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熱的SUV近兩月銷量遇冷水,消費降級開始禍及汽車行業?

高速增長5年多後,SUV銷量自6月開始出現兩連降,預示著中國車市或將迎來一個不熟悉的新時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乘用車銷量為159萬輛,同比下滑5.3%。這一數據為十年來中國乘用車市場首次真正意義上出現負增長。其中,SUV銷量為63.3 萬輛,同比下跌8.24%,降幅較上月擴大了7個百分點。

SUV即運動型多用途車,兼具旅行車的舒適和越野車的部分性能,通常車室空間較大、引擎動力偏強。就汽車消費而言,SUV屬於輕奢品行列,價格比同平臺的轎車貴40%、油耗高20%、保養費多10%。

火熱的SUV近兩月銷量遇冷水,消費降級開始禍及汽車行業?

據有關了解,相比轎車,SUV隨經濟環境變化的波動性更大,因此可將SUV看作是經濟的晴雨表,其銷量下滑反映的是普遍的消費力下降。

有關媒體經過分析總結了影響SUV下滑的三大因素。

一是長期沒有重磅新車型推出,SUV整體缺乏吸引力。

比如,哈弗H6自2011年8月誕生以來已經整整7年,期間創造過連續58個月銷量冠軍、最高單月銷量超8萬輛等神話,但產品多年來沒有大變化讓其吸引力和競爭力逐漸平庸,2017年3月,哈弗H6開始了銷量同比下滑,到一年後的2018年2月,5年來第一次讓出SUV月銷量冠軍寶座。

火熱的SUV近兩月銷量遇冷水,消費降級開始禍及汽車行業?

哈弗H6是縮影,近年來長期霸佔SUV、尤其是中國品牌SUV銷量榜首的車型如傳祺GS4、吉利博越、榮威RX5都已過生命週期巔峰,除了寶駿510、寶駿530,自主SUV銷量排名TOP5的最新車型也是2年前上市的。

領克和WEY是這2年唯二的SUV亮點,但因為定位高端,量很難做大。

合資SUV與自主類似,除了一汽-大眾在2018年首次推出SUV產品(與上汽大眾又會有多大不同呢?),其他車型也是經年未變的老面孔。

與3、5年前神車頻出相比,現在SUV產品整體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

火熱的SUV近兩月銷量遇冷水,消費降級開始禍及汽車行業?

二是SUV市佔率最高時接近45%,已逼近天花板。

SUV市佔率最高時接近45%,相比汽車發達國家這已經是一個高的離譜的比例,繼續提高的概率不大。

主要汽車發達國家中日本比較特殊,SUV佔比不足20%,其他都在20%以上。德國、英國、法國、韓國比例接近,均在20%至25%之間。美國與中國市場最像,SUV比例最高,也只有39%。

相應地,相比前幾年瘋狂推SUV新車追趕風口,汽車製造商們也意識到了SUV銷量佔比過高的風險,正在把產品中心向迴歸轎車調整。

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各大廠商不再一味推出新的SUV車型,新的轎車以及產品換代都更為活躍。截至2018年上半年,轎車新車型79款,換代車型41款;SUV新車型245款;換代車型15款;新車型比例為1:3.1,換代車型比例為2.7:1。而2017年同期,轎車新車型68款,換代車型43款;SUV新車型202款;換代車型25款;新車型比例為1:5.3,換代車型比例為1.7:1。

雖然SUV新車絕對數量仍高於轎車,但二者比例已經明顯下降。

最後一點就是消費力下降

SUV是汽車消費中的輕奢品,價格比同平臺的轎車貴40%、油耗高20%、保養費多10%,因此SUV買車、用車成本都比同等級轎車高出一大截,而SUV的最大用途優勢——遠途自駕遊,也是個燒錢的事兒。

火熱的SUV近兩月銷量遇冷水,消費降級開始禍及汽車行業?

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好時SUV比大市增長更好,經濟不好時它比大市下滑更快的原因,相比轎車,SUV更具有享受型、改善型消費的特徵,交通工具屬性弱於轎車。

反饋到整體經濟上,當經濟不好的時候,人們的思考更理性,會更關注車輛整個使用週期的成本以及它的殘值。這也是合資SUV反而增長的一個原因。

2018年1月到7月,SUV銷量從108.31萬輛大幅下滑至63.3萬輛,可以看做是宏觀經濟環境和民眾對未來經濟信心的直觀表現。

而比“消費力下降”更直觀的一個表述是今年以來被反覆提及的一個新概念——“消費降級”。

山寨、假貨橫行的拼多多美國上市,二鍋頭和涪陵榨菜股價漲幅遠遠超過茅臺五糧液,二鍋頭今年2月以來飆升了200%,涪陵榨菜兩年暴漲236%。

同樣,汽車銷量下降,尤其是SUV銷量下降也是消費降級的重要體現。

總結:據此前觀察,在SUV市場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自主品牌仍然散發著活力。大部分廠商人為,SUV的下滑只是受經濟影響的短期調整,拉長來看,SUV仍為市場增長主力和廠商盈利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消費降級的來臨,SUV市場未來到底如何?還有待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