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進 合作共贏 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

——2018內蒙古產業合作(四川)推介會在成都成功舉辦

百姓生活網成都訊(記者 曾黎)2018年9月19日下午,“2018內蒙古產業合作(四川)推介會”在成都市成功舉辦。此次推介會是由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四川省投資促進局、四川內蒙古商會共同主辦,同時得到了四川各商會協會的大力支持。據悉,本次推介會以“攜手共進 合作共贏 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四川的200家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文化、旅遊、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業等領域企業和投資機構及新聞媒體近300人參會。

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巡視員趙鋼,介紹了內蒙古和四川產業合作情況及內蒙古投資環境。興安盟副盟長王雨紅、烏蘭察布市副市長王心宇、巴彥淖爾市副市長岱慶格日樂及包頭市、錫林郭勒盟、烏海市投資促進部門分別介紹了投資環境和產業發展現狀,並推介了重點招商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四川省投資促進局在會上簽署了《工作合作交流協議》,對進一步加強內蒙古和四川兩省(區)投資促進部門合作與交流有重要意義,為今後兩地開展經貿合作交流奠定了堅實基礎。

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為增強此次推介會實效,我區各盟市共推出招商合作項目116個,投資總額1651.46億元,涉及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文化旅遊、化工、冶金建材、物流、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推介結束後,進行了項目合作洽談。來自包頭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和烏海市的投資促進部門圍繞數116個招商合作項目與企業和投資人進行了熱烈洽談,許多項目達成了意向投資合作。

進入新世紀以來,內蒙古依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等重大戰略機遇,著力強化發展舉措,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

携手共进 合作共赢 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一、投資環境優越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和“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支點。近年來,內蒙古經濟社會實現長足發展,日益受到國內外投資者的青睞。

第一,便利的區位條件。橫跨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既有對接京津冀、環渤海地區地緣之利,又有靠近消費中心市場和出海口便利條件,還有西出中亞、北出俄蒙、直達歐洲的經濟通道優勢,非常利於發展外向型產業。

第二,獨特的資源稟賦。地上有草原林海、大漠長河,自然景觀瑰麗,民族風情濃郁;地下煤炭、稀土等17種資源儲量全國第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煤炭產量和外送電量居全國首位,牛奶、羊肉、山羊絨和有機食品產量都位居全國第一。

第三,優越的要素保障。土地價格優惠,用地平均價格不到沿海地區的一半。電價水平較低,可直接進行電力市場交易,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最低電價可達0.26元/千瓦時。擁有12個國家級和69個自治區級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第四,優良的投資環境。秉持誠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依法行政的法制環境和崇尚自然、包容誠信的人文環境,確保企業家在內蒙古投資興業舒心、省心、放心。

二、政策體系疊加

內蒙古是全國唯一同時享受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優惠政策的地區,同時還享受國家民族區域自治、沿邊開發開放、興邊富民等優惠政策。我區結合自身實際,還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支持政策。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制定了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出臺了互聯網+、中國製造行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相關行業支持政策。設立了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在服務業發展方面,出臺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制定了加快旅遊業、金融業、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從財稅、金融、用水、用地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

在創新投融資機制方面,修訂了鼓勵非公經濟發展若干規定,完善了支持實體經濟、民間投資、中小微企業發展創新的投融資機制。已經建立和正在引進的各類基金總規模近千億元。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全面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出臺了促進人才引進和流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措施,推進了“萬人計劃”“草原英才”等工程建設。

三、合作空間廣闊

進入新時期,內蒙古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紮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加快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為投資者提供更有價值的投資領域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我們將加快完善快速鐵路、城際鐵路等鐵路網,高等級公路和農村牧區公路、旅遊公路、口岸公路等公路網,重點機場改擴建和支線機場、通用機場等航空網,城市地下管網、燃氣、供熱等市政網,“引綽濟遼”等水資源調配工程和河套平原等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工程等水利網,特高壓外送通道、區內骨幹電網升級改造、北煤南運通道等能源網,以及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信息通信網。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重點發展風電供熱、分佈式光伏電站、生物能源、核燃料等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稀土、石墨(烯)、高品質合金、先進複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引進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性能醫療機械等先進製造業;推進發展煤炭電力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先進環保技術裝備、高效節水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等節能環保產業;建設一批現代生物育種和農業、畜牧業生物產品創新平臺,大力發展現代蒙中藥、基因工程藥物、化學新藥等生物醫藥產業。

內蒙古具有發展大數據產業優越條件。國家批准我區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已形成呼和浩特、包頭、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等雲計算數據中心。我們將以實施大數據政務、基礎設施、社會治理、公共服務、農牧業、精準扶貧、金融、人才培養為抓手,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方面。重點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加快先進燃煤電站、現代煤化工示範應用,延伸鋼鐵、有色金屬產業鏈條,加快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產業化發展,推進聚氯乙烯、焦化、電石和水泥、建材、玻璃等產業升級換代。推動乳肉絨糧油精深加工和現代農牧業發展,打造鮮明特色的草原綠色品牌。

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加快草原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著力形成全域旅遊、四季旅遊格局。加快金融業發展,重點引進大型金融機構設立各種牌照分公司和子公司,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建設一批大型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培育文化創意、健身休閒、健康養老、醫療康復、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產業。

對外開發開放方面。優化廣州、蘇州、青島、長春、鄭州、義烏等經內蒙古至歐洲的中歐班列服務功能,推進中歐班列樞紐、物流轉運中心、航空港物流園區建設。依託各類口岸、綜合保稅區、跨境合作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功能,打造泛口岸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