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麼美好的事情,你不應該把它整成了孩子的苦差

讀書這麼美好的事情,你不應該把它整成了孩子的苦差

01

每逢週末,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泡上一杯茶,與一本好書靜靜相伴。

只有這樣,我才會感覺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充分的靜養和休整,然後精力充沛地迎接下一週的挑戰。

它讓我從平日的紛擾中靜下心來.思路變得清晰,心情也變得清爽起來。

讀書其實是一種非常美好的享受。

更重要的是,它能讓人從中得到思想的昇華與心靈的淨化。

平日裡想不通的事,在書中的某一句話裡找到答案,豁然開朗。有時讀到精妙處或感覺心事竟被作者說中,又有種如遇知音的幸福感覺。

更多的時候,它讓我們增長見識,把別人的經驗和思想精華吸收為自己的見識和智慧。讓我們在黑暗中不迷茫,對人生充滿著希望,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

讀書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因為讀書我成功實現了轉行,把文字變成了我的一個職業,知識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思維源泉。

讀書如此美好的事,為什麼會變成了許多孩子的痛苦與負擔呢?

讀書這麼美好的事情,你不應該把它整成了孩子的苦差

02

昨天在吃飯時,聽到一個爸爸在和兒子通電話:"你這次考了第幾名?"

"再說一遍,考了第幾名?"

"語文得了多少分?"

"什麼?……你最高?吹牛吧!"

"那你還說你是最高分"

"數學多少分?快說!"

……

我都替電話那端的孩子感到了一種壓力。

整個通話內容只有學習成績和排名,態度是質疑和追問。

生活中,這樣的對話太常見了。

感覺我們的家長和孩子都成了成績的奴隸,讀書變味了,成了追求分數的手段。

無數的事例和研究都表明了,當家長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時,學習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負擔。

當他們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覺揹負著一座大山,心生緊張與疲憊感,漸漸就會對學習產生了厭倦與恐懼。

當我們把讀書變成了變成了一種任務,一種功利性的手段時,樂趣就沒有了,動力就變成了壓力。

讀書這麼美好的事情,你不應該把它整成了孩子的苦差

03

當一個孩子表現出厭學跡象時,說明他的心裡已經有很大的壓力了。

起初只時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外界人為的干涉和不正確的引導帶給他們壓力和不愉快的體驗,讓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和成就感消失了。

他會覺得自己是為了老師和父母大人的要求而學,無法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

這些失去學習動力的孩子,常常需要外界的幫助與肯定才能堅持,一旦外界沒有支持到位,學習狀態就會回落。

當他的壓力找不到出口時,學習只會變成孩子的痛苦和負擔。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庭裡父母越在意成績,孩子學習狀態越不理想。

很多學霸的家庭裡,父母都不會在孩子面前把學習成績看得很重,因此,他們的孩子在輕鬆的氛圍裡學習一路開掛。

一個人最愉悅的狀態是行為與內心的和諧統一。

因此,只有喚醒孩子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力,才能讓他徹底擺脫對外界的依賴,支撐起他學習的持久熱情。

讀書這麼美好的事情,你不應該把它整成了孩子的苦差

04

怎樣喚醒孩子的學習動力,讓他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呢?

一、制定易實現的學習目標,給他成就感。

"成就感"會讓我們對一件事永不生厭。

在學習中給孩子設定超出他目前的能力一點的階段性小目標,讓他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這個過程會讓他不斷收穫超越自己的成就感,從而愛上了學習。

目標不要太高太難,否則孩子努力了卻難以抵達,反而失去信心而不再努力。

二、鼓勵孩子不斷挑戰自己,而不是不斷提高對他的要求

雖然目的相同,做法和過程不同,結果也會大相徑庭。

孩子在挑戰自己的過程是主動的,即使失敗也依然興致勃勃,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讓下次做得更好。如果挑戰成功,帶來的是更大的自信和喜悅。

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著魔力和樂趣,能從深處喚醒孩子的潛能。

而不斷提高要求,只會給孩子增加學習壓力和打擊,結果只會是厭學。

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是被動的,學習進步了也不輕鬆,因為下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他甚至會覺得這樣那還不如不努力。

如果他沒有進步,那就更糟了,他不僅變得沮喪,可能還會因此受到責罰。

這樣只會讓他感覺自己怎麼努力也達不到要求,乾脆放棄了努力。

三、對孩子自身價值和進步進行肯定,而不是跟別人比

總拿孩子跟別人比,永遠只會沮喪。因為總有比你家孩子更好的,比他進步更大的。

孩子最快樂的不是學習成績比別人好,而是通過努力不斷提高能力和自身的價值,讓自己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