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善待我們的書

今年上海書展已落下帷幕,但似乎仍有必要借書香繞樑之際思考一下我們與書籍之間的關係。


請善待我們的書


即使作為書迷,生活中也有兩類書是往往被我們忽視的。

第一類就是各類專業學習、考證、考級用的複習參考書。為了取得某一項專業技能、國家資格,為了取得進入某一專業領域的敲門磚,購買相關領域的複習參考書顯然是“剛需”。購書的目的是考試,考試的目的則是改變命運。數冊薄書,竟然被賦予瞭如此重要的使命。

筆者認識不少各類考生,他們中的每個人的成功都未離開曾經堆成小山的複習參考書。然而,伴隨著孩子們的成功,那些複習參考書的命運又怎麼樣了呢?每年高考結束之後不少高考考生將複習書撕碎後任性拋撒;考取上述資格、專業技能級別的考生低價甚至無償轉讓複習參考書,這種轉讓行為甚至經常發生在大學的同專業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之間。在這些行為背後,很難看出這些書籍的第一個購買人兼讀者對書的愛護和珍惜,在他們眼裡,考試合格之後,這些書就等同於可回收甚至可以牟利的廢舊物品甚至是垃圾。實際上,即便是在考試合格之後,上述複習參考書仍然有常看常新、溫故知新的價值,每一冊這樣的書裡都必然包含有讀者不甚熟知或者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識和內容。當這些考生如願以償後再次翻開這些書籍時,你是否有一種見到重逢老友的愉悅之情呢?你是否甚至會有一種感恩呢?

另一種書是工具書。工具書的種類繁多,幾乎涵蓋所有職業、生活領域。人們閱讀工具書,雖談不上功利的目的,但至少也是因為有了急用。每當我們有需要的時候,它們就會出現。當我們每次因為閱讀(使用)了工具書而解決了某一項問題、瞭解了某一個知識之後,大都急於把這種進展反饋到現實的工作、生活中去,再往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在下次急用到來之前,我們可能不再會想起它們,而如果所謂“急用”不再有下次時,它們可能再也不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甚至不需要出現。儘管如此,它們無疑發揮了便利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作用,它們就像我們忠實的助手(僕人)一樣,一旦我們需要它們時它們會及時出現,而在我們不需要它們時它們就不會隨意出現,而是默默待機於屋內某一處地方,對轉瞬之間的人情冷暖甘之如飴。那麼,當你遭遇了新的問題,產生了新的急用,並再次翻開這些工具書時,你是否感受到一種見到久別親人的愉悅之情呢?當你在拂去積於書架表面灰塵後偶然與它們相遇時,你是否甚至會有一種感恩、感謝它們忠心耿耿、隨時為我們排憂解難而又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呢?

書展年年都辦,購書平臺、手段更是不一而足,購書容易愛書難,請善待你購買或者受贈的每一本書。(殷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