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飲食有「三寶」,起居謹防陰暑傷

小暑節氣歌

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唱一唱小暑節氣歌。

夏季已到來,小暑為小熱

農作物都成長,全國差不多

進入了三伏,勞逸要結合

進入了苦夏日,天氣很悶熱

沒有了好胃口,食慾不振作

小暑天氣熱,心胸要開闊

煩惱之事不琢磨,

簡單生活,心平氣也和!

小暑飲食有“三寶”,起居謹防陰暑傷

【飲食篇】

小暑飲食“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1、黃 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的作用。

2、蓮 藕

不少朋友曾有過這樣的體驗: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會流鼻血,去醫院也查不出什麼問題,這個時候吃些蓮藕,就可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決流鼻血這種麻煩可說是小菜一碟。

對老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3、綠 豆 芽

炎炎夏日,烹製一道綠豆芽菜餚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溼。同時,綠豆芽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季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良好的食療價值。

【養生篇】

小暑養生宜冷淡

1、心 冷 淡

外熱須內“冷”,心靜體自涼

夏屬火,通心。夏季氣溫增高,人們容易緊張、煩躁、心火過旺,尤其是中老年人心功能稍差,在夏季容易在情緒激動或過勞的狀態下,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導致心血管功能的障礙,血壓升高甚至猝死。所以,夏季的養生尤其要護養心臟。

一是在天氣炎熱之時,心臟活動負擔加重,此時要慢中養心,避免過勞、過於緊張,適當減慢生活工作節奏;二是要清心寡慾,調節自己剋制大悲大喜,減少非分之想,就會減少心煩傷心。三是多選做安靜的事情,比如聽音樂、繪畫、釣魚、下棋、散步等,調節精神入靜,保持心情舒暢。

2、食 清 淡

清淡飲食,也別丟了蛋白質

小暑前後,氣溫動輒就會在35攝氏度上下。人在攝入食物時,也會增加體內的熱量。夏天多吃蛋白質含量低的蔬菜水果,少攝入魚肉蛋這類蛋白質,更有利於讓人感覺清爽。飲食調味以清淡為好。

夏天不能因為貪圖涼爽,只吃水果和涼粉、涼皮,不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其次,夏天流汗加多,會損失很多的鈉、鉀、鎂、鈣、多種B族維生素,要多吃瓜果蔬菜。

總的飲食原則應以清淡為主,但基本需求必須保證。女性每天應保證60克蛋白質的攝入,男性應保證每天65克蛋白質的攝入量。

【起居篇】

起居謹防陰暑傷

小暑時節炎熱高溫,常常容易中暑。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

陽暑多因在陽光下暴曬或高熱密閉環境下工作造成;而陰暑是由於夏月不恰當的乘涼、飲冷、寒邪侵襲人體肌表或內臟而發生的疾病,因在暑天受寒,故名陰暑。陰暑的症狀與寒涼外感相關,常表現為神疲倦怠、發熱惡寒、無汗、身重痠痛,還有因著涼導致腹瀉腹痛、關節疼痛。

預防中暑首先一定是防寒:

1、不要在樹蔭底、屋簷下、過道里乘涼時間過長;

2、空調房間溫度不宜過低,睡眠時不要讓電扇或空調風口對人直吹;

3、也不要大量飲進冷開水或冰鎮飲料,以免寒邪直中。

4、已患陰暑者可服藿香正氣丸,能解暑化溼;

5、胃腸受寒,可飲生薑紅糖水溫中和胃;

6、關節冷痛可進行關節熱敷,適量飲用紅酒、米酒以溫經通絡。

若病情複雜、外寒內熱或虛實夾雜者,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小暑飲食有“三寶”,起居謹防陰暑傷

小暑飲食有“三寶”,起居謹防陰暑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