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升華

神向亞伯拉罕五次顯現(徒7:2;創12:7,15:1,17:1,18:1),而他四次以“築壇”作為向神的回應。換言之,他以奉獻作為向神的回應。今天,我們也要以完全的奉獻作為向神的回應。

生命的昇華


在亞伯拉罕的“築壇”中,表現了他人生中的十次突破,富有屬靈的意義。亞伯拉罕在示劍的摩利橡樹那裡所築的壇(創12),代表了十種的突破:

一、衝出自我中心的突破

亞伯拉罕按照神向他顯現時所作的指示,離開了故鄉吾珥(後來的巴比倫境內),放下了他所擁有的一切,習慣的一切,喜愛的一切。換言之,他放下了自己,毅然決定走上“賜福器皿的道路。”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突破。今天,主也呼召我們走上一條“只有祝福”的道路(彼前三9),如同蘇恩佩姊妹所昭示我們的寶言一樣,也正是韓偉院長所走的路徑。

二、衝出“次好”的突破

亞伯拉罕離開吾珥以後,逗留在哈蘭一段時間,他需要神再一次向他呼召,才肯離開哈蘭繼續前行,他想以哈蘭代替迦南,卻以次好代替最好。但在神的恩待之下,終於奔向神的“最好。”這也是重大的突破。

我們是否以次好為滿足。

當羅得逃出所多瑪蛾摩拉的時候,神要他往山上跑,但他卻選擇了瑣珥。“小”、“近”、“容易”是他的理由(創19:20)。啊!多少事奉主的人陷入了這四個字的囹圄中!

三、環境控制的突破

當亞伯拉罕到達迦南時,他發現該地已被別人佔據。但是他並未因此而灰心沮喪,反而築壇,憑著信心向神預先獻上感恩祭,他把神的應許當作事實一樣的感恩。

許多基督徒被環境打倒和控制,成為可憐的犧牲品!讓我們看看戴德生牧師的好榜樣:當他初到中國,在江蘇省的鎮江縣工作時,有一天他的居所被焚燬,但是他說:“這所房子不是我的環境,神自己才是我的環境,祂永不改變!”這是一種寶貴的突破。

四、展望與觀念上的突破

亞伯拉罕來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地帶,那是高原地方,居高臨下。他從那裡周圍觀望——約旦平原的肥沃地帶呈現眼前;更引起他對應許之地的嚮往,他就在那裡築了第二座壇(創12:8),以信心與奉獻向神回應,產生了觀念上的新水平線。新的擴展都是由新的展望產生出來的。

五、復興的突破

亞伯拉罕“漸漸遷往南地去”,“就下埃及去”(創12:9-10)。他面臨危機——離開了應許之地,進入埃及。但是他不久即重回迦南,重修祭壇(創13:1-4)。今天我們需要從“世界”的控制之下衝出來。

六、化觀念為行動的突破

羅得十分自私地選取了約旦平原的肥美地帶,使亞伯拉罕蒙受損失。但是就在此時,神向亞伯拉罕說:“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亞伯蘭……來到希伯侖……在那裡與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13:14-18)

亞伯拉罕化“觀看”為行動。

七、家庭教育上的突破

神再有兩次向亞伯拉罕顯現(創15:1、4,17:1、4),提到他的後代。神給他改名為亞伯拉罕,意即“多國之父”。然後神吩咐他為所有的家人行割體;他的後代也要一樣受割體,並且他要教導他們遵守神的約(創17:9-11),在這兩次顯現之間,亞伯拉罕又在壇上獻祭(創15:9)作為信心的回應。

亞伯拉罕注重家庭信仰教育!今天我們需要家庭信仰教育上的突破!

八、生活見證上的突破

亞伯拉罕的一口井(當時的生命線)被亞比米勒的僕人奪去,但他依靠神避免爭奪,悄悄讓步。結果,亞比米勒看見神的祝福在他身上(創21:22)。這是生活上的好見證,使敵人折服,彼此和好。亞伯拉罕就在那裡敬拜神(創21:33)。這敬拜與築壇獻祭的意義一樣。

九、奉獻上的突破

亞伯拉罕把獨生子以撒擺上祭壇獻給神,這是信心與愛心的最高奉獻——萬世的顛峰,千古的突破!向神回應的極限!

十、賜福器皿範圍上的突破

亞伯拉罕不但使以色列本族蒙福,並且使萬國蒙福(創12:3,22:18)。今天,但願華人蒙福,也願普世因華人教會得聞福音,直到地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