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記吳起縣郵政局職工薛景軍

康彥創

有人說:“上帝關上了一扇門,但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家住吳起縣政府溝的薛景軍,原本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但卻在人生中年遭遇了不幸。瘋狂的上帝從此關閉了他美好人生的一扇門,但性格陽光爽朗的他,憑著自己對藝術深入骨髓般的執著追求,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在烙畫藝術的道路上開啟了一扇窗。

盛夏的陽光灑滿了吳起縣政府溝的一處窯洞院落,讓這個頗有陝北特色的民居小院顯得格外安詳而靜謐。接通了我的電話,薛景軍電話那頭爽朗的話語讓人絲毫沒有覺得他是一個殘疾人,從他的身體狀態和衣著打扮看出,他也是一位樸素而有性格的藝術愛好者,他與他的窯洞小院格調及其一致。

不幸已過去幾年時間了,此時的薛景軍雖然拄著雙柺,但他的身上沒有絲毫的邋遢跡象,我知道他是一個愛好生活的人,更是一個溫暖的人。

薛景軍的日常起居在窯洞二層的平房裡,這可能是和他平時注重身體鍛鍊有關吧。他的房間打理的整潔明亮、溫馨舒適,一張木質長條形書案擺放在窗臺下靠近陽光的地方,他的烙畫作品就裝訂在房間的牆壁上,整個起居室散發著淡淡的書香氣息,讓人很難看出他曾經遭遇的不幸。

在這個陽光透亮、乾淨清爽的房間,並處於輕鬆的心態下我與薛景軍展開了對話。

遭遇不幸

“回想起發生在幾年前的事情,我算是從鬼門關撿回了一條性命,這都離不開母親的愛,老婆孩子體貼入微的照顧,兄弟姊妹無微不至的關愛、幫助和付出的結果”,薛景軍說。

今年55歲的薛景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姊妹弟兄六人,自小就過著艱苦的生活,父親十幾年前就已去世,現在七十多歲的老母親常年有病,兒子沒有固定職業,全家靠妻子開個小菸酒門市維持生活。2008年經檢查他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200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頸椎碰傷,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經西京醫院診斷患有脊椎管狹窄、骨增生等疾病,之後就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大夫告訴他頸椎再不能有任何撞傷,否則會傷及中軀神經,這讓他著實驚出了一身冷汗,因為他正處於人生中年,家裡的頂樑柱,全家上有老下有小,身體狀況不容許他有一點點的異常。但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船行又遇打頭風。任憑薛景軍對這個家庭如何努力付出,可命運之神還是跟他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不幸的是發生在2012年的那次遭遇,對於這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無異於天塌了一般。

2012年12月4日,那是個黑色的日子,晚上,熱情好客的薛景軍在招待完朋友回家後,在上廁所途中不慎滑倒,從二樓摔下釀禍,家人連夜將他送往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救治,診斷為頸椎脊髓損傷,導致高位截癱。因需要手術治療,所以又轉入西安紅會醫院進行救治。當時處於昏迷狀態的他,經過及時搶救,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用手術大夫的話說:“他的命算是保住了,但要做好終生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心裡準備。也就是除過思維正常,會說話外,其它身體狀態與植物人沒有兩樣。除非奇蹟出現”。

說起這幾年與病魔鬥爭的經歷,薛景軍說:“2013年6月份由於家庭困難等原因只好出院回家,直到2015年春在家裡睡了兩年,全身麻木,各個關節像刀砍斧鑿一樣,皮膚針刺狀的疼痛,像掉進了冰凍的河水裡一樣,幾年沒有睡過半個小時的安穩覺,每次都是在噩夢中驚醒,吃喝拉撒不能自理,身心承受了莫大的打擊與煎熬,無數次想到一死了之,但連死的力量也沒有,人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 。幸好他的妻子、家人和朋友都鼓勵他,相信奇蹟會發生的。經過妻子的悉心照料,每天堅持按摩,2015年春他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妻子扶著他起床,扶著他走路,經過不停鍛鍊,最後他竟然奇蹟般的能夠拄著雙柺單獨走路了,他說他創造了奇蹟,從此對活下去有了信心,這對於他來說是最大的欣慰。

薛景軍不僅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更是一個閒不住的人。隨著身體狀況的逐漸康復,他每天給自己做好日程計劃,由於手指不能抓握,吃飯、穿衣、上廁所都不能自理,所以每天除去其它身體部位的鍛鍊外,他從拿勺子、叉子到點鼠標、握鉛筆練寫字等開始鍛鍊手指。直到2016年底基本生活能夠自理。妻子也終於解放了出來。2017年初他又辦理了病退手續,每月僅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資,這也是他一家人生活的依賴。

精神狀態好了許多,但他的四肢卻不能正常行動,雙手就連握筆的力量都沒有。現在薛景軍一人在家裡一邊學習畫作,一邊休養身體,他的妻子和兒子在臨街打理一家店鋪。看著妻子為了一家的生活很累,薛景軍很是心疼,但他卻是無奈。採訪中得知,治療期間,他家前前後後開支了幾十萬元,不僅花去了全部積蓄,還背上了債務,但家裡人看著他的病情日漸好轉,精神狀態良好,對他沒有絲毫怨言,一家人對生活還是充滿希望。

薛景軍說:“在我人生最為艱難的時期,親戚朋友同學都來看望,並給我帶來了安慰和鼓勵,我逐漸對自己有了信心,對生活也充滿了祈盼”。

浴火重生

薛景軍有一顆藝術的心,他說:“從小我就喜歡繪畫,也喜歡文字”。在休養期間,百無聊賴中他學會了上網,並接觸到了烙畫。

烙畫古稱"火針刺繡",近名"火筆畫"、"燙畫"等,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烙畫創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

2017年,薛景軍開始學習烙畫,選擇學習烙畫,是因為他的身體條件所決定。薛景軍說:“烙畫是一種耐心細緻,但不需要耗費過多體力的藝術,即使這樣,我在時常作畫時也會全身乏力,汗溼衣襟”。

十指無力的薛景軍學習烙畫技藝更是費盡心力,有時候他創作之前,先要構思,遲遲難以下筆。就是做起畫來,他也要凝神聚力,稍一分神,他畫了十天半月的作品因為一筆只差就徹底廢了。從整體構思到用筆力道薛景軍逐漸掌握了熨燙畫作的火候,但這也是在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之後取得的,在反反覆覆的描摹烙燙中練成了他的“絕活”。

學習烙畫技藝,一方面是薛景軍對藝術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磨練了他的性情,讓他從病痛帶來的浮躁易變情緒變得氣定神閒,豁達開朗。薛景軍說:“烙畫之於我不僅是一項文化傳承,更是治癒我身心病痛的良藥。”。

身體雖然殘疾,但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薛景軍在鑽研烙畫技藝的過程中,他總是能做到心外無物,置身其中。

身殘志堅放在薛景軍身上最為合適不過,雖然學習烙畫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但他憑藉堅強的毅力和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硬是在一筆一劃,一熨一燙中完成了一幅幅生動的人物形象,從《紅樓夢》的十二金釵到《三國演義》的五虎上將都成了他筆下的素材。

烙畫非常耗時,但他有一種一絲不苟的匠人精神。“像這位一尺見方的武聖關公畫像,從描摹到烙燙成畫他足足用了十天的時間,比正常人花的時間更長些,”,薛景軍說。看著牆壁上一幅幅裝訂完好的烙畫作品,從花鳥蟲草形態到春夏秋冬四時景象的二十餘副作品,每一副都傾注了薛景軍的心血與汗水。

薛景軍一邊拿起毛巾擦拭著他的畫作,一邊告訴我說,烙畫起源較早,但一度曾經失傳,主要分佈在河南、河北,目前在陝西範圍內很少有人去學習,由於身體不便他只能靠自學,所以進步慢,但不管耗費多少精力,他想把這門技藝學習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烙畫,欣賞烙畫。現在,他以一位藝術傳承人的角度去鑽研烙畫技藝,更以一位文化保護者的心態讓我們的文化符號在人類文明的歷史星空中熠熠生輝。

薛景軍還說:“我的夢想是希望自己在學習烙畫的道路上有所收穫,更希望烙出好的作品,如果再練習三五年時間,有了更多更好的作品,就在當地辦個烙畫展,分享給喜愛它的人,如果有人願意學,也可以免費教,把它發揚廣大。“。他還說:”今後要把烙畫藝術當做自己後半生的事業去追求,在人生的後半程創造出令人身心愉悅的美好風景,讓自身的殘疾之軀也能發光發熱。”。

現在,在經歷過不幸的痛苦之後,雖然落了半身殘疾,但他徹底從災難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用一種更加樂觀自信的態度對待生活,對待藝術。祝福他,也祝福和他遭遇同樣不幸的人們重拾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在人生的後半程道路越走越寬廣,生活越來越幸福。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殘臂似巨椽 妙手繪風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