況,為發動戰爭和日後殖民統治做好了充分準備。

1906年成立的滿鐵實際是日本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工具,且承擔著為日軍侵略行為蒐集情報的特務職能,他們對東北的掌握細如髮絲,在事變前後承擔了總後勤的工作。與此相比,無論是張學良還是蔣介石都沒有制定長遠的、持久地對日作戰的軍事戰略,也沒有看到蘊藏在人民間的巨大力量。滄海桑田,風雨坎坷,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和平是對當今軍人最大的獎賞,“和平病”卻是對軍人最大的考驗。

國恥紀念日,我們應該反思些什麼?

習主席深刻指出,軍隊是一個戰鬥隊,是為打仗而存在的。過去有日本間諜深入中國腹地肆意活動,今天的境外間諜組織仍然對我虎視眈眈;過去戰火燒到了家門口,今天的我國周邊安全形勢仍然緊迫;過去的東北軍“不抵抗”等投降,今天仍有不少官兵抱著“打仗也輪不上我”的思想,把頭埋進沙裡。

當防空警報拉響的時候,我們要為飽受折磨的祖國母親悲痛惋惜,要為犧牲的民族英雄肅穆祭奠,也要為自己的肩膀壓一壓擔子,負重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