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宮水府的嘍囉,個個都是海怪

《閩書》記載:“有巨石梗舟,王審知就禱海靈,夜夢金甲神,自稱吳安王,許助開鑿,因命判官劉山甫往祭。中祭,海中靈怪畢出,山甫憑高視之,風雷暴興,見一物,非魚非龍,鱗黃鬣赤。”這還是一種動物形態的海神,或者說精靈,是海獸向海神過渡時的混沌形態,海中有精怪掌管波濤變幻,後來,人們在觀念中構建了龍宮水府的體系。

龍宮水府的嘍囉,個個都是海怪

鰲精 陝西皮影

自唐代以後,國家祭祀儀典中出現了龍王,這是由本土龍神崇拜,雜糅了海神傳說,以及佛教中的龍王形象,塑造為龍頭人身的怪物,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中提到的四海龍王,即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四海龍王從此家喻戶曉。

在秘傳的小說和戲曲唱本中,四海龍王居住的是水晶宮,近乎透明的宮殿,它們是統治海底世界的王。與人間王侯相似,龍王也有自己的班底,最常見的莫過於蝦兵蟹將,這是龍宮數量最大的一群,實際上,蝦兵和蟹將是典型的海怪,由於法力低微,它們還未能完全變化成人形,在它們身上,仍可看到蝦和蟹的特徵。古代的畫師在處理蝦兵蟹將時,一般會用整隻蝦和整隻蟹來做頭部,往下全是人形,這種粗暴的嫁接,反而生出了趣味,這是民間的智慧,龍王多以殘暴的形象示人,而蝦兵蟹將則充當助紂為虐的打手,當這些嘍囉以滑稽而又笨拙的面貌出場,諷刺和批判便暗藏在其中了。

龍宮水府的嘍囉,個個都是海怪

螺精 陝西皮影

蝦兵蟹將之外,還有夜叉,也是龍王倚重的左膀右臂。夜叉源自佛教,是梵文的音譯,意為輕捷、勇健,也譯作藥叉、閱叉、夜乞叉等,凡此種種皆是夜叉之名。夜叉在佛教故事中屬於天龍八部,佛教的龍王傳入中國,夜叉也一併移植過來,作為龍王的部卒。夜叉是青面獠牙的鬼面怪物,慣用的兵刃是鋼叉。在龍宮,夜叉除了保衛龍王,有時還帶兵,也有巡海夜叉之說,則負責巡風報信。一般認為,夜叉的武力遠在蝦兵蟹將之上。

龍宮的機構中還有龜丞相、黿將軍、鰲統領,以及不計其數的魚精、貝精、螺精等,都是海中水族,它們支撐著龍宮的日常運轉,實際上,龍宮是由一群大大小小的海怪構成的,與那些閒散海怪不同的是,龍宮的海怪都是體制內的海怪,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龍宮水府的嘍囉,個個都是海怪

龜丞相 陝西皮影

龍宮的海怪世界,無非是對俗世的模仿,在熙熙攘攘的怪物中,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似曾相識的情境,那是人間的一面鏡子,冠冕堂皇之下,映照出的多是醜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