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識——你要知道的歐美人的風俗和禁忌

文化常识——你要知道的欧美人的风俗和禁忌

文化常識----歐美人的風俗和禁忌

歐美, 禁忌, internet, 風俗, 文化離開東正教佔統治地位的俄羅斯,我們飛到了歐洲大陸的上空。在這個時空交織的土地上,你總是能撞見名人故居,名人雕像,古樸而典雅的建築,幽靜而美麗的小村鎮。歐洲孕育了現代文明,但是如果連相對論的爸爸愛因斯坦在死時都能被上帝接引前往天堂,而不是歸於宇宙的塵埃,可以看出基督教的影響是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中的。

與此相反,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則活脫脫一個時尚版生活方式。摩天大樓比肩接踵,時髦的紅男綠女擁擠在水泥築起的大都市裡。在這個移民國家裡,誰也說不清自己祖先的老套,人也就開放些,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當然,不管爺爺是愛爾蘭的農民,還是菲律賓的勞工,二百年的歷史已經使這塊土地裡後生後長的N代人有了自己的那一套文化、習俗和禁忌。

其實,由於主流社會基本上是歐洲後裔,就會有很大一部分相似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在歐美,13這個數字,由於基督的第十三個徒弟猶大,變成了不吉利的數字。還有星期五也是個不受歡迎的日子,因為耶穌是在星期五死的。如果這天既是13日,又是星期五,就像出門踩到了某種動物的排洩物一樣倒黴,因此西方人在這一天一般不舉行活動。甚至有門牌號、旅館房號、層號、宴會桌號都要避開“13”。英國劇院中找不到13排13號的座位,美國的劇院即使有13號也以半價出售。但不是所有西方人都排斥“13”,13號這一天,飛機照樣飛,火車照樣開,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為兒子選擇13號舉行婚禮。

在聖經和基督教義裡,自殺是一種罪惡,在歐美人面前還是少談為妙。西洋人對生命的觀點,跟東方人迥然有異,這種話題並不受歡迎。 在歐美,如果你不是個“同志”的話,請不要和同性來上一段雙人舞。如果同性在一起跳舞,一定會被道統捍衛者投以責備的目光,說不定還被在場的某位認為志趣相投。哇,這下你跳到黃河也洗不清了!一般說來,跳舞時該由兩個異性成為一對,這是"天經地義"的男生女生配哦。

你或者你周圍的中國人有沒有拍胸口說話的習慣?認為這樣給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如果你在歐美人士面前這樣做,是不會收到同樣效果的。因為他們說話時常指自己的鼻尖,絕少指胸口。並不是說指著胸口有何不對,而是這麼一指,會讓對方感到迷糊,無法立刻反應你是什麼意思。

平時,和一幫死黨湊到一塊下館子,是不是一開心就嚷著“不醉不歸”?而在歐美人士的聚會(餐會)上,絕少看到爛醉如泥,或是說什麼"不醉不歸"的人。喝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品味、一種享受,體味那種陳年干邑挑逗味蕾的美感(當然,不算那種小酒館裡大口大口地喝啤酒的豪情)。可不要一杯黃湯下肚就忘了一切,做個現世寶哦。喝適量的酒,舉止始終斯文不變,這樣才是紳士與淑女的榜樣。

如果和朋友一起乘車去玩時,我們常常爭著要為對方付車錢,但這種行為用在歐美人身上,可能會拿你的熱臉去貼人家的冷什麼。因為他們可不想欠你人情。外國人在人際來往上,是有頗多規則的。即使對方是大富翁,任何小額的費用,都遵守分攤的原則,非常AA才合乎歐美人士的規則。當然,你可以告訴他你請客,看看他接不接受。如果你不忍心讓他為你付帳,就跟他直接說:我們AA好了。相信對方這下肯定不會拒絕!

有時,通過一個特別窄的地方,你非從別人後面趕超不可的時候,你一定要說一聲:"對不起,打擾了。"這時候的姿式,在美國和歐洲兩者截然不同。在歐洲,你必須面對那個人,低頭彎身而過。在美國則恰恰相反,你必須背對著那個人,低頭彎身而過。這就是不同的小細節,細心的你可不要忽略哦。

美麗的微笑可以烤化千年寒冰。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往往代表對某種事物"允諾"。所以尤其是女性,微笑之前必須弄清楚自己所處的局面,對方都說了些什麼。否則,往往會造成莫大的誤會哦。暖昧不明的微笑,有時候會被誤解為"嗤笑",有時候會被誤為“默認”。為了健康積極的保護自己,可是要分清楚其中可能的含義哦。

歐洲人有時也是很含蓄的呢!比如說:“大自然在呼喚我。(nature calls 或者 i got a call from nature)”意思是說,他要去廁所了。“您渴不渴?”意思是說,您喝不喝酒?這些話所代表的真正用意,你可別搞錯,如果實在不明白可以問問人家是什麼意思,總比自己出醜要保險的多了。 聽我一口氣說了這麼一串,會不會已經大腦缺氧了?那麼就來實戰一下!

1.法國 第一站,我們要去讓女人聽了心動,男人聽了流口水的“浪漫之國”——法蘭西。大家都知道,法國人看上去總是那麼熱力四射,又懂得享受生活。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這幫革命分子的後代會被熱血、浪漫給衝昏了頭腦。看看那一大長串名人名單,什麼伏爾泰、盧梭啊、戴高樂啊,外加現在的希拉剋,就會發現其實法國人是絕對理智的,喜歡形而上學的思考,愛演講,愛辯論。他們的神侃也是一絕,跟地道的北京爺們有一拼。只要和法國人在一塊兒,免不了要聽他們的一番長篇大論,當然大多是空言。還要奉勸一句,如果你有幸去法國玩,或者認識了某某法國朋友,千萬不要和他們吵架,因為法語是世界上語速最快的語言,也許你聽到眼前冒金星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其實,法國人的生活情調有一點就體現在了愛花上,平常的小日子裡買一束鮮花放在窗前,頓時滿屋生香。走親竄友,赴佳人才子的約會時,更少不了鮮花出場點綴氣氛。如果你去拜訪或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要送鮮花給主人。當然,中國人也是愛花花草草的。賞菊是我們的一種高雅情調,但法國人卻不同,切記不要送菊花,因為法國(或其他法語區),菊花代表哀傷,只有在葬禮上才送菊花。其他黃色的花,象徵夫妻間的不忠貞,千萬別送。另外也忌擺菊花、牡丹花及紙花,在法國,康乃馨被視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塗地買一大把康乃馨,送給法國人,碰到脾氣大的,和可能會讓你嚐嚐法式拳頭的滋味。 在法國,男人送香水給女人,會被人認為有過份親熱和"不軌企圖之嫌"。

和俄羅斯一樣,也別送刀、劍、刀叉、餐具之類,若送了,意味著雙方會割斷關係。送花通常要送單數,但別送不吉利的"13"。法國本土出產的奢侈品,如香檳酒、白蘭地、香水、糖慄等等,也是好禮品。送一些有藝術性和美感的禮品如唱片、畫或一些書籍,如傳記、歷史、評論及名人回憶錄等會是一種比較保險的做法,如果你能知道對方的品位、偏好哪個流派就更好了。有意思的是,像烏龜、貓頭鷹在我們這邊很忌諱的動物,在法國人看來卻是不錯的禮物。如果你結婚時,法國朋友送你一對青蛙,你千萬別生氣,人家那是在祝你多福多子(因為青蛙一次能產卵上萬個,是不是嚇死,比母豬還厲害)。當然,法國人除非關係比較融洽,一般不互相送禮。

我們從書上學到了吃飯給小費的習慣,其實這在歐洲再平常不過了,尤其以法國人為甚,也許是因為他們也喜歡一種叫面子的東西吧。因此你和法國朋友到法國餐館用餐時,小費可千萬別忘了付。 當然,法國人也有一些禁忌,他們從來不從梯下走過,認為這會帶來黴運。他們會送朋友半塊麵包和一根草表示祝福,有時他們還會把麵包反放。如果法國人說錯話,他們會拍拍木頭,錯誤就會轉到木頭上了。

2.德國 吻別浪漫法蘭西,讓我們一起來到萊茵河畔看看夕陽。 德意志,這個民族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民族。兩次世界大戰由他們發動,對人類文明犯下了重罪,但他們能由衷地承認自己的罪行,又讓人不得不敬佩。總得來說,他們是個矛盾體。不過,德國人誠實,自信,整潔,勤勞,講究秩序,遵守法紀也是大家公認的哦。

回到我們的主題,瞭解一下在德國又有什麼風俗和禁忌呢? 首先,你要學會尊重德國人一貫嚴謹認真的風格。如果你是第一次去德國人的家裡拜訪,時間最好控制在15—30分鐘內,你無需禮物。你可以遲到一刻,但絕不能提前,因為你可能打亂主人的計劃。

如果你去拜訪老朋友,你不妨帶一些花。矢車菊是德國的國花,是不錯的選擇。在德國有兩種花是輕易不送人的:玫瑰和薔薇。玫瑰表示求愛,薔薇則表示悼亡。當然,你也可以送其它禮物,但要注意同樣也不能送刀,劍,剪刀這樣的利器哦。也不能是褐色,白色和黑色包裝禮物。

在和德國人交談時,有關納粹,排外,東西差距的話題,當然不會受歡迎。就算你有好奇心,人家也是很敏感的。比較好的話題是足球,環境保護,旅遊以及德國的產品質量。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看來是不禮貌的。

其實在每個國家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好玩習俗:比如德國人認為在路上碰到煙囪清掃工,會帶來一天的好運。 德國男人愛喝啤酒,德國女人也愛喝啤酒,慕尼黑的啤酒節世界聞名,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但是你知不知道,德國人還非常愛吃麵包,而且大多面包中夾一些肉,這就是著名的漢堡包。

中國人流行做壽,德國人也很注重過生日,尤其小孩子十歲時,叫做“圓生日”,要隆重慶祝。禮物如果來不及送,可以過後補送,但提前送是不允許的。而且,外國人都很實在的,在祝賀新婚或喬遷之喜的時候,送禮物可事先問對方需要什麼,有時對方會列一個清單給你,這樣就省事多了,也不用擔心買到什麼不適宜的禮物。

3.英國 如果說,歐洲大陸一向是法德兩國稱雄天下,那你一定不要忘了隔著那英吉利海峽的佈列顛! 英國各民族其實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的傳統劃分,所以不可以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

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所以你最好用"British"一字比較保險。

英國人彬彬有禮,所以要注意距離。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應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雖然“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已經掉進了歷史,可是英國人還是有很強的自尊心的。因此,如果你以一個觀光客的身份跟他們大談英國的**、經濟措施的不當,就算他嘴裡不說,心裡肯定對你有一塊疙瘩。朋友嘛,輕鬆自在點就好。

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和大多數國家顛倒的是英國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 “I am sorry”這句英語,不能隨便說出口。它跟"Excuseme"所表達的意義截然不同。"抱歉"(Excuseme)是指無關緊要,輕描淡寫的致歉語。使用"I am sorry",意義就相當深刻了,它有"承認犯了錯"的意思。說別人家的話的時候,一定要正確掌握那個語詞的"神韻"和"意義",否則被人白眼,甚至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你也許不會和你的老爹叫同一個名字,但是在美英,父子兩人同姓又同名的例子就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你怎麼用火眼精睛來區別老子和兒子呢?傳授你個小秘技:如果你看到在正式稱呼(或信紙上稱呼)時,附以Jr.(即Junior,……二世之意)這個字眼,說明對方必然是小的那個。這是一種禮儀,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文化常识——你要知道的欧美人的风俗和禁忌

網站:http://www.ienglish.online

QQ:9821829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