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導讀: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滲著血水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廣東省湛江市,處於雷州半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這片土地一馬平川,水土肥沃,物產富饒,水果、家禽、海鮮聞名遐邇。湛江的歷史久遠,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幾千年發展下來,形成獨特的語言與民俗文化。這裡的石狗文化、戲曲文化、年例文化、醒獅文化等非常有特色,十分值得旅遊觀光。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湛江人性格直爽、熱情,但飲食口味卻很清淡。當地傳統美食通常以白灼、清湯為主,例如白灼蝦、清蒸螃蟹、鮮魚滾湯,更有出名的湛江白切狗、白切雞等。當地人之所以喜歡白灼的吃法,都是因為食材的新鮮和優質,不新鮮或者不好的食材肯定就不能這樣吃了。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湛江的雞是非常出名的,就廣東而言,湛江雞受歡迎程度不輸清遠雞!湛江人無雞不歡,無論多豐盛的宴席,缺少一隻白切雞的話,就掉價了。所以,但凡隆重點的宴席都有一隻白切雞擺在飯桌中間位置,哪怕桌上有龍蝦、鮑魚。當地有不成文的吃雞文化,尤其是老一輩人,對吃雞頗有講究。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比如說吃雞頭能起早,而且要吃的話就要整隻都吃掉,不能你吃一邊我吃一邊,這樣兩人容易吵架。雞爪一般不給小孩吃,怕吃多了寫字難看。雞肚子裡未見天的蛋,小孩也不能吃,說是吃了不長記性。等等。而且吃白切雞必點沙姜醬油。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湛江人一般不吃大公雞,嫌公雞的肉粗味腥,這點和重慶人剛好相反,重慶人最喜歡吃公雞。因此,湛江家裡養雞隻留一隻公雞做種,其他的小公雞就閹了,養成閹雞,也叫騸雞(市面上通常會誤寫成“線雞”或“扇雞”)。閹雞會長得很大隻,七八斤常見,而且毛色相當豔麗有光澤,只是雞冠就長不高了。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閹雞是當地最有分量的雞,通常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家裡有親朋好友到來時,才會宰閹雞吃,平時就吃些小母雞。所以閹雞賣得最貴,正宗的本地閹雞,一般活雞都能賣到30元一斤,逢年過節就還要貴一些。所以一隻本地大閹雞,超過200元是很常見的事情。閹雞的皮脆、肉香,非常好吃,飯桌上來上一隻就會倍現隆重、霸氣,吃起來會很滿足。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湛江人對本地雞的標準很嚴,要講究雞的血統、餵養和環境。只有本地雞種,不喂飼料(而是喂稻穀、米、飯、糠等),而且還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這種長大的雞才算是正宗本地雞。飼料雞的蛋孵化的小雞,按照本地雞的標準來餵養,雖然味道也好吃,但還是算不得本地雞,因為血統不純。所以本地雞好吃、貴、少。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最好的本地雞就是農村人自己養的那幾只雞,因為都是自家母雞生蛋孵化的,確保了雞的血統純正。而且平時就喂些稻穀、米糠、剩飯剩菜等,沒餵過飼料。平時就讓它們到處跑,到外面吃蟲子什麼的,晚上才回窩睡覺。這種農家散養的雞,平時在外面“摸爬滾打”,可能外表看起來髒兮兮的不好看,但非常香,非常好吃。只是這種雞可遇不可求,有錢也未必買得到。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在當地人看來,好的雞就要用來白切,只有白切的做法才能吃出雞原本的美味來,其他的做法都是浪費雞。而且白切雞出鍋切件之後,骨頭要紅,最好是所有的骨頭橫截面都是紅色的,最不濟都要求腿骨骨髓要紅,才算合格。否則,就是煮過火了,雞肉的香味、鮮味、口感都會大打折扣,不合格。

廣東湛江奇怪“雞文化”,白切雞8分熟就吃,遊客不知所措

很多外地遊客慕名到湛江吃雞,看到骨頭是紅色的都不敢下筷子,怒道:雞還沒煮熟就端上,雞肉還滲血就叫我吃?當地人聽了哈哈大笑。其實雞肉只是看起來生罷了,實際上已經有八九分熟了,是最理想的食用狀態,這樣的雞肉確實會更香更滑更鮮甜,完全沒必要擔心吃了拉肚子什麼的。當地有句諺語“生雞熟鴨”,指的就是白切雞不要煮得過熟,白切鴨就必須煮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