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生的扶貧故事

通訊員 葉寒竹

走進汝城縣泉水鎮旱塘瑤族村,只見田野裡滿目的綠色,茶農忙碌的身影,山間流淌的泉水,訴說著脫貧的希望……

2018年2月,汝城縣財政局原黨組成員、黨委副書記盧新生來到泉水鎮旱塘瑤族村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半年多來,他用心用情為村民辦實事、做好事,一項項扶貧政策落地生根。筆者在村裡聽說了許多他的扶貧故事。

公交車開進村裡了

“你們能把旱塘的公交車開通,我才相信你們扶貧隊是來做事的。”盧新生上任不久,80多歲的村民鄧菊鳳便當著他的面說道。

旱塘村距鎮區有8公里路程,城鄉公交車只到鎮區,村裡的老者趕集、小孩上學都十分不方便。能讓公交車開進村裡,是群眾迫切的願望。要想獲得群眾的認可,就必須取信於民,把老百姓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好。

盧新生多次到交通局等部門銜接,爭取項目,組織人員到村裡對路線進行勘測。今年5月份,公交車開進了村裡進行試運行,每逢泉水趕集日和週五、週日公交車都會開進村服務群眾,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現在,每天有兩趟公交車往返旱塘村。

三元錢也要跑到位

說起盧新生,旱塘村的貧困戶鍾海燕也是連聲道謝。鍾海燕家裡種了大半畝地,種植種類較多,土地十分分散。為了幫助鍾海燕進行產業獎補驗收,僅大半畝地,盧新生和其他幹部頂著烈日走了2個多小時。最後還有一處小面積辣椒地未驗收,有人說,那塊地很小,驗收獎補也就3塊錢,不如別去了。鍾海燕著急了,盧新生說:“幾塊錢也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去吧。”隨後,又陪著驗收組爬山越嶺對那小片辣椒地進行了驗收。

“多謝盧隊長為我想辦法,我才趕上了產業驗收!”貧困戶譚招花錯過了村裡的廣播,未接聽電話,錯過了產業驗收的時間,心裡十分著急。盧新生走訪時得知此事後,趕緊為她聯絡協調,請驗收組再次來到村裡,為譚招花進行了產業驗收。

一戶也不能夠漏下

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是盧新生恪守的工作信條。

何茶林是村裡的兜底貧困戶,因為精神有些問題,基本不和人交流。盧新生沒有放棄,把他當做正常人對待,經常與他聊天,對他噓寒問暖。何茶林居住條件很差,盧新生組織人員為他接上了電、通上了水、換了新床鋪。“我弟弟最近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基本沒犯病了。”何茶林的親哥哥何泗遠高興地說。

克服困難抓實扶貧

縣裡脫貧攻堅進入關鍵衝刺期,村裡的各項扶貧工作不等人。盧新生面對的一邊是組織安排、工作需要,一邊是生活的艱難,剛做大手術還未恢復好身體的愛人沒人照顧。在顧家的糾結焦慮與扶貧的任務壓力下,盧新生沒有退縮。他克服家庭困難,將體弱的妻子帶到了瑤族村照顧,並把家裡的傢俱、鍋碗瓢盆一起帶到了村子裡。

盧新生說:“困難誰都會有,既然組織安排了,就得服從,因為,安排意味著信任,服從就要把責任扛上肩頭,就要去克服困難。脫貧摘帽百日攻堅,時間非常緊迫,接下來要繼續圍繞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戶戶過篩,人人過關,只有把每一戶的事情都做到位,我們工作隊才能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