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親愛的老公,今年回他姥姥家過年吧!”

“不行,老家沒有去孩子姥姥家過年的說法。”

“結婚這麼久了,從來沒有回過他姥姥家過過年,今年必須回去......”

“去孩子姥姥家過年很丟人的,我不去!”

......

火藥味越來越濃,兩個人由談判到攤牌,又到面紅耳赤的爭吵,最後兩個人都氣呼呼的忙各自的事情了,冷戰就這麼默默地打響了。你們遇到過類似的場景嗎?

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你們也被這個問題困擾嗎

從1979年,我國政府開始實行“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到目前為止,很大一部分80後90後子女都是獨生子女。如今,第一批獨生子女已經長大成人,步入了婚育階段,獨生子女父母一代也正在進入老年。未來,包括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組成的“獨生夫妻”家庭在我國將成為社會家庭模式的主流。隨著春節的臨近,這個屬於獨生子女小夫妻的問題慢慢地提上討論日程,而且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爭吵還在繼續並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由開始的遭遇戰到後來的拉鋸戰,這個年到底回誰家過卻成了最讓他們煩惱的事情。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將要結婚的要面對

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結了婚的也要面對

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雙方的父母和小夫妻都要面對

在我身邊的很多家庭都遇到類似的問題,包括我也是其中一員。都在討論怎麼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家是一年輪換一次,周邊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了解大體分為四種方案。

1.奔波型:

兩邊跑 三十婆家初二孃家。我們家前期就是這樣解決的,周邊不少小夥伴也採用類似的方式。

2、輪流型:

一年一家 幸福輪流享。現在我們家就是採用這個方式,以前的奔波還是不夠圓滿,畢竟都看重的是除夕夜。

3、分離型:

各回各家 各找各媽。這樣的例子也有不少,有了孩子之後這個方案的侷限性也就表現出來了。

4、合一型:

孃家婆家 大家一起過年。雙方家庭離得近的有不少是這樣過的,還不錯,挺熱鬧,但是離得遠的就不好辦了。

80後小夫妻,你們回誰家過的年?

我們家也曾因為類似的問題不斷地討論協商,方案也在隨著各種情況的出現不斷改變著,我們中國人都有強烈的家庭意識,這是我們共同的信仰,都希望父母不要太孤單,央視空巢老人的公益廣告看的讓人心酸,都想和家人團聚。不知道小夥伴們都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