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茶市現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品茶論道似乎離年輕人很遠,這是為什麼?咖啡與飲料會比較受青睞這又是為什麼?

“不懂茶道文化”“泡茶太繁瑣複雜”“茶葉過多的炒作”“喝茶感覺有點老氣”經常能聽到年輕人這樣對茶的理解。而咖啡呢?在年輕人眼裡,喝咖啡是一種情調的浪漫和休閒時尚的行為,而煮咖啡似乎是一種品味的象徵,所以給年輕人帶來了更濃厚的興趣;比起茶來即便並不是那麼健康,卻輕而易舉的打下了年輕人的市場,“星巴克”在年輕人心理埋下了深根。

作為中、老年人是目前茶葉的主流消費群,可時下80後、90後都是市場消費的主流軍,如何打開這個年輕的市場受到青睞是每個茶企關注的焦點。

年輕茶市場到底是何趨勢?

據《中國人健康大數據》顯示,我國亞健康人數超過9億,青年白領群體中高達76%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年輕群體對飲品的健康要求更加強烈。茶葉具有降三高、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養顏瘦身等作用,健康屬性明顯的茶品需求在年輕群體中日益增加。

這是一組數據調查問卷

這是茶也市場抽取2000多人的問卷調查數據,從下面圖中可以看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喝茶的會普遍增多,而越年輕的群體消費會越少,大數據的顯示原因有:

1、越趨於年輕的群體與所在環境有關,部分是還沒有自主承擔經濟能力;

2、泡茶太過複雜,程序及場地有一定要求,不適合辦公、出差、學校、休閒等;

3、茶葉過於的炒作,市場混亂,不容易甄別,無從下手。

4、傳統茶道文化的深究,現在消費都是一種快捷,而咖啡的出現剛好迎合了年輕市場。

2018年茶市現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看(下圖)可以知道,其實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茶對身體是基本無害的,而咖啡、飲料類所給帶來的傷害還是比較明顯的,大眾對茶健康的認知還是比較好的。

2018年茶市現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其實(下圖)不喜歡喝咖啡的也不少哦,在多數年輕人眼中咖啡提神、有情調、環境好、便捷口味還比較符合。

2018年茶市現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可以(下圖)看得出泡茶比較繁瑣,場地,茶具的要求,覺得不適宜辦公、學習等場所,即便現在有了速溶茶、袋泡茶等便捷了市場,但得到反應時有一定的添加劑,而且茶葉品質得不到保障,說明還是茶市場的混亂,沒有明確的規範機制和品牌效應。

2018年茶市現狀,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誰?

對於喝茶與做茶產業的企業商家們,你們是否對年輕市場瞭解了呢?這其實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國外品牌能大受國內年輕人追捧,而國內幾千年的茶文化積澱卻不如他人一杯咖啡呢?

商品化快節奏的生活城市,而茶的傳統慢節奏和繁瑣的程序在年輕化的生活裡顯得有點格格不入,而咖啡正好順應了快節奏的主流,成為年輕人中的一種時尚象徵。而要如何做好茶葉,可能更需要注重茶品市場的規範化,由繁及簡,不過分的去強調傳統的茶道文化。這需要我們去反思找到新的契機,讓年輕人愛上喝茶,讓茶走進年輕人的市場。

今年的市場不好做,無論是在網上的朋友圈還是線下喝茶聊天過程當中,茶不太好賣,已經成為許多茶商談論最多的話題。

做電商平臺的抱怨同行以次充好壓低價格;做古樹茶的抱怨有些品牌李鬼冒充李逵,壞了整個行業的信譽;代理大品牌的抱怨產品出廠價過高,零售不好做;茶農抱怨來收茶的人少;茶商抱怨茶農原料賣得貴......總之大家各有各的不滿,對市場各有各的看法。

您的不滿,從何而來?

其實,當前市場的癥結只有一個,那就是良心引發的市場危機。茶農講良心就要具有契約精神。市場上毛茶價格之所以混亂、難以出手,無外乎一個貴字。

茶商去年白字黑字簽訂的收購價格,今年只要有人提價收購,許多茶農就會出爾反爾。當茶賣不出去,再找茶商收貨時,又會抱怨茶商趁機壓價。

平心而論,大家真要是都按照合同來,名山古寨至於這麼亂嗎?假茶至於這麼猖獗嗎?茶商做的茶到底是不是真貨,曬曬合同就一目瞭然,古樹茶打假能有多費勁。

都說電商平臺是低端劣質茶的重災區,盜用好茶的開湯圖,冒用好茶的描述。這麼做,良心不會痛嗎?假茶是賣出去了,背鍋的卻是做好茶的茶商,損人利己的茶商越多,電商平臺的風險就越大。哪怕電商平臺的銷量再好,這也只能是虛假繁榮。

普洱茶不能“如此包裝”

當看到市場種種亂象的時候,總能讓人聯想起已故藝術家趙麗蓉老師的一個小品---如此包裝。小品裡的幾句經典臺詞“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實就是那個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到最後真相被四個大字“貨真價實”一語道破天機。反觀現在的普洱茶市場又何嘗不是這個問題呢?

當任何一款茶都能做到貨真價實的時候,我相信沒人會抱怨市場的低迷,因為大家都在忙著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