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平原縣老幹部回憶錄(十五)

不忘初心:平原縣老幹部回憶錄(十五)

小羅不小

李天霞

小羅叫羅修梅,中共黨員,腰站鎮原農技站站長,早已退休,現已八十多歲。我知道他叫小羅是因工作關係,當時鎮領導班子分工,我主管農業,所以大部分時間和小羅到田間地頭瞭解農業生產的發展情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民群眾個人種田積極性非常高,既出工又出力,真是“田間遍地都是人,人多不成群,各就各的位,個人緊個人,早上下地五點半,中午在地吃午飯,晚上幹到看不見。”大家都非常賣力氣,都非常關心自己莊稼長勢好壞,糧食產量高低、收入多少,所以對農業技術需求的迫切性可想而知。我和小羅經常一塊騎自行車到全鎮的田間地頭,所到之處大田裡的男女老少,都喊小羅過來看看我家的莊稼長勢如何?還需要怎樣加強管理?群眾的渴望心情,使我們放慢了腳步,由騎著自行車變成推著車子走。有一次,我們走到一塊500畝左右的棉田地頭,大人孩子亂喊小羅,正當我們不知去哪家棉田時,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娃娃,在離我們十幾米的棉田裡大聲喊:“小羅!俺娘叫你過來看看俺家的棉花苗,棉花苗生病了。”小羅對我說:“男娃娃的母親是個病號,咱們先去看看他的吧!”我們跟著男娃娃的身影,到了他家的棉田裡,第一眼看到男娃娃的媽媽一臉病容加愁容,我們安慰了幾句,隨後認真查看了棉花苗的病情,通過檢查確定棉花苗得的是根腐病,問題不太大,小羅耐心地告訴她防治措施:要鬆土提溫,增加光照,加大施肥,不要澆水。聽到她的棉田有法治,男娃娃的媽媽臉上出現了笑容。

這時天已漸漸黑了下來,我和小羅在回鎮政府機關的路上,我問起了小羅:“那男娃娃完全可以叫你大爺,你現在都快五十歲了,要比他的爸爸大,或許和他爺爺年齡差不多,為什麼叫你小羅呢?”小羅笑著說:“我五十年代中專畢業後,就來腰站鎮工作了,當時才十七八歲,屬於小青年,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羅,幾十年過去了,沒有離開這個地方,成天和腰站的幹部群眾打交道,面對面,我的工作性質就是田間地頭小麥、玉米、棉花地裡,相互之間太熟悉了,大家都習慣性地叫我小羅,有的群眾到我家來諮詢技術,守著我的家人兒子、兒媳、孫子也叫我小羅,甚至和我的孫子年齡差不多大,也叫我小羅,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全家都會哈哈大笑一場。”

雖然都叫他小羅,但小羅的群眾威信並不低,在當地群眾的心目中是親人、是朋友、是位好農業技術員、是農業增收的保護神。小羅到各個村莊幹部群眾的家門,推門就進,進院就喊,不但門頭熟,哪家的責任田在哪裡,莊稼的長勢怎們樣,哪些屬於重點指導,哪些屬於具體幫扶,全部裝在心裡,是一名農業戰線的活地圖、活名冊。

小羅在腰站鎮工作中,幾十年如一日,工作上勤勤懇懇,紮紮實實,把青春獻給這裡的人民,把汗水灑在這片土地上。同時也得到了這裡領導的認可,得到了基層幹部群眾的擁護和愛戴。他對群眾提出的每個技術問題都實地查看、耐心解答,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種植觀念,提高了農民群眾種田的科學水平。由於他積極推廣普及科學技術,腰站鎮糧棉豐收有了保障。八十年代末,全鎮實現了棉花皮棉單產超百斤,糧食單產噸半糧,腰站鎮棉糧生產當時在市縣兩級名列前茅。羅修梅同志由於成績突出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一九九一年五月份,國家農業部部長何康同志在德州參加全國農業小麥生產工作會議,帶領與會人員參觀了腰站鎮的小麥生產示範田,在麥田裡見到了羅修梅同志後幽默地說:“遠看像木炭,近看是羅站”,意思是說長期在基層工作,小羅曬得象木炭。小羅擁有了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仍然和以前一樣,他常說:“我還是我。”縣裡農業局幾次調他去農業局工作,他都婉言謝絕了,堅持留在農村,堅持和這些熟悉的幹部群眾在一塊,堅持和這塊熱土一起奮鬥。在腰站鎮工作了近五十個春秋一直到退休,這裡的群眾沒有改過口,仍然親切的叫他小羅,他也一直面帶幸福的笑容答應著。

(作者退休單位:平原縣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